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孔子武功高強,為啥沒有選擇從武而選擇了從文?

孔紇從尼山腳下回家的路上,心中可謂悲欣交集。他剛與一位十三歲的女孩約會,不知她會不會給自己生個男孩。山風從東南西北吹來,桑葉之聲嘩嘩作響,月光彌漫在米黃色的小徑上,不遠的尼山起伏如獸。

孔紇五十四歲,身高兩米,隆準方口,膀闊腰圓,是魯國一名武士,專司保家衛國。自古兵役製無非兩種,一為募兵製,即雇傭兵役製,一為征兵製,即義務兵役製,春秋時期實行後一種兵役制度,每家出一壯丁,平時訓練,戰時征用。國家軍隊分正規軍,野戰軍和親衛軍三部分。

正規軍由京畿近郊的及齡壯丁組成,城中百姓服役期為二十歲到六十歲,郊區群氓服役期為十五歲到六十五歲,主要訓練項目為圍獵和捕盜。軍隊組織為軍師旅卒兩伍六個級階,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地方行政長官兼任軍事首長。這支軍隊的武器全部存在武器庫,大到車馬小至弓箭,有事之際臨時發放。

野戰軍屬於候補的備份軍,由遠離城區的地方人員組成。城裡人稱為民,也叫君子,野外人稱為氓,也叫野人。據傅斯年先生考證,君子是征服民族,野人是被征服民族,因此君子統稱上流社會,野人統稱下流社會。這也能佐證為何野人比城中人服役期要長。野戰軍的軍隊組織和正規軍相同,武器也由政府供給。對於軍隊的訓練,春有搜,夏有苗,秋有獮,冬有狩,都屬於圍獵。平常還不定時搞搞閱兵和演習,用以提高軍隊戰鬥力。

近衛軍是貴族組成的軍隊,包括公族和群臣家屬,平時宿衛王宮,有事一部分隨王出征,其余留守宮廟重地。這支軍隊的訓練方法也截然不同,所教內容包括三德(正直,言能正人之曲使直,剛克,言剛強而能立事,柔克,言和柔而能治)。三行(孝行,以親父母;友行,以尊賢良,順行,以事師長)。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六儀(祭祀、賓客、朝廷、喪紀、軍旅、車馬六種禮儀)。這支軍隊遠較前兩支軍隊精勇可用,因此成為作戰主力。這支軍隊計程車兵就被稱為武士。

叔梁紇就是魯國武士之佼佼者。他有十個女兒,是正妻所生。還有一個兒子,名叫魯皮,字伯尼,是小妾生的,可惜走路不太利索,換言之,是個瘸子。於是他就想再生一個健全的兒子,可惜一妻一妾都已不能再生。或曰,生男生女都一樣,瘸子也是傳後人,孔紇的封建腐朽思想也太嚴重了吧。

其實這還真不能怪孔紇太執著,那時候生男生女大不一樣,可謂天壤之別。

兩周時期,人們的生育觀念有明顯的性別偏好,絕大多數父母喜歡生男,不大喜歡生女,也就是重男輕女。生了男孩,就在大門左邊掛一隻彎弓;生了女孩,就在大門右邊掛一條佩巾。彎弓是力量的象徵,是一個男人的立身之本。男孩生下以後,就讓他用桑枝做的弓搭上蓬蒿做的箭向東南西北各射一箭,以示好男兒志在四方,而且頂天立地。然後才給他喂飯,告訴他人生於世,可不能白吃飯,而且這碗飯來之不易,得靠自己努力奮鬥去獲得。而佩巾是用來裝飾取暖的,以示女子將來要侍奉於人。後世通行的男左女右就是這麽來的。

《詩經/小雅/斯乾》生動形象的描述了生下男孩女孩後家人的不同態度,女孩看了可別哭:如若生個好兒郎,就要讓他睡床上,給他穿上好衣裳,讓他玩弄白玉璋,他的哭聲多嘹亮,紅色蔽膝真鮮旺,將來準是諸侯王。假若生的是姑娘,就要讓她睡地上,把她裹在繈褓裡,給她玩弄紡錘棒,長大端正又無邪,料理家務你該忙,莫讓父母顏面喪。

注: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

這是比較正常的情形,還有更為極端的情況,生下男孩就大肆慶賀,生下女孩就將其扼殺。孔紇能生下十個女孩並將她們全部養大,而且他的家庭狀況也並不特別讓人樂觀,這一點難能可貴。可見孔紇是個善良剛正的人。

