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安石寫下名篇《金陵懷古》,卻為何被蘇軾罵了三個字?

王安石生於1021年,字介甫,號半山,漢族,江西人。19歲開始在孔廟學宮學習,手不釋卷,孜孜以求,是學宮的優等學生,1042年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鼎。”反映了他的一生追求。

1069至1085年間,王安石兩度拜相,主持變法,受到大地主階級等守舊派的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阻力重重,與另一位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因政見不同產生矛盾。王安石三任江寧知府,並且多次來到南京孔廟考察,在烏衣巷作《桂枝香*金陵懷古》。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氣象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此詞通過對金陵(今江蘇南京)景物的讚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澄江”“翠峰”“征帆”“斜陽”“酒旗”“西風”“雲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下闋寫在金陵之所想。“蓬”字作轉折,今昔對比,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對歷史和現實,表達出深沉的抑鬱和沉重的歎息。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雄渾闊大,風格沉鬱悲壯,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稱名篇。

其中有“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之句。門外樓頭:指南朝陳亡國慘劇。語出 杜牧 《台城曲》:“門外 韓擒虎 ,樓頭 張麗華 。”韓擒虎是隋朝開國大將,統兵伐陳,他已帶兵來到金陵朱雀門(南門)外,陳後主尚與他的寵妃張麗華於結綺閣上尋歡作樂。陳後主、張麗華被韓俘獲,陳亡於隋。門,指朱雀門。樓,指結綺閣。

正在黃州謫居的蘇軾讀到這首詞時,也被此詞所打動,說道:“此老乃野狐精也”。一般人會覺得蘇軾罵王安石“野狐精”,其實“野狐精”出於禪宗,原指不識正法的旁門外道,但也可以用來讚歎不拘常規。意謂王安石已經修煉至化境。蘇軾此言聽上去是在“罵”,其實是由衷的讚美之詞、“羨服之語”。

關於王、蘇兩人交惡的原因,主要還是政見相左。兩人私誼還是心懷天下,坦蕩待人的。1085年,宋神宗去世,王安石退居南京(時稱江寧),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王安石在南京病逝。

1093年,北宋恢復祖宗舊製,後雖重新起用變法派,但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更加激烈,新法已成為各派系傾軋的工具。從此北宋王朝進入了黨爭的泥沼,終至疆土被侵,被逼南遷至江南一隅。(本文改編自陳寧駿、欣辰編著《解讀夫子廟》,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