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股批量閃崩因獨角獸引發恐慌?這個因素成明日關鍵

  來源:微信公眾號 新浪券商基金

  連日來,A股頻現閃崩股,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今日更是多股驚現閃崩潮,據不完全統計,天成自控東方海洋波導股份綠庭投資園城黃金貴人鳥通達股份安奈兒傳化智聯山東赫達雷曼股份鮑斯股份南都電源同濟堂啟明星辰百花村西藏發展嘉澤新能人人樂等個股出現閃崩,直接被打至跌停。

  伴隨A股個股閃崩的是滬深指數走勢的不斷走低,最近一周A股一片綠。其中,滬指最近一周大跌2.1%,深指一周大跌2.23%,今日滬指午後隨著個股閃崩更是大跌0.57%,收盤跌0.18%。

  個股為何集體閃崩,獨角獸惹的禍?

  1、獨角獸吸資壓力引恐慌

  今日A股個股集體閃崩跌停,市場恐慌情緒加重,有分析認為,目前整個二級市場流動性相對低迷,適逢大型獨角獸公司上市,對市場有一定的抽資效應。近期藥明康德工業富聯、藥明康德等大型獨角獸迎來集體上市潮以及CDR鄰近,小米、百度、京東、阿里有望成為第一批A股CDR公司,而小米CDR更新招股書,25日招股,7月中旬左右將上市,屆時對股市帶來的吸資效應給市場帶來一定壓力。

  超級獨角獸以及公司CDR上市融資和掛牌後都會吸收一定的二級市場資金,導致其他股票相對失血。如在6月13日工業富聯成交額就達到158.1億元,超過了滬市的1/10,而藥明康德在開板日的成交金額也接近百億元。

  小米最新招股書顯示,本次發行的CDR所對應的基礎股票佔CDR和港股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7%,且本次發行CDR所對應的基礎股份佔本次CDR和港股發行總規模(含老股發行規模)的比例不低於50%。本次擬發行B類普通股股票,作為擬轉換為CDR的基礎股票,但並未披露CDR融資金額。如果按機構分析師給出的800億美金市值來計算,CDR融資額度可能達到56億美金,折合358億元。

  對於獨角獸的密集上市,確實需要充分衡量市場自身的承受能力,而當獨角獸企業過於密集上市,則將會加快分流其餘股票的存量流動性,而市場大量資金也會更進一步聚集到少數板塊或個股的身上,加劇了市場的分化性表現。

  2、中小投資者或是最大受害者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CCTV財經評論員,境內外多家主流財經媒體的專欄作者和特約財經評論員蘇培科評論稱:很多人擔心獨角獸歸來會變成“毒絞獸”,畢竟市場環境和市場參與者還沒有充分的做好準備,尤其一些獨角獸的盤子普遍較大,如果不改善A股市場的流動性格局,則很容易會造成新人歡笑老人哭的景象。在迎接獨角獸歸來的大背景下,現在的A股非常虛弱,很多股票都出現了調整下行。

  中小投資者容易成為被機構收割的對象。等到真正能讓中小投資者參與買入獨角獸時,價格可能已經被一級市場的配售者給炒上了天,一旦中小投資者接手恰恰就是那些所謂的戰略配售者套現之時,中小投資者又會成為被機構收割的對象。對於這樣一個畸形的市場環境,往往中小投資者是市場規則的受害者,但卻往往被一些不明就裡的外行說成了是太多中小投資者的非理性參與。

  3、獨角獸自身存在很多問題

  伴隨獨角獸對大眾的收割以及吸資效應,獨角獸自身還存在很多問題,以工業富聯年為例,6月13日,被市場認為“超級獨角獸”的工業富聯今日打開漲停盤,收盤漲7%,158.1億元的成交額,佔到滬市全天1559億元成交額的十分之一。此前市場瘋狂吹噓的6000億市值,10幾個漲停超茅台,現在看來又是多大的諷刺。因為,今日工業富聯不僅沒有上漲,而且幾乎觸及跌停,收盤大跌9.45%,最新市值為4587億元,較昨日蒸發高達469億。

  三個板打開跌停,吹噓的6000億市值成為諷刺,獨角獸回A股或者大型股回A,在股價大幅炒作後,往往給市場帶來的是一地雞毛和估值的嚴重滑坡。曾被廣泛看高一線的順豐控股(002352.SZ)市值問鼎過3000億,王衛身家一度超過馬化騰,但最新市值為2117億,較最高點跌落40%;360回歸後,市值於2018年2月28日衝到4400億,而最新市值不到2400億,三個月蒸發2000億……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獨角獸企業不要虛胖要少壯,要合理估值。不少創業者反映,一些獨角獸企業確實產生了消極的示範效應。投資方與創業者相互抬轎子,快速抬高估值後套利退出,而創新成果反而是速食品,沒什麽太好的營養。這種背離商業本質、過度關注估值的做法,會讓一些人把對獨角獸企業的投資變成一場“豪賭”。

