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與千尋》票房輕鬆破2億 它到底有什麽魔力?


1905電影網專稿 一周前,《千與千尋》在上海舉辦了一場首映活動,吉卜力社長星野康二帶來了導演宮崎駿的親筆信,上面寫著八個漢字:“千與千尋 請多關照”。



一周後,《千與千尋》上映4天,累計票房已突破2億大關。宮崎駿想必也已經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影迷的愛和關照。


去年,同為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龍貓》迎來上映30周年紀念,其數位修複版也借此時機在內地首度公映,輕鬆拿下1.73億票房,成功收割了一波粉絲情懷。


這一次《千與千尋》來勢更猛,購票平台上的想看人數超過20萬,豆瓣111萬人評分達到9.3分,連續三天蟬聯票房冠軍,力壓一眾好萊塢大片登上周票房首位,“欠宮崎駿的那張電影票終於可以還了。”



距離日本首映已過去18年,《千與千尋》究竟有怎樣的魔力?


永不過時的成人童話


2001年,作為吉卜力工作室的第13部長片動畫,《千與千尋》在日本本土上映。總觀影人數超過2300萬,票房達到308億日元,超越《泰坦尼克號》成為日本影史最賣座的電影。這一紀錄至今未被超越。同時,《千與千尋》還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和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電影,可以說代表了亞洲動畫在國際上取得的最高成就,在影史上的地位自不必說。



對於每一位普通觀眾而言,《千與千尋》的經典就在於,欣賞它沒有年齡和時空的限制,每一次重溫都會收獲不同的人生感悟。


小時候,我們也許會被怪物嚇哭,做著父母變成豬的可怕噩夢,也會被千尋與白龍間的純真情感打動落淚。



而長大後,經歷了社會洗禮後的我們才逐漸讀懂那些宮崎駿編寫在純真童話背後的隱喻密碼。


千尋和父母墜入的神怪世界既是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縮影,也同樣是我們生活的被權力和欲望支配的世界。

 


“不努力工作的人,都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這是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則。


而日複一日的機械工作也讓我們逐漸失去了自我,忘記了本來的“名字”。


 


面對物質和金錢的誘惑,我們或許也曾像千尋的父母,像無臉男一樣,變得膨脹而貪婪,想用金錢交換友誼和關愛,卻發現填不滿內心的寂寞和空虛。


小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是千尋,長大後卻在“無臉男”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而千尋的存在似乎在時刻提醒著我們如何不被社會抹去了自我,如何在金錢和欲望面前,始終保持純真和熱忱,如何讓自己不至於成為曾經最討厭的“大人”。



翻看《千與千尋》在各大平台上的短評不難發現,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人都能在其中獲得啟示,汲取精神力量,這正是《千與千尋》歷久彌新的魅力所在。




更不用提,影片細節中無處不在的對日本經濟、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隱喻,歷經18年,對這些隱喻的解讀仍未停止。


因此,《千與千尋》的大賣背後不僅僅是懷舊情懷的價值,更因為它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年齡動畫,值得二刷、三刷、N刷。


內地宣傳成效幾何?


從今年5月初,《千與千尋》正式宣布引進內地以來,一系列宣傳動作也相當值得玩味。


影片先是憑借黃海設計的兩款中國版海報登上熱搜,刷了一波好感度,微博上#黃海設計的千與千尋海報#話題的閱讀量也超過了9000萬次。

 


近幾年來,設計師黃海幾乎成了網紅電影海報的代言人,擅長將中國風元素與影片特質相結合,幾乎彈無虛發。除了《黃金時代》《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等代表作,去年成功出圈、被日本影迷盛讚的《龍貓》海報也同樣出自黃海之手。


 

在爆款海報之外,《千與千尋》的國語版配音陣容也堪稱全明星級。由周冬雨井柏然彭昱暢田壯壯王琳領銜的配音陣容一經曝出就引發了全網熱議。


引進動畫片搭配華語明星配音陣容或宣傳大使是常見的宣傳套路,也常常引發爭議性的評價。此次的《千與千尋》也不例外。

 


周冬雨配音的千尋被吐槽與戲中人設不符,有些“出戲”。這不是明星配音的專業度第一次遭到質疑。


由於準備時間不足,配音經驗缺乏等種種原因,明星配音的水準常常被觀眾所詬病,為影片宣傳月台的意義也大多超過配音本身。


此外,幾位配音演員為影片拍攝的cosplay版海報也被吐槽還原度不足,這波主打明星卡司的宣傳固然提升了影響力,但效果有些毀譽參半。

 


《千與千尋》的另一大行銷事件是周深翻唱的主題曲《親愛的旅人啊》。這一耳熟能詳的經典旋律配合周深的“神仙嗓音”成功“出圈”,迅速登上熱搜,話題討論量達到了1.9億次。



好酒還怕巷子深,《千與千尋》的宣傳雖然並非招招命中,但大多從影片特質出發,符合影片和目標閱聽人的調性與氣質,也因此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重映”是一門好生意?


電影“重映”在內地市場並不是新鮮事,從2013年至今,重映電影數量超過60部,其中一部分是“一日遊”的國產和國產動畫,另一部分則是帶有IP和情懷屬性的國產及進口經典老片。


從嚴格意義上講,《龍貓》《千與千尋》等影片都是首次在內地公映,並不屬於“重映”的範疇,但從廣義來看,它們選擇在首映若乾年後,在影片已積累了大量內地粉絲的基礎上上映,又無疑具有“重映”的屬性。



2009年,王家衛執導、張國榮主演的《東邪西毒:終極版》重映,拿下2592萬票房,自此掀起了一波經典IP的重映熱潮。《倩女幽魂》《新龍門客棧》《甜蜜蜜》《緣分》《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英雄本色》《阿飛正傳》等經典港片都曾在內地“重映”,票房成績卻喜憂參半。



其中,《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以“加長版”為噱頭,配合情懷向宣傳,在2017年拿下1.77億票房,創造了華語片重映的票房紀錄。


而《倩女幽魂》《新龍門客棧》等影片票房均未突破千萬,去年重映的《紅高粱》票房甚至不到百萬,可謂冰火兩重天。



為了增強新鮮感、時代感和宣傳噱頭,2D轉3D也是老片重映常見的方式之一。2012年,《泰坦尼克號》3D版拿下9.46億內地票房,成為難以超越的巔峰。2013年,《侏羅紀公園》3D版也在內地收獲了3.49億票房,相當可觀。


華語片方面,《一代宗師》3D版票房達到9774萬,但同年上映的《功夫》3D版號稱轉製費高達2000萬,最後卻僅換來2543萬票房。與2D修複費用在幾百萬不同,3D轉製費用相對較高,並非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



從以上例子不難看出,老片重映雖然在性價比上有一定的優勢,但真正能撼動市場的爆款僅僅是鳳毛麟角。更多的老片修複和重映,僅能作為電影市場的有益補充,讓經典電影以嶄新的面貌“重見天日”的藝術價值也往往高於其市場價值。


無論是曾經的《龍貓》《大話西遊》還是如今的《千與千尋》,一部“重映爆款”是頂級IP價值、強大的粉絲基礎和適銷對路的宣傳策略共同加成的結果。


也許,因為《千與千尋》的成功,一大批“重映動畫”正在趕來的路上,但在情懷嚴重被收割和透支的當下,創造下一個《千與千尋》並非易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