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酸味入肝,所以養肝應該多吃酸嗎?醫生給的答案,和想的不一樣

每餐幾乎都離不開醋。吃酸的食物、喝酸的湯,每天辦公室都會用五味子、枸杞泡茶喝,海鮮、河魚蘸米醋,吃完還會把碗裡的醋一口氣喝掉,晚上睡前還會吃五六顆棗仁改善睡眠,另外,每天用冬青子泡水喝!

也就是說,從立春開始,陳女士每天大量食用酸味食物。


令她自己想不到的是,最近以來,她出現腹痛,每天要跑四五次廁所,大便很稀,顏色偏黑,胃部也經常反酸,經醫院檢查,她被確診為胃潰瘍伴膽汁反流。醫生明確告訴她「胃酸本身是偏酸的,而大量吃酸性的東西,使胃酸的濃度進一步升高,導致胃潰瘍出血。」


懂點中醫養生的朋友不禁要問了,肝對應的是酸,好像沒毛病呀,怎麼還吃進了醫院呢?

春季,酸味傷肝,甜味養肝

中醫名著《千金要方》裡有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元代養生名著《攝生消息論》也提到:「當春之時,食味甘減酸宜甘,以養脾氣」。

說白了就是,春季養肝,應該少吃點酸味食物,多吃點甘味食物。那麼和《黃帝內經》所說的「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有矛盾啊。

人體攝入酸味食物,入肝後有收斂之效,可以製約肝氣,以防止其過度升散,從而保證肝血得以潛藏,所以中醫素來有「酸味入肝」之說。


但問題是,春季肝臟本來就活躍,是肝旺之時,肝氣本該順應自然而生髮。這時,如果吃太多酸味食物,則會導致肝氣收斂過多、肝火偏亢,從而影響肝氣生髮、筋脈暢達,並損傷脾胃。像上文的陳女士簡直以酸為主食了,腸胃不壞才怪。

相反,春季多吃點甘味,則有利於養肝護肝。原因有二:

其一,甘味食物向來滋補和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和因「肝苦急」所致的急躁易怒,脈絡拘急等。

其二,從中醫上講,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壯,人便可延年益壽。從現代醫學角度講,肝細胞的再生能力跟身體的營養狀況是密切相關的。而甘味食物可入脾養胃,有助於氣血生化,從而保護肝臟功能。

當然,減酸並不等於禁酸,而是要少吃。多食甘味,並不是讓你拚命去吃糖,很多食物中,它本身是自帶甜味的,比如

應季的水果蔬菜,像洋蔥,如果它和排骨、捲心菜一起燉羅宋湯,味道就甜甜的。


一茶一湯一零食,悄悄養好你的肝

一茶:養肝護眼茶

原料:貢菊6朵,桑葚5克,黑豆10克,核桃仁5克,羅漢果少許。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養生壺或砂鍋,加水1800毫升,大火煮開,小火慢煎15分鐘,每天代茶飲。

貢菊可清肝明目,羅漢果入肺,可潤肺平燥熱。肝臟在春天容易火爆,讓肝火回歸,不僅要滋陰養血,還要補腎,所以配上桑葚、黑豆、核桃仁,以起到養血、滋陰的功效。


一湯:菊花黃瓜湯

原料:菊花瓣35克,黃瓜250克,香油、鹽適量

做法:在鍋內放鮮湯(也可直接放清水),然後把菊花、鹽,燒開一分鐘,然將黃瓜切成長片放放,燒開至黃瓜斷生,起鍋淋上少許香油即可。

這道湯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利尿的作用。


一零食:枸杞

枸杞的養生作用已經無需我們再重複了,它性平味甘,有滋補肝腎、養肝明目的功效,而在春天食用,更是應了中醫所提倡的養生要義,每天當零食吃個10來顆,能很好地助體內陽氣生髮。另外,在春天,也可以和黃芪搭配著泡茶食用,能改善春困等癥狀,起到益氣固表的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