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福鼎白茶的文化傳承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茶」,每一款名茶的背後,都離不開世代傳種的一方百姓,和滋養它的那片沃土。而好茶之所以能夠世世代代傳承下來,是因為它在潤澤與回饋那一方水土與人文。

白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距今擁有幾百年的悠久歷史,民間自然流傳著不少關於福鼎白茶的文化傳說。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裡有白茶山。」陳櫞教授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裡是海,是南三百裡之誤。南三百裡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由此可見,福鼎一帶在唐代已培育出了白茶品種。

而關於福鼎白茶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應屬藍姑說

相傳堯帝時,在太姥山下有一位農家女子,為了躲避當時的戰亂而逃到太姥山;她樂善好施,以種藍為業,大家都稱她叫「藍姑」。

就在藍姑逃到太姥山的那年,周圍的村子不幸流行起了麻疹,村民們成群結隊上山采草藥為孩子治病,然而徒勞無功,病魔奪去了一個個年幼的生命,善良的藍姑見此場景難過至極。

在某天夜裡,藍姑夢見了南極仙翁。跟著仙翁在夢裡的指示,在鴻雪洞頂尋得一棵與眾不同的小樹,這便是那棵能夠治癒麻疹的白茶樹。

為了儘快救助那些患病的孩子,藍姑拚命地與時間賽跑,不斷地採茶、曬茶,然後把茶葉送到周邊的山村,教村民們泡茶給患病的孩子們喝,最終用白茶幫助孩子們得到了痊癒。

在那之後,藍姑也依舊沒有停止對村民們的幫助,不斷矜貧救厄,村民們都十分感謝她。晚年的藍姑遇仙人指點,於農歷七月七日羽化升天。村民們懷念她那善良的恩賜,而後尊之為太姥娘娘。

太姥娘娘用白茶治小兒麻疹而得道成仙的故事,在福鼎已流傳千年。時至今日,福鼎白茶與中國傳統宗教文化依舊緊密相連。在福鼎,不論掃墓祭祖,還是祭祀神靈,亦或是祈福消災,都喜歡白茶來做祭祀品。

作為白茶的故鄉,幾百年來在福鼎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老話——「茶哥米弟」。茶為五穀之一,已夠份量,又為何稱之為哥呢?

在福鼎,五穀即茶、稻、麥、豆加小米或高梁,除茶以外,其他四種皆為主食。茶雖然是飲料,但它富有文化內涵,是精神食糧,因此列為五穀之首。在當地,連茶渣都不會亂倒,也可看出白茶在福鼎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

古有「藍姑女神「與「白茶始祖」的傳說,現今又有人常常說「好女人如白茶」。走在福鼎街上,隨處可見溫柔賢惠、漂亮窈窕的福鼎女子,她們極像了溫良恭儉、清雅脫俗的白茶仙子,這也許正是福鼎白茶賦予她們與生俱來的魅力吧。

「白茶仙子」和「太姥娘娘」這兩大福鼎特色元素,也被製作成了動畫,在電視熒屏上綻放異彩。既展現出綠色生態福鼎的品質,又講述了福鼎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旅遊風味,除了百台電視台聯播外,之後也會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播出。福鼎白茶文化在全球舞台上將獲得新認知。

播放GIF

「如果茶沒有文化,就只是一片樹葉。」

當福鼎白茶與文化相遇,便讓這一抹擁有濃厚歷史文化積澱的清香底蘊,綻放更多芬芳。它也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越發年輕。

福鼎國號白茶,福鼎大洋山高山茶園,傳統手工製茶工藝。

石頭花:iliemih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