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讀紅樓夢:講一講小姐們是如何“打瓜子”

最近重讀幾部明清小說,注意到有幾部書裡都寫到一種有趣的活動——“打瓜子”。比如《紅樓夢》第六十四回:“寶玉……進來看時,只見西邊炕上麝月、秋紋、碧痕、春燕等正在那裡抓子兒贏瓜子兒呢。卻是芳官輸給晴雯,芳官不肯叫打,跑出去了,晴雯因趕芳官,將懷內的子兒撒了一地。”

再如,《醒世姻緣傳》第七十五回:“寄姐說:‘咱不贏錢,我和你贏打瓜子。我輸了,給你一個錢;你輸了,打你一瓜子。’狄希陳說道:‘我為甚麽?你輸了就給個錢,我輸了就挨打呀!咱都贏瓜子。’”

還有《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四回:“宋惠蓮正和玉簫、小玉在後邊院子裡撾子兒,賭打瓜子,頑成一塊。”……

什麽是“打瓜子”?從小說中描述的場景,可初步判斷這是一種遊戲。那麽,愛較真的讀者可能會繼續追問:“打瓜子”用什麽打?打哪裡?怎麽打?……

查閱相關資料,筆者留意到鄧雲鄉在《紅樓識小錄》裡說:“贏瓜子兒,就是一種罰約。不過這不是真的瓜子兒,是指甲蓋兒的代名詞,輸了要被贏家用指爪彈腦門兒。”

白維國先生在《金瓶梅詞典》中解釋:“用手指或掌側驟然擊打胳膊上的肌肉,使隆起。多用作賭勝負後的懲罰手段。”

傅憎享在《紅注獻疑》中寫道:“打手心是贏瓜子的結果;抓子兒以瓜子作為籌碼,據所贏瓜子多少而定打幾下手心。”傅憎享認為,《金瓶梅》裡寫的“撾子兒,賭打瓜子”,指的是以“打瓜”的籽兒作為賭輸贏的記籌物。

看來,打手心、打手背、打胳膊甚至彈腦門兒,都是遊戲允許的。具體到打的方法,主要是用手指敲打。

“打瓜子”作為民間遊戲具有很強的傳承性,時至今日在在民間依然可見。如山東定陶縣,孩子們現在還玩這種遊戲,通常是輸家掌心向上,贏家用掌心向下打。山東沂水打瓜子有打一瓜、二瓜、三瓜、四瓜和全瓜之分。一瓜用一個指頭即食指打;二瓜是用食指和中指兩個手指;三瓜用三個手指,包括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四瓜是用除大拇指以外的四個手指打;全瓜又分兩種,一是用五個指頭打,一是用十個指頭打。

本文刊於2018年8月4日《文匯報 筆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