重男輕女思想是典型的農耕社會產物,用馬克思話說,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了男孩,在家可以乾活,出去可以打仗,都是“有用之身”,但是生了女孩,就要嫁到別人家,給人生兒育女,紡線織布,做飯洗衣,肥水流了外人田不說,一年到頭見不上幾面,從那方面來說都不合算。至於儒家思想中傳宗接代和宗法制度的影響,只是這種農耕經濟形式的產物而已。

由此可見為何孔紇要孜孜不倦的生個男孩了。於是就去顏家求婚,顏家經過家庭會議,三女兒嚴征在決定跟他去尼山腳下約會。對於這場約會,太史公簡而言之:“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兩周時期,中華大地上還遺留著上古荒蠻習俗,即奉祀生殖神,以為人間的男女交合可以促進萬物的繁殖。因此許多祭典中都伴隨有群婚性的男女歡會,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的儀式。至今日本還殘留著這種荒蠻儀式,每年會有一大群人在生殖神前集體做愛,以求神靈保佑。

《詩經》的國風是周代民歌,大部分是以婚戀為主題,趣味比較低級,因故孔子將一萬多首刪改成三百首,把其中不太適宜傳唱的部分去掉了,還都作了曲。孔子刪完之後跟人解釋:“我的刪節版本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思想端正,不會讓人產生邪念。”注:(《論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換言之,提倡綠色民俗文化,反對和掃除黃色民俗文化。《詩經》中男女通常約會在城郊,水邊,山邊,桑林等偏僻清幽之地。

孔紇回到家裡,天色微明,他的盼子之心蠢蠢欲動,仿佛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仿佛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的一隻帆船。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世。

孔紇出身名門。他的祖上為殷商帝辛之弟微子啟。殷商末年,紂王失道,箕子桎梏,比乾剖心,微子啟奔周。武王革命之後,分封紂王之子武庚繼續鎮守朝歌,繼承成湯血食。派管叔蔡叔監政。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輔政,武庚同管蔡作亂,周公奉詔親征平叛,誅殺武庚管叔,流放蔡叔。改任微子啟繼續繼承成湯血食鎮守朝歌,然遷殷人於外,充周人以內,改國號宋。微子啟死後,其弟仲思即位,號微仲。五服之後,親緣關係式微,同姓聚群而分,其中一支孔父嘉(也作孔文嘉,估計是書誤),改殷姓為孔姓。

孔紇全名孔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春秋排行,伯仲叔季,因此我們不難想象,孔紇排行老三。那時候名為父親所起,一出生就起,字是加冠之貴人所起,一般來說二十歲加冠之後才有字。紇的意思為下等絲綢,春秋時期魯國以此為名的還有一位臧孫紇。

到了孔紇這一代,殷商貴族的血液依然在他身上流淌著。他依靠自己的勇武和忠誠得到了國人的讚賞。魯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孔紇跟隨晉國為首的多國聯軍進攻逼陽國,逼陽國雖然城池不大,然而非常堅固,軍民保家衛國的熱情很高,聯軍久攻不下。此時魯國孟氏家臣秦堇父押送輜重來到逼陽城下。逼陽人打開城門樓上的懸門,企圖奪取輜重。秦堇父和魯國勇士狄虎彌見城門高懸,以為有機可乘,便率先揮軍向城內殺去,孔紇率部緊隨其後。眾軍蜂擁般衝到半路,忽然懸門如瀑布般落下,將衝鋒隊伍隔成兩段。眼看衝進去的聯軍士兵就要被關門打狗,在此千鈞一發之際,孔紇大喝一聲,將城門高高托起,一幫人亂哄哄跑將出來,避免了戰死沙場的命運。待到攻進城裡的魯軍全部退盡,孔紇雙手向上一掀,就勢撒開,那懸著的城門便轟然落下閘口。孔紇回到本營,對秦堇父和狄虎彌說:“二位將軍之命,懸於我之腕也!”

