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普洱秘境:這個古茶園 征服過兩任皇帝

「娜罕」在傣語中的意思是「官家的田」,娜罕寨位於臨滄縣邦東鄉,屬於古寨,這裡森林與茶園間雜,茶樹的樹齡約近千年。而娜罕所產的茶葉在清朝道光和鹹豐年間,連續十二年被送往京城作為貢茶,憑藉它的蜜香征服過兩任清朝皇帝!

臨茶印象,這家以原料輸出起家的茶企,從有機茶基地的建設、原料的採購、倉儲到出庫的每一步精耕細作,使得娜罕以優良的品質和令人喜悅的價格,從深山到茶客面前,並和昔歸、大雪山、冰島一起,成為臨茶印象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

高山雲霧 地形高差懸殊垂直分布

邦東山上,地型高差懸殊,垂直分布明顯,九曲迴腸的山路繞完之後,在海拔一千五到一千七百米的山野裡,終於見到了娜罕古茶園。

此時,天空湛藍,白雲飄浮,溫和的日光照射在大葉古樹茶的葉片上,也落在採茶人的頭頂和他們黝黑的皮膚上,不遠處瀾滄江吹來溫暖的濕氣,連同茶香帶著泥土的味道迎面撲來,腳下是肥沃的紅壤和亂石夾縫。

娜罕日曬陽光,夜沐江露,晨昏時節更是雲遮霧繞,所謂「高山雲霧出好茶」正是如此。

幽幽蘭香 口感綿潤柔中帶剛

娜罕茶的地域特徵突出,是個性非常鮮明的優良新年份生普,特點是柔中帶剛,它有著從頭到尾,非常清晰的外揚蜜香主線,其中還頗有變化,蜜香從前期的馥鬱到後來越來越幽深的花香,伴隨蜜、鮮果、清爽植物的變化,口中留香深且持久。是老茶客不可錯過的經典。

而且,老茶客們都知道,找到了昔歸,就不會錯過娜罕,娜罕茶和昔歸茶是山水相連、茶氣相通、品質相近,只是娜罕沒昔歸那麼高的知名度。

在這裡,娜罕的茶價僅次於昔歸,然後小曼崗和大曼崗。奇怪的是,娜罕號稱邦東岩茶之王,十年前娜罕古樹茶價格高過昔歸,現在則是昔歸高過娜罕。

娜罕屬於臨滄茶系,屬茶之上品,在清朝道光和鹹豐年間,連續十二年被送往京城作為貢茶,量小而精,具有從蜜香到花香之韻味,湯色明亮,茶氣厚重,回甘持久,被盛譽為茶魁之首。

土壤肥沃 亂石夾縫之中萬物生長

土壤是茶樹生長的自然基地,茶樹所需要的養分和水分,都是從土壤中取得的,因此,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與茶樹生長緊密相關。陸羽的《茶經》曾說過「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娜罕的大多數茶樹就生長在亂石夾縫中,石下又是深厚的土層,通透性好,而且有機質和各種礦質營養元素和各種微量元素一應俱全,能使茶樹生長健壯,其保健營養物質豐富。娜罕正是「爛石產好茶」的典型代表,而獨特的生長環境,又使得娜罕有了與其他臨滄茶區分開來的獨特口味。

氣候適宜 冷熱交替一天過完四季

相傳,陸羽有入山採製茶葉的嗜好。「遠遠上層崖,時宿野人家」,「採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便是描寫採茶,這樣的環境,與娜罕的自然環境十分接近。

就算娜罕不產茶,也一定是非常好的度假之地:氣候濕潤、空氣乾淨、日子悠閑、雨量充沛、晨昏看雲霧,白天曬太陽。

山上晝夜溫差大,每一天都可以過完一年四季,在冷熱交替中,娜罕茶的呼吸在張閉中交替有序,茶樹生長繁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給優良的茶葉品質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光照適中 陽光不溫不火漫射光多

寨子裡,老太太們坐在屋簷下曬太陽、聊天、抽旱煙,狗在寨子裡悠閑地逛著,孩子們光著腳,在寨子裡跑來跑去,娜罕的光照,非常適中。

光照影響著茶樹的生長及其體內代謝,並影響氨基酸的含量,光照還是茶葉色素形成的重要調節因子。娜罕的陽光屬於弱光,茶樹與多種植物混生,生長其間享受漫射光淋浴,所以也豐沛著非常適中的漫射光。茶樹在這樣的光照條件下生長,從而給有機體的生化變化帶來影響,娜罕日照時間為每天十小時左右,加上高溫多雨、濕熱同季的特點,使土壤的風化和成土作用均甚強烈,茶樹的有益物質的循環十分迅速。

這些老茶樹歷經滄桑,沐浴在高山雲霧和漫射的日照中,雨露濕度大,茶葉肥厚。

數量稀少 少數民族製作倍顯珍貴

娜罕這個高原小寨,古茶樹數量少,所以,棵棵茶樹,倍顯珍貴。而當地優越的生長環境,使得野生茶樹成林成片,加上無人為砍伐,生態環境仍然保持著最為原始的狀態,娜罕的古茶樹,都有著幾百上千年的樹齡。

作為臨滄產區最大也是藏茶最多的茶企,臨茶印象在娜罕擁有兩塊茶基地,基地的六七百棵古茶樹確保了娜罕作為臨茶印象每年必出的常規茶品,展現在茶客面前。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臨茶印象前身的有鵬茶廠就已經開始踏足臨滄,成為當地數一數二的原料供應商,三十年過去了,臨茶印象站位遍及整個臨滄產區,坐擁生態茶園逾5000畝,控制著臨滄產區春秋兩季毛茶產量的「半壁江山」,成為臨滄茶區的掌舵者,僅在昔歸就擁有超過上千畝的有機古茶園基地,佔了整個昔歸產區每年總產量的五分之一。

娜罕,這片被神祝福的土地,即將迎來真正屬於它的茶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