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原標題:“家庭青春嵌套劇”為何走紅


影視劇發展的趨勢,教人捉摸不透。比如曾經各守一岸風景的兩種類型劇——青春偶像劇和家庭親子劇,如今忽然跨越中間的河流,彼此相互融合、嵌套為一體。如此,就打造了一款全新的時髦產品,“家庭青春嵌套劇”。


“家庭青春嵌套劇”,是對舊時單一影視類型的顛覆和重塑,你以為追的是青春偶像片,結果校園情愫後面還跟著一堆宏大的家庭史詩;或者當你作好心理預設要圍觀一場親子關係裡的雞飛狗跳時,意外被淹沒在滿屏的荷爾蒙與粉紅泡泡中。


“嵌套劇”的主演陣容方面,家長團隊是實力派資深戲骨,兒女隊伍是滿臉膠原蛋白的人氣少年演員。打破次元壁的嵌套劇,效果也極其溫馨和諧:你爸媽都能和你坐一起追劇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回顧目前市場反饋較好的幾部“家庭青春嵌套劇”,會發現這種新產品自帶爆款基因,但是要利用好“優良基因”,並栽培成完整強大的“爆款體質”,創作者還是要下不少硬功夫的。


家庭親子劇要實現青春化,關鍵在於真正用青年的視角理解和表達家庭關係。


以最近的熱播劇《小歡喜》來說,這部劇是通過特別寫實的家庭視角,展現了多位高三考生的內心成長、和父母之間的互動,父母自身面臨的精神困境。《小歡喜》的題材和立意,決定了家庭本該是“主戰場”,核心閱聽人應該是對高中教育有切身體會的家長孩子。


然而,《小歡喜》的傳播神奇“出圈”了,從網上許多95後、00後閱聽人反饋來看,他們不會對劇中的家常和考學內容心生厭煩,相反,他們從中感知到了一分戲劇化的刺激感和幽默感,以及對劇中考生的“人設”產生濃厚興趣。比如劇中4個“春風中學”的高三考生,都是非常年輕的演員,在不同個性裡塑造自我,還被網友起了頗有明星團體氣息的組合名——“春風四子”。


即使這部劇的故事,充斥著家家戶戶再熟悉不過的雞毛蒜皮,且不乏對考生沉重痛苦心理的描寫,但是其間的笑和淚,是基於家長和孩子兩方立場所產生的,而不是家長單方面的強勢表達,因此這部家庭親子劇才能成功贏得年輕人群市場。


除了《小歡喜》,之前的爆款“家庭青春嵌套劇”還有《少年派》《帶著爸爸去留學》等。例如《少年派》,陣容和劇情也是相當“嵌套”,由資深演員閆妮張嘉譯、“女兒專業戶”趙今麥和人氣演員郭俊辰等人主演,展現4個高中生的家庭如何經歷波折,最終找到各自的方向。


《少年派》開播期間,冷面學霸男主“錢三一”和神經大條女主“林妙妙”,這兩人的感情線發展頻頻上熱搜,許多人是先知道這兩個名字才開始“入坑”《少年派》。


從前的家庭親子劇、倫理劇,因為總以單調的“家長玩家視角”謀篇布局,讓年輕閱聽人感到陳腐無趣。若當下的家庭親子劇,都如《小歡喜》《少年派》一樣,切換為“家長孩子雙玩家視角”,嘗試用更青春的思維方式解讀家庭關係,那麽除了可以抓住更多潛在的閱聽人群,也是能為當下社會提供一份針對親子關係難題的“參考答案”: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而親子教育則是父母最好的修行。


若說家庭親子劇實現青春化,是視角的多元化切換,那麽青春偶像劇的“家庭化”,則是創作者思考廣度和深度的探索。


曾經青春偶像劇真是一筆穩賺不虧的買賣,只要推出皮囊好看的男孩女孩,只要把劇情設計得足夠虐或者齁甜齁甜的,就能被觀眾捧在手心裡。但現在似乎這筆買賣也不好做了,純粹糾結感情波折的青春偶像劇漸漸失去吸引力,大家希望在男主女主的關係裡看見更多“周邊”產品。


例如最近很火的《親愛的,熱愛的》,以及之前口碑較好的《最好的我們》《秘果》,這些都是在青春偶像劇的底子上延伸出大量對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的呈現,甚至這些“周邊呈現”不只是裝飾物,而是自成一體,成為故事裡飽滿、獨立的篇章。


青春偶像劇向“家庭化”“社會化”探索,意義不言而喻。任何一代年輕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社會支持系統”,在青春題材影視劇中充分展現這種複雜而必要的“社會支持系統”,讓當下閱聽人不只是滿足於一段感情走向是否“爽”,還能理解和體會其他社會關係之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家庭青春嵌套劇”,無論是從家庭劇還是青春劇這兩者哪一個原點出發,所要構建的坐標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影視劇和現實的距離要足夠貼近,與真實的情感全面吻合,如是,才能徹底涵蓋距離甚遠的不同年齡層,讓你爸媽和你,真的能坐在一起追劇了,而且都在追劇中撿到打動自己的星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