經此一役,孔紇名聲大噪,給魯國爭了光,給家族添了彩,給自己抹了紅。立馬信心爆棚,遂向顏家提親。男人猶如雄性孔雀,一旦開了屏,就會滿世界向雌性孔雀炫耀,以示偉岸。當然一生能開一次也就夠了,有人活了一輩子,也沒開過一次。叔梁紇提親的禮物,是一隻大雁。那時候男人登老丈人之門,通常敬獻的禮物為玉帛和禽鳥。玉帛表示富貴,禽鳥表示勇武。

三代為中華文明發軔期,尚武之風盛行。西周開國領袖周武王,身先士卒,親自衝鋒陷陣,手持中國歷史上第一把青銅劍“輕呂”,將力能格斃猛獸的殷紂王擊敗。宗周貴族,更是期望把孩子培養成武士,駕車射箭,為國出力,給家爭光。到了春秋時期,戰爭成了時代的主旋律和國之大事,各諸侯國無不加緊武備,選拔猛將,尚武觀念更是有過之無不及。韓非子提倡:“當今社會什麽最重要,力氣”。注:(《韓非子》)當今爭於力氣。管仲也強調:“武勇的人就應該做領導,這是天道所賦,也是人情之常”。注:(《管子》)武勇者長,此天之道,人之情也。

當時齊國“地廣民眾,兵強士勇”,(《管子》)“重勇武而輕財利”(《史記.張儀列傳》)。楚國“卒民勇敢”,(《淮南子.兵略訓》)好武樂鬥。秦國“民勇於公戰”,“秦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朱子.詩傳》)。燕人“好勇義”,(《吳子》)“輕疾而易死”。(《漢書.地理志》)即使今天看來柔弱嬌媚的吳越之地,那時也是一片剛勁的土地:“士有陷堅之銳,俗有節概之風”。(左思《吳都賦》)

過了一年,顏家女孩果然給他生了個兒子,這讓他欣喜若狂,給孩子起名仲尼,排大兒子伯尼之序。因為是在尼丘山祈禱而得,為了表示對神靈的許諾和崇敬,遂名丘。中華民族從周朝起,改變了精神信仰。從鬼神崇拜一變而為祖先崇拜。黃仁宇先生說:“殷商崇拜鬼神等圖騰物象,以為世界上一切事情的成敗,上到戰爭勝負下到牙疼發炎,都有特殊的鬼神作祟。這種萬物有靈的信念自周代而中斷,代之以周代的祖先崇拜”。(黃仁宇《大歷史》)孔家乃殷人之後,神靈崇拜遺訓猶存。

或曰,孔子生時,天有祥雲,其狀如嶼,經久不散,因故名丘。此為後人附會之言,不足為信。

又過一年,叔梁紇帶著無限欣慰和無限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欣慰的是,自己終於有了一個正常兒子,遺憾的是,他不能把這個孩子培養成人。可以預料的是,這對孤兒寡母會生活的非常艱辛困苦。但他絕對沒有想到,只是因為自己那頑固而執著的封建落後的傳宗接代的重男輕女的腐朽思想,只是因為單純想要一個兒子的強烈願望,竟然主宰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承。這個孩子日後竟然成為千古一聖,萬世師表。他發揚和傳承的儒家思想成為中華民族的主流思想影響了中華民族三千多年。

西方有歷史學家說,偶然創造歷史。縱觀叔梁紇的一生軌跡,簡直就是這句話的活見證。他的一生乏善可陳,除了托起城門的豪舉外沒有任何值得稱道之事。唯一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孜孜不倦頑強不屈的要生一個兒子,終於苦心人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一個人立志做一件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隻做這件事,別無旁騖。我們大多數人之所以成為碌碌無為的凡俗之輩,皆因想法太多。欲望太甚和無欲無求,皆可成功,唯有隨欲而安,讓人靡廢。用孔子的話講:“求仁得仁”。用賈伯斯話說:“這個世界上,唯有偏執狂才能成功”。叔梁紇想得到一個兒子,終於得到了一個兒子,他可以死而瞑目了。

他的一生是勇武的一生,也是令人歎息的一生。孔子對於父親,只能在別人的道聽途說和自己的無限想象中自行腦補,勉強勾勒出父親的音容笑貌。直到他名聲如日中天之時,對他有意見的人都在大街上公然叫囂,絲毫不給他留情面:“不就是叔梁紇的兒子麽,能有多大能耐”。這種毫無禮貌的直呼其名並且直接指出孔子是叔梁紇私生子這一事實,從另一個方面顯明叔梁紇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並不是如何高大,他的勇武並未給他的形象加分。

孔子因此深刻認識到,想讓世人尊崇敬仰,匹夫之勇是無濟於事的。他也甚為自己沒有從武而選擇了從文感到慶幸。雖然他遺傳了父親的身體基因,身高九尺,威猛高大,但他“並不以力聞”。(《列子·說符篇》)從孔子放下長劍拿起刻刀的那一刻起,一個嶄新的時代來臨了。他知道智慧比肌肉更加可貴,理性思維會成為一種高尚樂趣,優雅和學問會成為粗魯和暴力的替代美德。

