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中醫》孟河醫派,從古到今為何能名家輩出?靠的無非是這一點


央視一套的開年大戲《老中醫》,自開播之日起就萬眾矚目,精良的製作水準與一眾藝術家出眾的演技迅速俘獲了大批擁泵。《老中醫》的熱播也讓更多人理解了什麼是中醫,而翁泉海所代表的孟河醫派也被更多人熟知,《老中醫》之所以受歡迎,除了中醫這門祖國醫學的深厚群眾基礎,劇中題材的真實性也是至關重要的。橘香園學堂了解到,製作人曾多次深入江蘇孟河探究取材,而主人公翁泉海的事跡也是有跡可循的,那麼到了現代,孟河醫派的傳人有哪些,他們的水準又如何?

老中醫影視劇

孟河醫派發源於江蘇常州,常州本來的中醫底蘊就十分深厚,又以孟河一脈尤為突出,在千百年的形成、發展的過程中,有近 200 位名醫目前有文獻資料可查。明朝時期出了近10位禦醫;清朝中期其學術思想逐漸完善,以費、馬、巢、丁四大家族為傑出代表的孟河醫派湧現出了大批名家;清末至民國時期應該算是孟河一脈最為巔峰的時期,名家輩出燦若星辰,如巢崇山、費繩甫、余聽鴻、丁甘仁、馬伯藩、程門雪、秦伯未、惲鐵樵、謝觀、丁元彥、章巨膺、馬培之等,《老中醫》的原型之一就是丁甘仁。《中國醫學史》 記載的從1840 至 1949 年期間著名醫家 12 人中有 5 人都是孟河醫派,所以「吳中名醫甲天下,孟河名醫冠吳中」的說法實至名歸。

孟河醫派出太醫

到了現代,孟河醫派並沒有隨著時代變遷而沒落,而是被妥善的傳承下來,在首屆的國醫大師評選中,一共只有三十位中醫名家入選,孟河醫派獨佔六席!他們分別是:

國醫大師合影

1朱良春

大師朱良春出生於1917年,師承兩位孟河醫派大家:馬惠卿與章次公。其中章次公是孟河四大家丁家代表丁甘仁的親傳弟子,這樣算來他是丁甘仁的再傳弟子。橘香園學堂表示,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大師朱良春跟師章次公在上海坐診,當時的人們飽受霍亂橫行之苦,他與師傅一起日夜操勞,獲益良多,終成一代名家。

學習中的中醫師

2顏德馨

大師顏德馨是海派中醫顏氏內科第二代傳人,幼時就師承家學,天資聰穎又敏而好學。其父顏亦魯為江南名中醫,是孟河醫派大家馬培之的再傳弟子。馬培之,字文植,為清末名醫,曾入宮為慈溪太后診療,載譽而歸,從此名聲大振,後清宮禦醫中就有了「外來大夫中以馬文植為最」的說法。

師承學習好處多

3顏正華

顏正華與顏德馨兩位大師,同屬於孟河醫派的第四代傳人,顏正華17歲時師承江蘇省名醫楊博良,盡得其真傳,楊博良同樣是馬培之的再傳弟子。

4王玉川

大師在18歲時師承名醫陸淵雷,盡得真傳,陸淵雷是名醫惲鐵樵的弟子。

5陸廣莘

陸廣莘與王玉川兩位大師可謂是同門師兄弟,他們同師承孟河名醫陸淵雷,此外陸廣莘還曾跟師章次公、徐衡之學習,進入過「陸淵雷醫室遙從部」,曾隨章次公臨診,在醫院中醫科工作時接受了徐衡之主任的言傳身教。

國醫大師陸廣莘

6裘沛然

裘沛然師承丁甘仁長孫、名醫丁濟萬,在那個名醫輩出的年代中,裘可謂是佔盡了優勢,他不僅跟師丁濟萬學習,又因聰穎受到諸多滬上前輩青睞,謝觀、夏應堂、程門雪、秦伯未、章次公等大家也常常點撥裘沛然,任何一人均是當時中醫界的佼佼者。

除了以上幾位國醫大師,孟河醫派的其他傳人就更多了,在政策的扶持下,已成長為當今中國的中醫名家和醫林骨乾,如今,孟河醫派早就走出了國門,帶出眾多弟子,發展到了全國和世界各地,人數不下千人,是中醫流派當中重要的一部分。為何在中醫的發展不如過去的大背景之下,孟河醫派依舊如此鼎盛?除了孟河一脈沒有門戶之見,勇於實踐創新之外,還與他們重視傳統有關,我們可以看出現代出自孟河的國醫大師,其成長經歷上師承是必經之路,其實不僅僅是國醫大師們,其他的孟河傳人們均經受過這樣的歷程。

中醫在國外

中醫師承教育自中醫誕生的那天起,就伴隨著中醫的發展而延續,每一個中醫人的成長都是由老一輩的師者帶領的。橘香園學堂了解到,中醫人的成長,僅僅通過院校教育來塑造是不夠的,師承教育不僅可以積累實踐經驗,在跟師學習期間,師傅診療的過程也是徒弟中醫性思維塑造的過程,當一個中醫初學者能夠以中醫方式思考解決問題時,才算的上是合格的中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