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與千尋》票房大賣,老片重映比新片更受歡迎?

上映不到兩周時間,《千與千尋》在內地的票房已經正式突破4億元人民幣,這一成績不僅遠超同期國產片票房,甚至也將此前被看好的皮克斯經典動畫續集《玩具總動員4》斬落馬下,這是《千與千尋》2001年於日本上映後時隔18年首度登陸內地商業院線,“還宮崎駿一張票錢”、“為童年情懷買账”…八零九零後觀眾的觀影熱情,成為《千與千尋》能夠在這個檔期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其實,早在《千與千尋》之前,內地市場上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重映影片,《泰坦尼克號》《侏羅紀公園》《龍貓》《功夫》《一代宗師》等等,這些經典影片在片商的二度包裝後成功於內地市場重新上映,據統計,從2013年至今有超過60部重映影片登陸內地院線,在本文中,筆者將為大家簡要介紹過去幾年間內地重映片市場的發展現狀以及其他國家如何做重映片這門生意。

內地重映片市場現狀

在《千與千尋》之前,內地市場其實已經出現過不少重映片,2012年重映的《泰坦尼克號》是其中一個最為成功的例子,影片一舉奪得9.5億元票房,成為年度票房亞軍,讓市場見識到了經典老片的商業價值,緊隨其後的另一部好萊塢電影《2012》,也於當年獲得了1.4億元的票房,在這之後,內地市場還出現了《侏羅紀公園》《冰河世紀2》等重映的好萊塢影片,這批電影也都取得了可觀的票房成績。

最早在國內獲得大規模重映的國產電影,還要追溯到十年前的《東邪西毒終極版》,影片在宣發上出奇招,以“紀念張國榮”為宣傳口號吸引了不少張國榮粉絲和影迷的關注,最終取得了2500萬元左右的票房,在這之後多部張國榮主演的老片得以重映,最近一部張國榮主演的導演是2017年上映的《失業生》,影片最終票房收入609萬元;除此之外,《倩女幽魂》《新龍門客棧》《甜蜜蜜》等一些港產電影也備受內地片商青睞,但前兩部影片票房均表現平平,分別只有280萬元和610萬元,而另一部選擇在情人節上映的《甜蜜蜜》則取得了1233萬元的票房成績。

但整體來看,除了上述提到的少數重映影片能取得較好成績外,其余的重映片最終票房成績都不盡如人意,相比好萊塢老電影重映時的熱烈反響,國產片在觀眾中的熱度似乎並沒有那麽高,例如,國產重映電影中票房最高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其所取得的1.7億元的票房與好萊塢經典影片《泰坦尼克號》9.5億的票房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在去年11月,國家電影局發布了《國家電影複映暫行規定》的通知,這一規定針對國產電影重映進行了規範,規定影片需距首次公映結束兩年以上,並且在重映之前需要進行重映資質審核,同時這一規定還對重映影廳範圍進行了限制,一部重映影片公映最多不能超過2500家影院,且每家影院只能安排一個影廳排映,這也意味著國產重映片今後或將面臨更多限制,這也是片商紛紛將目光轉向國外老片的一個重要原因。

利潤與風險並存,重映片生意不好做

和院線新片不同,重映片往往需要進行二度包裝,從觀眾業已熟悉的作品中挖掘出新的賣點,同時在進行影片宣發的時候重映片也會面臨著相應的投資風險,這也是為什麽行業會將目光集中在一些自帶“流量”的華語影片上,《東邪西毒:終極版》《大話西遊》以及《功夫》等一批家喻戶曉的經典華語電影在近年陸續登陸內地大銀幕,這批電影在重映前已經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和口碑,片商所承擔的風險自然會小很多,相應的影片在重映後也會收獲相對較好的票房收入。

然而,經典影片數量有限,《大話西遊》所取得的票房利潤也只是市場上的個例,而受製於去年實行的《國家電影複映暫行規定》,重映電影在上映前都會受到種種政策和市場因素的影響,在以往的重映影片中,絕大部分電影最終票房都難以越過千萬大關,更有甚者淪為“一日遊”影片,例如,在2018年張藝謀執導的《影》完成上映之後,由其導演的經典影片《紅高粱》時隔30年後在藝聯院線進行了重映,但影片最終票房僅收入86萬元便慘淡收場。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重映這門生意所帶來的利潤並沒有想象中那麽豐厚,甚至還要承擔著比新片更大的風險,而究其原因,重映影片在一開始的影片轉製、修複上就要花費較高的成本,2015年重映的《功夫》曾轉製為3D格式上映,而這一轉製成本就高達2000萬,算上影片1500萬的宣發費用,整部影片在重映過程花費了近3500萬的成本,而《功夫》最終票房僅有2600萬,難以回本,不僅如此,據王家衛導演透露,另一部同樣以3D格式進行重映的《一代宗師》,光是轉製成本就足夠拍一部新片。

