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注腦癱高危兒,及早診療是上策

因為各種原因,近年來我國小兒腦癱發病率不斷增高,很多早產兒、難產兒,出生時存在嚴重黃疸或是缺氧窒息的嬰兒都得以存活,這就埋下了腦癱的高危因素。

導致小兒腦癱的因素:

一般來說,產前原因是最主要的,所佔比例較高。如果生產前母親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比如說缺氧,由於母子是一體,母親患病就會影響胎兒的血流和血供,導致胎兒宮內缺氧。再就是孕期的病毒感染、孕期的疾病,患有妊高症產婦生下的孩子,腦癱可能性較高。

另外,早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由於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中,是胎兒神經細胞髓鞘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孩子此時發生了早產的現象,過早的脫離母親,就會給神經系統的成熟帶來損害,由於腦部發育不成熟,在出生後就極易造成新生兒疾病,如呼吸困難、缺氧、腦室內出血、腦組織損傷等。其次就是早產兒營養不足,也會引起腦部發育不良。若是這些現象沒有及時的得到解決,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誘發腦癱的發生。我們不能說有早產的孩子就一定會得上腦癱,但是早產的孩子較之正常的孩子更易患上腦癱。所以說,預防早產是很關鍵的。

對於腦癱患兒來說,早期接受康復治療是恢復的最大保障,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做好早期診斷工作。我們必須了解腦癱患兒的一些基本癥狀,認真做好科學篩查工作。

常崇旺教授介紹:腦癱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早期乾預、早期治療,如果忽視了高危兒童的一些癥狀,錯過了最佳矯治時期,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輕則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重則導致終生殘疾。

所以,在臨床上必須加強對腦癱高危兒的關注,一旦發現異常就要及時加以乾預,儘早對這些孩子開展早期康復,並保持長期性與連續性,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腦癱的發病率,或是將患兒的病情控制到最輕的程度。

腦癱的早期康復性乾預,指得的最好能在孩子出生後6個月內就開始,這樣取得的康復效果最好。這是因為人類大腦組織在6個月以前發育最快,大腦的可塑性強,容易恢復,而且早期腦損傷後,異常姿勢尚未固定,糾正起來也比較容易。

患兒家長可通過專業醫師指導操作小兒腦癱康復訓練,自己也應該學會一些簡單常用的方法,每天堅持對患兒進行小兒腦癱康復訓練的運動功能訓練,日積月累,促進患兒的運動平衡機能發育到最佳水準,逐步獲得獨立或部分獨立的生活能力。比如針對頭控能力的訓練就很重要,因為嬰幼兒發育期學會抬頭是學會其它活動的主要前提。

家長可以扶住患兒頭部兩側,使頭部能穩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時間,頭部習慣於保持正確的姿勢時,可使患兒軀乾前傾,兩側傾斜,讓他學會頭部的控制,保持頭部穩定起到良好的小兒腦癱康復訓練效果。

當然,要使患兒儘早恢復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話,肢體康復也很重要:

其一是上肢(包括手)的康復訓練,著重糾正患兒痙攣模式。家長可一手抓住患兒肘的外側,一手握住患兒的手,將他的手臂上舉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同時鼓勵患兒將他的雙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種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玩具。需要提醒的是,這種康復訓練應在一個穩定的姿勢下進行。

其二是下肢(包括軀乾)的功能訓練,著重在於訓練孩子掌握翻、坐、爬、站等基本功能。訓練翻身時讓患兒全身放鬆,以臀部為支點,協助一側肢體抬離床面,從一邊翻到另一邊。進行坐位訓練時首先教患兒用手撐著坐,然後無支撐坐,逐步過渡到坐下可拿身邊的玩具,仍能保持坐位平衡。

在進行爬行訓練時,家長可在患兒的肩、肘、髖、膝部給予適當的支持,鼓勵患兒向前爬行。在行走訓練之前,首先要患兒能夠學會獨自站立。可對患兒進行跪位訓練,這樣有助於站立,訓練時可先讓患兒坐在自己的腳根上,在他人支持下,將髖部伸直,並訓練跪位平衡。

當患兒能獨自站立時我們就可以對其開展行走訓練,開始需他人幫助行走,可採用牽患兒衣領協助行走的方法,或扶住患兒髖部行走的方式,有的患兒需要用夾板固定或助行器幫助行走。

總之,通過一系列科學有效的康復治療手段對腦癱高危兒進行早期乾預,就能達到有效降低腦癱發病率、改善腦癱兒各項功能的作用。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