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疾跑瑞幸:新零售咖啡品牌背後的互聯網構想

「疾跑」,在詞典中的解釋為:力求在儘可能短的距離內獲得項目的最佳速度。對於瑞幸來說,其目前運營的狀態用「疾跑」兩個字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

從今年年初開始,「小藍杯」便不間斷的湧入消費者的眼中。

線上,微信聊天群、朋友圈頻繁出現「湯唯、張震請你喝一杯大師咖啡」的裂變紅包,朋友圈之中隨手刷就能看到「附近的luckin coffee開業了」的LBS廣告。

線下,在測試完2家門市模型後,瑞幸咖啡2018年1月起陸續在全國13個城市展開試營業;5月8日,瑞幸咖啡正式開業,全國營業門市400餘家;9月初,全國營業門市數超過1000家。

這樣的情形與瑞幸CMO楊飛在《流量池》一書中所講述的邏輯如出一轍。即通過「急功近利」的方法搶佔流量、轉化,最終形成品牌。具體而言:一方面,快速建立品牌、打響知名度,切入市場獲得流量;另一方面,要在獲得流量的同時,快速轉化成銷量,帶來實際的效果。

咖啡棋局

瑞幸的出現和激增給了中國咖啡市場一股不小的刺激。這個信號不僅攪動了咖啡品牌在中國發展的格局,甚至對於國內外咖啡品牌的整合也起到了間接的推動作用。

在此之前,星巴克在中國市場一直是其他品牌無法撼動的龍頭地位。自1999年以連鎖業態進入中國大陸以來,星巴克每年的營收幾乎都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在增長。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近三年,其在咖啡市場的佔有率一直在50%以上,是Costa、太平洋等品牌不可企及的對象。

然而在今年,星巴克的動作頻繁了起來。5月,星巴克宣布加速布局中國市場,未來5年每年新增600家門市;8月,其聯手阿里巴巴,旗下門市逐步推出外送服務,並進一步推進新零售業態。

顯而易見,星巴克這次也有點著急了。

雖然其在實體咖啡品牌之中獨佔鰲頭,但這次面對的對手們卻不同了,隨著瑞幸、連咖啡等新一類物種的出現,中國咖啡市場的棋局中參與者和觀戰者越發龐大了。

一方面,以瑞幸為代表的新零售品牌高舉高打對中國咖啡市場進行猛攻;另一方面,國外的品牌也藉此時機切入,希望能在戰局未定的時候分一杯羹。

Tim Hortons,2017年加拿大市場佔有率高達73%的連鎖品牌,最近宣布2019年將正式進軍中國市場,並計劃10年內開店1500家。據了解,Tim Hortons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咖啡店。通覽其目錄,沙拉、茶飲、卷餅、湯的加入使其看上去更像是一家快餐廳,進入中國後,以咖啡版的「沙縣小吃」的形象出現也未可知;日本國民咖啡Doutor更是早先一步,首店已於8月末在上海開業,主打高性價比的咖啡。據Doutor中國部市場負責人公開表示:「中國的咖啡館中食物的比例相對較低,Doutor Coffee的食物比例佔目錄SKU的40%以上,能夠滿足消費者早午晚餐及下午茶的全時段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三個月內的兩起收購案也在不斷給咖啡市場傳遞信號。

5月,雀巢收購了星巴克非門市的零售業務,零售業務被星巴克明顯做了區隔;隨後,可口可樂選擇收購Costa,目前的發展策略是讓Costa繼續作為獨立品牌發展,平台和平台之間的關係更多是「連接」。

這似乎是在暗示業界碰到的一個迷思:以線下咖啡為核心的傳統平台化發展模式,未來是否會遭遇瓶頸?

咖啡?互聯網=?

儘管咖啡市場的棋局未明,玩家們一旦下了決定,落子便不能有絲毫遲疑。

在進入咖啡市場之前,瑞幸對於各地的咖啡市場進行了一次摸底,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瑞幸咖啡副總裁劉進對記者表示:「台灣咖啡市場的發展給了瑞幸一些啟發:台灣的人口2300多萬,星巴克有500多家門市,但city cafe的數量卻依然能夠達到5000家,北京人口2900萬,卻只有300家星巴克。」

咖啡市場的太空依舊巨大,但如果要切入,「差異化」是必然選擇。

目前,瑞幸咖啡的線下門市目前主要有四種類型,優享店、快取店、外賣廚房店以及還在籌備之中的旗艦店,店鋪面積小的有40多平米,大的也不過200平米。

劉進介紹:「截止到8月初,瑞幸門市數量超過800家,所有的門市均為直營,通常選址在辦公大樓、商業區附近。這其中,優享店與快取店佔絕大多數。」不難看出,瑞幸門市的設定相對靈活,更多鼓勵顧客自提或外賣,堂食並非瑞幸的主要消費場景。

如此看來,瑞幸的線下布局依此有了輪廓;而線上的布局,瑞幸也在持續發力。據了解,目前,瑞幸現在技術和產品團隊有600人左右,自己搭建了整個IT系統。

實際上,對於瑞幸來說,選址選的是配送效率,其通過前期積累大量用戶數據,逐步為之後的選址提供了參考模型。後台系統通過大數據,統計門市的高峰和谷底運營時段,進行智能派單,讓用戶訂單匹配到附近最合適的門市並高效完成配送,店鋪的生產能力和運力之間基於此得到有效的平衡。據透露,目前瑞幸的外送訂單平均完成時間已經降至18分鐘,「30分鐘慢必賠」超時率也已經降低至0.4%。

而在消費流程設計上,瑞幸引導消費者將所有的購買行為都在線上完成,盡量簡化人的影響因素。因此,門市的考核指標也簡明扼要,只需對咖啡品質和服務滿意度負責。

瑞幸的野心

「1年的時間開2000家店,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是必須用互聯網的方式才能達到的效果。」劉進一再解釋。

而在瑞幸「差異化戰略」之中,互聯網和數據固然重要,食品品質本身更不能忽略。

在產品打磨前期,瑞幸特意選擇了義大利、中國和日本的3位WBC(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分別對咖啡的口味進行了設定和改良,目的是打磨出有記憶感的咖啡品質。

對於瑞幸來說,高性價比高品質的咖啡是核心,但僅有咖啡是遠遠不夠的,在以五折切入輕食市場之後,瑞幸對於消費者有了更多的構想。「單獨的一杯咖啡消費場景過於單一,咖啡和輕食的組合則能搭配成為一頓正餐,且客單價在30多元,為更多的消費者所接受。無論是早餐、中餐還是晚餐,消費者也都有了更多選擇。」劉進說道。

而無論是快速線下布局、線上折扣贈送還是五折進軍輕食,燒錢是瑞幸無法迴避的問題。外界對於瑞幸的發展模式始終存在疑慮,這其中,關於盈利模式和數據應用的關心最多。

何時盈利的問題,似乎並不困擾瑞幸。7月剛剛完成A輪2億美元的融資,瑞幸疾跑的速度還在加碼,用瑞幸的話說——「現在還處在佔領市場的階段」,且眾多資本對於瑞幸關心的熱度持續不減。

那麼,獲取流量和數據之後的應用場景呢?這是一個需要持續探索的問題。

不過,這些疑問或許都阻擋不了瑞幸現階段的野心。楊飛曾公開對外表示:咖啡屬於高頻次的消費,當流量進入,誰知道哪一天瑞幸的App上不能賣一杯喜茶?

這,也許就是瑞幸的新計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