  海通證券認為,如何合理估值是獨角獸面臨的核心問題。目前有幾大難點:①難題一:未盈利。未盈利對獨角獸企業“持續經營”的假設提出了挑戰,使得A股市場普遍使用的市盈率、市盈增長比率等指標失效。②難題二:市場歷史短。如果過度缺乏歷史數據,會使得估值中的很多步驟難以進行。過短的歷史也會使得現金流、淨利潤的預測失去意義,難以驗證公司增長邏輯真實性。③難題三:無可比公司。獨角獸企業多數在經營與盈利模式上具備顛覆性創新,特別是在初創期很難有明確的商業運營模式,很少有相似度較高的可比公司進行參照,估值時簡單套用相對估值模型進行橫向比較就可能造成較大誤差,進一步加大了估值的難度。

  獨角獸密集上市,會對市場對來資金和流動性壓力,而散戶們又往往成為最後被收割的對象,獨角獸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樣引發了市場恐慌,這一切似乎都加劇了市場壓力,給個股和大盤走高帶來了挑戰。

  閃崩個股其他原因分析

  但是A股午後股價集體閃崩更多的與個股自身業績以及存在問題有關。

  1、業績不理想。從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來看,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上述閃崩股的盈利表現並不理想。Wind數據顯示,在閃崩股中今年一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多數均不足億元。另外,除傳化智聯、天成自控、東方海洋去年同期扣非淨利潤基數較低,從而使得今年扣非淨利潤同比出現較大增幅外,其余個股的扣非淨利潤表現並不理想。

  2、多數閃崩股市值不足50億元,幾乎都是小盤股,由於盤子小,容易被操控,較少的資金量就會帶來巨大的股價變化。

  3、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信託計劃扎堆是這些閃崩個股的共同點。2018年一季報顯示,波導股份前十大流通股東大部分為信託計劃(多達8隻)。一季度,華鑫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減持了971.03萬股,持股比例由2017年年底的4.57%縮減到3.3%,但其旗下的一支產品華鑫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華鑫信託·價值回報93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卻新進增持了787.63萬股,佔流通A股比例1.03%。國民信託減持175.85萬股,持股比例由3.4%縮減到3.17%。中國金谷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新進增持1%股份,持有767.88萬股。

  4、大股東高比例質押造成強製平倉。私募人士稱,近日A股市場整體行情較為低迷,很多股票連續下跌,部分結構化產品淨值到達平倉線附近,不得不強行平倉,不計成本賣出。

  過去兩年,不少大股東持股高質押的公司出現股價閃崩,市場有擔憂在情理之中。大股東如果需要資金,就會把手中持有的股權質押給銀行或者券商等機構,以融入資金。如果股價持續大跌,而且跌到了質押時設定好的強製平倉線時,如不能快速采取措施消除平倉風險,或者發生逾期違約,機構就會強行平倉。

  “不排除有些相關體系的資金借用信託通道做了配資,因為股價連續下跌造成了強平。”前述私募人士指出。

  5、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資金外流壓力增大。美聯儲年內的第二次加息靴子落下。美國時間13日,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上調25個基點至1.75%-2.00%。中國並未跟隨美國加息,中國央行北京時間14日上午宣布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維持利率不變。

  美聯儲加息,A股宣布不加息,A股資金外流壓力加大,今晨,亞太市場普遍低開。A股早盤小幅低開後一度翻紅,最終各大指數繼續震蕩走弱。

  機構普遍認為,因市場預期增強,美聯儲再次加息,對A股市場衝擊不大。中信建投提出,從市場整體來看,美聯儲加息將影響長端利率的上行,從而限制全球風險資產的估值高度。如果採用加強資本管制的方式維持穩定, A股市場受到的衝擊就會較小。國信證券認為,短期內美國加息對A股影響有限,市場以窄幅震蕩為主,投資者情緒的反覆可能會加大市場波動幅度。西部證券認為,從歷史經驗來看,外圍市場波動主要是對市場情緒形成短線干擾,但A股市場運行更多還是取決於國內經濟、經濟政策和流動性環境等。

  寫在最後,明日的A股走向更加存在不確定性。6月15日,是美國白宮此前設定的發布對華最終關稅清單的日子。外交部表示,如果美方頒布包括加征關稅在內的貿易製裁措施,雙方談判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不會生效。這裡面說的是“所有經貿成果”。明日外圍因素將成為A股走向的關鍵。

責任編輯:張海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