但他對父親在內心深處還是尊崇和認同的,只是這種尊崇已經成為傳說。曾有人問他,誰是世界上個子最高的人。他立刻想到了傳說中身高十尺的父親:“世界上最矮的人叫焦僥氏,三尺高。最高的人不知道啥名,就知道身高十尺(《顏氏家訓》:長者不過十,數之極也)。其實不言自明,最高的人當然是其父叔梁紇。只是聖人比較謙虛,不會直露表達而已。

在孔子的概念裡,父親只是他的精神世界而非具體感知。孔子生於九月初八,三個月當一歲算,在他兩歲半的時候,叔梁紇就去世了,在這個年齡,能夠扶牆走路已屬不易,要說還能記住別的,除非天才,而孔子明顯並非天才。著名歷史學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熊召政先生在給華南大學演講時強調讀書對於一個人的塑成作用:“有的人生而知之,毛主席就是這種人。他老人家一輩子掌握的學問,有些人學習五百年也未必能學會;而有的人就是學而知之,孔夫子就是這種人”。孔子也掌握了很多學問,成為當時的學問大師時也有人恭維他生而知之,是天縱之聖,但是孔子對此堅決否認:“吾非生而知之,好古,敏而求之”。

跟許多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一樣,孔子敏感而多疑,對世間抱有莫名其妙的抗拒,卻輕信一切。這對他後來世界觀的形成影響巨大,魯迅就說他:“混得不如意,還愛發牢騷,滿世界亂跑,遲早得胃病”。(大意)

古人有“三歲看大,七歲至老”一說。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孩子,正常家庭中的孩子在歲月的侵蝕中會逐漸長大,反之則會永遠停留在孩童時代,喜歡幻想,純真爛漫,不通時務。孔子對權力的尊崇和追求以及體現出來的幼稚和天真,正是對從小缺乏父愛關懷的一種現實折射。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闡述過父親在兒子心目中的變形:開始是駱駝,接著是獅子,最後是孩子。現實中的父親如是,精神上的父親亦如是。孔子一方面自豪於父親獅子一樣的英雄事跡,另一方面對父親駱駝一般的奉獻精神不以為然。心理學認為,一個正常的人生活在正常的家庭,就會正常的發展,從而在許多正常的行業立身揚名,一展身手,反此則會成為一個藝術家。

孔子成年後,沉默寡言,不善交際,做事認死理,做人多計較。他曾在無數場合強調說話的無用和有害,並把花言巧語的人提升到道德敗壞的高度進行批判。他提倡少說多做,這都是心中有一位理想的父親在隱隱作祟。孔子屬於天秤座,這個星座的人理想主義濃鬱,渴望公平正義。擁有溫和儒雅的氣質,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完美主義傾向,任何一點藝術上的瑕疵或者感情上的輕視都會讓他們退避三舍,成為遊離於圈子之外的人。他們優柔寡斷,做事瞻前顧後,沒有破釜沉舟的氣概,難成大事,但卻固執己見,一旦決定的事情,必定百折不撓,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也不回頭。宿命論思想嚴重,夢想付出總有回報。

在孩子的世界裡,父親象徵力量,母親象徵智慧。孔子遺傳了父親的力量和母親的智慧,同時遺傳了二人共有的堅韌和剛毅。他選擇了做個卓越的文化人教書育人,而非和他父親一樣做個優秀的武士效命沙場,也可以認為是對父親一生的反省。好多兒子的一生都是對父親一生的反省和糾偏,甚而至於矯枉過正,但是孔子很好的把握了其中的分度。

知名學者余世存先生的一段話可謂孔子對父親複雜心態的最好注腳:“不少失去父親,由母親養育的儒生,總是對父親有一種想當然。他們對眼前的母親不以為意,不從中吸取人生的智慧、力量和精神,反而去想象虛無的父親,想象那剛強的力量和佔有。那些儒生因此習慣了依靠,習慣了去吃死人飯,習慣了給人操辦紅白喜事,習慣了在那種應酬中依靠一個強壯果斷有力的人物去施展他們的才學。他們總是處於一種男人的第二性人生狀態,他們生來願做二把手,他們是想象中父親的二把手,他們注定叫老二”。(《老子傳》)

遙想三千年前的洙泗大地,烈日當空驕炙,年幼的孔子蹣跚無助的奔波在各個打工場所,匆忙的身影在落日的余暉下孤獨搖曳,每當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簡陋溫馨的家,看著同樣辛苦操勞的母親,心中肯定會想,我那個子最高的英雄父親若在,那該多好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