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的國人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怎麼破?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稱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不適癥狀,癥狀可持續或反覆發作,病程超過一個月或在過去的十二月中累計超過十二周。消化不良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國內人群的發病率約為20%,尤其是有著多愁善感類型性格的人、有胃腸動力障礙遺傳背景的人以及對外界變化過於敏感的人,更易消化不良。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堵塞感,早飽感,有的伴有噯氣,反酸,大便異常,甚至胃疼、腹瀉等,還老是纏綿不愈,令人身心俱疲;

但是經多次檢查,如CT,超聲、胃鏡、腸鏡、抽血化驗等等,卻又沒發現任何異常。

這到底是怎麼了?難道是癌症?

其實,這個煩人的病,也許僅僅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已。


什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可以分為器質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器質性消化不良是有器質性改變的,如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食管炎及惡性腫瘤等,可以在相關檢查下排除。

有些全身性系統疾病也會引起消化功能異常,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進行性系統性硬皮病等。

而功能性消化不良(FD),沒有器質性改變,就是說您的零件沒有壞,只是不好好乾活了。

這些癥狀可持續或反覆發作,病程超過一個月或在過去的十二月中累計超過十二周;其源於胃十二指腸區域的一種或者一組消化不良癥狀,並且沒有器質性或者代謝性疾病。

醫學上一般這樣定義:

有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不適癥狀,但臨床上並沒有發現有消化系統結構、形態和生化上的異常表現。也就是說,前提是你的胃腸肝膽胰沒有損傷。


主要癥狀

1.早飽是指進食後不久即有飽感,以致攝入食物明顯減少。

2.上腹脹多發生於餐後,或呈持續性進餐後加重。

3.早飽和上腹脹常伴有噯氣。

噁心、嘔吐,往往發生在胃排空明顯延遲的患者,嘔吐多為當餐胃內容物。

疼痛多發於暴飲暴食後,而且在嘔吐後減輕或消失。

4.不少患者同時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癥狀。

這些癥狀在部分患者中與「恐癌」心理有關。

5.在病程中癥狀也可發生變化,起病多緩慢,經年累月,持續性或反覆發作,不少患者有飲食,精神等誘發因素。

不要輕易診斷為消化不良


滿足如下條件方可診斷為消化不良:

1.有上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

2.內鏡檢查正常或排除了慢性胃炎活動期(如出血,糜爛)以及潰瘍,腫瘤等器質性病變;

3.實驗室,超音波檢查或X線檢查排除了肝,膽,胰等臟器的器質性病變;

4.追蹤隨訪2~5年,並經2次以上胃鏡複查,未發現新的器質性病變。

5.排除糖尿病性消化不良、進行性系統性硬皮病等。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很多胃炎、潰瘍、肝膽疾病、甚至胃癌都有上述類似癥狀,所以,要充分檢查排除後,才能診斷!

對有「報警癥狀和體征」者,必須進行徹底檢查直至找到病因。

什麼原因引起的?


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原因較為複雜,主要以下幾點:

與胃動力下降、胃/十二指腸內臟神經過於敏感以及精神心理障礙等因素有關。所以當工作壓力大、情緒波動、睡眠不佳、休息不好、煙酒刺激時更容易發病。

而且,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緊張、焦慮、抑鬱、疑病等表現。隨著都市生活工作節奏加快,目前國內外人群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也越來越多。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時腹脹、早飽、噯氣等癥狀很嚴重,或反覆發作,但一般不會出現消瘦、貧血等癥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器質性疾病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膽囊及胰腺疾病等也可以存在以上癥狀。

因此,醫生在明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時,會建議患者做一些檢查如胃鏡、超音波等用於幫助診斷。如果各項相關檢查都沒有問題,而且餐後飽脹不適、早飽、上腹痛、上腹燒灼感(這4種癥狀至少一種)至少已存在數月,最近3個月內發作頻繁,那麼就可以說是得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了。

如何調理和預防?

1.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預防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生,減輕消化不良臨床癥狀。

2.超過3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消化不良癥狀與下列食品有關:

碳酸飲料、油炸食品、咖啡、牛奶、乳酪、甜食、豆類、麵包及辛辣食物,提示飲食調護對於預防及治療消化不良具有重要意義。

3.本病預後良好,但應注意隨訪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可反覆或間斷髮作,影響生活品質,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者出現報警癥狀,應立即複查電子胃鏡,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

4.平時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情緒穩定,戒煙限酒;

5.心理治療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有很大幫助。大約一半以上的患者都有心理和精神的因素。必要的話,抗抑鬱治療。

心理乾預治療在消化不良防治中在當今社會尤為重要。

補充?益生菌好處大盤點

1. 改善腹瀉

飲食習慣不良會打破腸道菌群平衡,從而導致腹瀉。補充益生菌有助於平衡腸道菌群及恢復正常的腸道pH值,緩解腹瀉癥狀。

2. 改善便秘

雙歧桿菌、凝結芽胞桿菌、嗜酸乳桿菌等在腸內發酵後使腸道呈酸性,抑製有害菌在腸道內的繁殖,促進腸道蠕動,起到緩解便秘的作用。

3. 改善消化不良

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消化酶的分泌,幫助人體消化、吸收。

4. 減輕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在殺滅細菌的同時,也會殺死體內的有益菌,從而打破菌群平衡,引起一系列繼發癥狀。補充益生菌,可以幫助恢復體內菌群平衡。

注意:服用抗生素後,應間隔2小時以上服用益生菌為宜。

5. 緩解乳糖不耐受癥狀

乳桿菌可幫助人體分解乳糖,緩解腹瀉、脹氣等不適癥狀,可與牛奶同食。

6. 增強人體免疫力

人體腸道記憶體在著非常發達的免疫系統。益生菌可以通過刺激腸道內的免疫機能,將過低或過高的免疫活性調節正常狀態。

7、益生菌改善過敏癥狀

很多寶寶的濕疹,除了因為皮膚過於乾燥的問題起濕疹,更多的是身體內過敏再皮膚上的表現。

吃益生菌能起到平衡腸胃菌群,提升腸道屏障功能,改善過敏癥狀的作用。

覺得不錯,請分享和點贊喲↓↓

了解更多內容關注公眾號『NS乳酸菌』——您的伴侶!與你分享知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