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談對太極拳中定的認識

文|網路 編輯 | 禪音

太極音樂式傳統楊氏純音樂太極拳

「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這太極拳十三勢大家都耳熟能詳,朗朗上口。在太極拳界對太極前十二勢論述較多,而對十三勢中「中定」的論述較少,使很多太極拳愛好者對中定雲裡霧裡,存在頗多誤解。小編在此結合自己多年修鍊太極拳的體會,談談對太極拳「中定」的認識與體悟。或許對你修鍊太極拳有所裨益。

何謂是太極拳的「中定」?

所謂「中」。即是中心,樞紐,是運動的發源地,是引導身體達到上下相隨協調運動的關鍵,也是實現太極拳陰陽相濟,虛實平衡的根本。中有內外之分。在外者,為脊椎,兩腎以及立身中正,尾閭中正,頂頭懸等內容。在內者,乃是意氣中正,不偏不倚,無過不及,陰陽平衡之氣。

2

所謂「定」。是守之意。在太極拳行功實踐中,要守住中即樞紐。在外者,即十三勢中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之意,腰隙即指兩腎。在內者,為氣斂、神聚而不散漫,此即心氣之中定也。在行功中務須先有意動,既而氣動,再有形動,決不能活蹦亂跳,東倒西歪,打太極拳很隨便不合規矩。

3

「中」與「定」關係。中與定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缺一不可,無中則無定,無定則無中,中是定的前提,定是維繫中的關鍵。

「中定」在太極拳中的作用

中定是太極拳運動的基礎,太極拳運動由中定中來。太極拳前輩向愷然先生曾說「十三勢以中定為主,其餘十二勢為輔,有中定,然後有一切。」「無中定之虛實,非虛實也,無中定之觸覺,猶瞽(瞎)之視,跛之履,觸如不觸,覺如不覺也。」從中足見中定的重要性。中定是太極拳運動的基礎,在太極拳行功走架中,虛實的變化是隨意而變化的,在推手中則是隨動而動,粘沾連隨,可見虛實變化是多樣的,隨機而變,隨機而動。而中定是相對固定的,正如《太極拳論》所言:「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我感到這句話中的「理」最重要的便是「中定」。應該懂得,每一虛實,皆先有中定,而後有虛實,中定是太極拳運動的基礎。

2

中定是實現太極拳用意不用力運動的關鍵,掌握了中定便連通了進入太極拳殿堂的橋樑。太極拳運動的本質有三點:一是在內不在外;二是用意不用力;三是無始無終,八面支撐,一個封閉的環。這三點要求太極拳的虛實轉換必須是整體產生的,同時虛實又是平衡的,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表現出來的氣勢應該是飽滿的。能實現這一要求,中定是基礎,試想,如果沒有中定,行功中身體非凸則凹,手舞足蹈,東倒西歪,還如何談太極拳純任意行,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呢。上面已經講過,中定的關鍵之處在於腰脊的中正拔長,虛實變換的關鍵則在於兩腎的抽換。掌握了這兩點便搭起了通往太極拳殿堂的橋樑。

3

中定是實現懂勁的基礎,是掌握推手訣竅的關鍵。推手中有守中、用中、避中之語,意即在推手中要始終守住自己的中,即所謂中土不離位,我守我界;用中,意即用自己的中去破壞對方的中,以實現我順人背;避中意即當對方在找我中時,我應避開自己的中,以免自己產生雙重,與對方發生「頂牛」現象。所謂懂勁即掌握對方的虛實,要達到這一目的,在推手中必須做到粘沾連隨,即不丟不頂,意在人先。如果自己沒有中定就不可能完全掌握對方的虛實,尤如在運動中沒有了參照物,兩人在推手中必然是相互亂動一氣,不可能實現接骨逗榫,達到不丟不頂。向愷然先生曾說「譬之戶牖,開合在樞,樞若動搖,雲何開合。」同樣的道理,無中猶如無樞,樞都沒有,言何開合有規律,還言何開合自如呢,可見,中定是懂勁的基礎,是前提。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投稿郵箱:viptaiji@126.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