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降壓藥之後腳踝晚上腫了,早起又消腫,是怎麼一回事?

華子遇到一位高血壓患者來諮詢,他說自己吃了降壓藥之後,每天晚上自己的腳脖子(腳踝)都會腫,但是睡了一宿覺,早晨起來之後又會消腫,這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與他服的降壓藥相關呢?聽了他的描述後,華子問他是不是服用的地平類降壓藥,他回答是硝苯地平。華子點頭,那就對了,因為腳踝水腫,正是地平類降壓藥的典型副作用。

一、地平類藥物對不同血管的擴張有差別

地平類降壓藥是一種血管擴張葯,但它對血管的擴張作用並不是「一視同仁」。地平類藥物主要通過擴張小動脈來降低血壓,而對小靜脈以及毛細血管網的擴張作用並不大。

毛細血管網就好比一個「蓄水池」,小動脈是「進水管」,小靜脈是「出水管」。在正常狀態下,「進水」與「出水」之間是平衡的。但是當小動脈擴張了,「進水管」放進來的水多,而「出水管」排出的水沒變,「蓄水池」中的水,就會過滿而溢出。

尤其人直立行走,由於重力的原因,下肢血液迴流壓力大於身體其他部位。所以當小動脈擴張後,腳踝部的毛細血管網最容易淤積血液,其產生的壓力就會把血液中的水分擠出血管,滲入到周圍組織中去,形成了水腫。

二、為什麼早晨與晚上水腫程度不同

大多數的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白天活動較多。所以在白天直立行走時,受重力影響較大,到晚上的時候,腳踝部就會積攢了一整天「溢出」的水分,所以表現為晚上水腫較重。

當人睡覺的時候,身體平臥,腳踝與心臟處於同一水準線上,此時下肢血液受重力影響最小,血液迴流暢通。白天滲到組織中的水分,就會被身體重新吸收入血液。這樣在早上起床的時候,就會發現水腫不見了。白天與黑夜反覆交替,水腫也就隨著人體作息規律而循環出現了。

三、水腫怎麼樣可以消除呢

對於輕度的水腫,可以不用過於在意,隨著持續的用藥,有可能會耐受而緩解。在白天最好可以平臥休息,並將雙腿墊高,可以促進靜脈迴流。有的人水腫嚴重,甚至無法正常穿鞋和褲子,那麼就需要找醫生更換其他降壓藥物,或是聯用藥物進行治療。

如加服利尿劑,可以排出水鈉,使人體的整體血容量減少,減輕靜脈迴流的壓力,與地平類藥物產生互補效果,減輕水腫的副作用。或是加服普利類藥物,普利類藥物可以擴張小動脈,也可以擴張小靜脈,增加了靜脈的迴流容量,與地平類藥物產生協同作用,也減輕血液淤積,緩解水腫。

總結一下,吃地平類的降壓藥,可能會出現腳踝水腫的副作用。通過更換其他藥物或是聯用有互補、協同作用的藥物可以緩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衰、腎衰等疾病也可能會造成水腫。所以發現水腫時,應該先去找醫生明確病因,才能進行正確治療。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你身邊的藥劑師。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