除了轉製和宣發費用外,老電影在重映過程中還包含其他各類成本,這也讓重映電影面臨了更大的市場風險,比如影片發行方如果不是版權方,則還需要向版權所有方支付一定的版權費用,以《大話西遊》為例,彼時華夏電影發行公司從西部電影集團手中獲得發行代理權,而影片重映後獲得的票房收益則需要與西部電影集團分成;除此之外,在重映過程中還要對老電影進行再製作,加入新的畫面和內容,這些都在無形中為影片重映增加了難度和風險。

其他國家怎麽做好重映片

對於全世界的影迷而言,經典老片永遠都有著不可磨滅的魅力,相較於如今市場上類型日趨單一、題材日趨雷同的新片,不少觀眾都更願意為已經被時間證明了的經典影片買單,這也是每年電影節各類修複電影會在第一時間被搶售一空的重要原因,而不僅僅是中國,在世界其他國家老片重映都有著由來已久的歷史,在大洋彼岸的好萊塢,以派拉蒙、環球、華納兄弟等為代表的製片廠自誕生開始就積累了數以萬計的片庫(library)資源,這是大製片廠取之不盡的寶藏,而隨著IMAX和3D技術的興起,一批耳熟能詳的電影也得以在北美市場進行重映。

以曾出品《黑客帝國》《魔戒》《蝙蝠俠》等知名電影的華納兄弟影業為例,其旗下就擁有豐富的片庫資源,據統計,華納兄弟影業片庫中擁有總計超過45000小時的劇情片、動畫和電視劇,而每年這些作品都會進行重新配音或添加字幕,兜售給超過175個國家,除了在商業院線重映外,這些作品還將通過有線電視、流媒體等平台重播,為華納兄弟影業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利潤收入。

好萊塢另一商業巨鱷迪士尼也早早涉足了重映片領域,1961年迪士尼製作的動畫電影《101忠狗》製作成本高達600萬美元,影片上映後取得良好反響,而這600萬美元的成本也換來了30年內的四次重映,影片分別在1969、1979、1985和1991年進行重映,全球總票房超過2.15億美元,創造了重映片的票房神話,無獨有偶,在2002和2011年,迪士尼影業將風靡一時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分別轉製成IMAX版和3D版進行重映,其中2002年重映的IMAX版在北美取得了156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而2011年的3D版《獅子王》則在北美豪奪9420萬美元的票房。

除了坐擁豐富片庫資源的好萊塢外,近年韓國電影市場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重映電影,為了獲得IPTV和數字電視頻道的上線資格,不少韓國電影公司都將目光投向了老片重映,與中國類似,在韓國進行重映的電影往往是其他國家的經典老片,如美國的《這個殺手不太冷》《搏擊俱樂部》,日本的《情書》《東京物語》,而華語片《霸王別姬》《英雄本色》《不能說的秘密》《一一》等也曾多次登陸韓國院線,早在2007年,韓國市場上經過修複重新上映的老片就超過了30部。

這些重映電影通常能夠突破10000觀影人次便可回本,而曾在韓國重映的《情書》和《這個殺手不太冷》分別動員了48000人次和44000人次觀影,受重映片市場興起的影響,近年也有韓國發行公司開始正式涉足這一領域,例如CJ旗下的CGV藝術院線就為這些重映片保駕護航,而在宣發環節,韓國的發行公司也頗有心得,受成本限制,重映片在韓國通常不會進行大量的宣傳活動,而片商會將宣傳重心放在電影物料的打造上,例如在韓國重映的許多老片會在原版主海報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讓一款舊海報機甲狂潮出全新的魅力,從而助力影片的票房表現,例如,由韓國重新設計的《一一》《霸王別姬》《色,戒》等華語電影海報就曾在中韓兩國引起廣泛討論。

結語

新片固然有其吸引觀眾的地方,但被時間和市場證明了的經典老片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魅力,2012年《泰坦尼克號》於中國取得的9.5億元票房成績正是重映片潛力巨大的一個縮影,而《千與千尋》所取得的票房和口碑成績也證明了,觀眾對於一部影片的喜愛程度以及一部影片所取得票房的高低與影片新舊與否並無太大關係。一方面觀眾樂於在大銀幕上重新回顧這些經典影片,另一方面,讓兼具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優秀老片重見天日被更多觀眾看到,也是電影工作者所應承擔起的責任。

— THE END —

作者 | 邁克李

編輯 | 都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