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蹺蹺板上的人民幣與美元 不會干擾貨幣政策取向

  蹺蹺板上的人民幣與美元 不會干擾貨幣政策取向

  ■閻 嶽 

  4月17日,美元指數探低至89.2306;當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2771,創出近期高點。截至昨日下午1點,美元指數躥升至92.8568;當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3674。仔細對照一下美元指數和人民幣中間價近幾年的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它們呈現出比較典型的蹺蹺板形態,你起我落,我起你落。因此,近段時間美元呈現出的強勢特徵並不會對國內的貨幣政策取向造成干擾。

  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其貨幣走勢自然受到各個經濟體的密切關注。但我們必須清楚一點,剛剛駛上國際化“高速公路”的人民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便人民幣與美元已經站在了蹺蹺板的兩端,但這種體量也不是對等的。所以,我們對於美元的走勢必須予以足夠重視。

  隨著5月2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簡稱CIPS)(二期)全面投產,人民幣國際化的“高速公路”已全線貫通。因此,未來一段時期,人民幣國際化仍將是央行的工作重點之一。在日前召開的2018年跨境人民幣業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提出了人民幣國際化四步走戰略,即堅持“本幣優先”,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夯實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市場基礎;完善巨集觀審慎管理框架。

  從以上人民幣國際化四步走戰略可以看出,繼續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能力將是匯率改革的基礎之一。與此同時,在國內貨幣政策的執行上,將繼續完善巨集觀審慎管理框架。這就要求,國內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必須以我為主,對其他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常態化傾向也要給予充分重視。

  具體到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會採用哪種工具,則需要看國內實體經濟、金融機構調整和轉型的需要了。

  從國內實體經濟的需要來說,繼續解決融資難、融資貴以及打通貨幣政策傳導管道將是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的出發點。只要實體經濟確有需要,我們就會采取各種各樣的定向工具將資金注入其中。因為我國有著充沛的外匯儲備,足以應對其他經濟體政策變動帶來的衝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手中有糧心裡不慌”。

  至於金融機構調整和轉型則是我國金融市場今後幾年的一件大事。4月27日,經國務院同意,央行正式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將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年底,相比征求意見稿而言,延長了一年半的時間,給予金融機構充足的調整和轉型時間。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對過渡期結束後仍未到期的非標等存量資產作出妥善安排,引導金融機構轉回資產負債表內,確保市場穩定。

  在這個過渡期內,貨幣政策各項工具將會嚴陣以待,以防個別金融機構出現流動性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一段時期內的貨幣政策也將會重點關注金融機構的調整和轉型,包括降準、定向降準在內的各種政策工具都有適時啟用的可能。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要落實好“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決策部署。

  當然,面對年內美國仍有可能加息的現實處境,中國貨幣政策不會坐視不理。就像美聯儲前幾次加息那樣,中國央行順勢適度提升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以維持中美之間比較舒適的利差。筆者認為,未來若美國繼續加息,央行仍會以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進行應對。但這種應對是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品質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為最終目的。

  本版主編:朱寶琛 責 編:沈 明 美 編:曾 夢

  製    作:連  景 電 話:010-82031731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