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危「易損斑塊診斷」可視化,斑塊視界可精準分析、預防中風的發生

原標題:高危「易損斑塊診斷」可視化,斑塊視界可精準分析、預防中風的發生

2016年5月斑塊視界 A 輪融資 2000 萬元,估值 2 億。目前該公司在計劃下一輪融資。

斑塊視界的技術產品為磁共振易損斑塊診斷(MR-VPD),利用多對比度的磁共振血管影像學數據直接評估血管粥樣硬化斑塊的性質,屬於「特殊用途」臨床診斷技術領域。

對頸動脈斑塊的診斷、精準分析、及時乾預能夠有效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就像腫瘤分為良性與惡性的,血管斑塊則可分為穩定與易損的,導致卒中的是「高危」的易損斑塊。易損斑塊(Vulnerable Plaque)是指那些不穩定和有血栓形成傾向的斑塊,主要包括破裂斑塊、侵蝕性斑塊和部分鈣化結節性病變。

目前,臨床上常見的血管斑塊檢查方法很多,例如超聲,CT(CTA), 磁共振(MRA), DSA等,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判斷斑塊的有無,評估斑塊造成的管腔狹窄程度,但都不能直接對斑塊的易損性質進行診斷,也就是無法直接評估斑塊的性質:是安全的穩定斑塊,還是高危的易損斑塊。

綜上,知道自己有斑塊,而不知斑塊的性質,是對斑塊易損性診斷的實際需求。

就醫生而言,僅僅以管腔狹窄率做診斷依據,漏診或誤診率都很高,明顯的狹窄可能不高危,非明顯的狹窄卻又可能非常高危。

作為唯一獲得FDA和CFDA批準用於臨床磁共振易損斑塊的定性定量分析技術,

MR-VPD檢查項目應用於MRI-PlaqueView軟體分析系統,可對斑塊成分進行定性定量的可視化分析,在確定斑塊的易損性的同時兼顧血管狹窄程度,精準治療成為可能。

斑塊視界的項目亮點在於:

1)作為美國易損斑塊診斷公司(VPDiagnostic)在中國的代理商,斑塊視界於2017年反向全資併購VPD,收購額在千萬美元;2)產品核心為醫學分析軟體,商業模式為「按次收費」。

下文將逐一分析該項目試圖解決的需求及商業模式等。

商業模式

斑塊視界的核心產品是一個醫學專用分析軟體MR-PlaqueView,其源於美國華盛頓大學血管影像實驗室,基於多個對比度磁共振影像數據,對血管結構、管腔狹窄程度及動脈硬化斑塊的成分、結構進行自動識別並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的相關分析結論與對應的病理標本結果高度吻合,可用於分析斑塊類型、易損性及管腔狹窄程度等,從而準確評估腦卒中風險。

作為一款軟體,最清晰直接的盈利模式便是直接打包售賣,按照衛生部統計年鑒數據顯示,中國公立醫院的數量有1萬多家,算上民營醫院則有3萬多家。

斑塊視界CTO耿光強強調:「這樣打包售賣的天花板很明顯,很可能賣了兩三年就沒有其他事情做了。」

因而,斑塊視界找到了另外一條商業模式,「按次收費」,針對不同情況定價不同,大約在2500元/次。也就是說,患者去醫院做一次檢查,使用一次軟體,則計費一次,同時,醫院也按次向斑塊視界付費。

客戶(醫療機構)可以根據需要預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次數,用完後復購;也可以按月按季度統計實際使用的次數後付費。目前斑塊視界已在20餘個省市113家醫院進行驗證性應用。

這其中的複雜情況在於,定價權由各地方發改委制定,公立醫院報審批。(民營自主定價,但需要以此為參考,一般明顯高於這個價格)

為何作為斑塊視界的客戶的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願意按次數買單?

醫院的需求通常來說比較簡單:1)是否有臨床需求?2)醫院是否因此而有收益?前者已由試用確定需求;至於後者,事實上在實踐過程中,醫院不乏一次性採購類似的軟體的情況,但軟體利用率極低,而購入價不菲。因而,醫院方的確有按次付費的需求 —— 即,一次買幾百次,用完復購。

但是,斑塊視界產品的定價還需要滿足兩個前提條件:

1)由醫院試用產品滿意後,向發改委提出物價定價申請;

2)需要該醫療機構所屬地區獲得政府頒發的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指導價格(也就是前文所提及的8個省),否則醫院哪怕在購買服務後,也不允許向患者收費。

而發改委物價定價的申請流程(包括專家聽證會等),需要對該產品的臨床價值進行綜合評估,以及需要證明該產品有不可替代的剛需。

斑塊視界目前合作的醫院有:吉林大學醫學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等8個省份的醫院(這與吉林省、河北省等地的發改委頒布的收費價格相關),另外12個省的醫院正在走定價的流程。

斑塊視界合作的一些科研機構,則遵循了傳統的軟體打包售賣方式。此類客戶有北京天壇醫院等。與私立醫院的合作方式,也有包月的付費模式。

目前,斑塊視界利潤主要來自於公立醫療版塊,利潤貢獻率超過50%。


需求缺口&市場規模

針對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斑塊視界技術團隊在做相應的研發。

耿光強向36氪提到,目前全中國有能力診斷易損斑塊的醫生數量不超過100個,而卒中的發病率一年在200-300萬,需求缺口極大。

1)醫生,也就是臨床收費類客戶,需求為快速、可靠的報告輸出。期待報告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產出確定的結果,比如斑塊的分型(1-8型,明確的影像特徵等)

2)科研類客戶,在基於臨床的功能外需要特殊的資訊,例如「出血」這類特殊病灶的成分等。

中國現有腦卒中患者約 1300 萬(又稱中風),每年新增約 270-300 萬,發病率每年增加8.7%,預計2030年死亡人數將達到 400 萬。其中,缺血性卒中佔所有腦卒中的80%以上,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約佔30%。2017年,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中提到,在中國成年人口中,大約有31%的人具有頸動脈斑塊。


公司發展歷程

斑塊世界成立於2013年,是美國易損斑塊診斷公司(VPDiagnostic)在中國的代理商。

2017年8月,斑塊視界反向全資併購VPDiagnostic,收購額在千萬美元。

過去,斑塊視界只是一個銷售商;收購完成後,其成為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支持一體化公司。

從技術層面,全球與VPD公司技術相類似的機構並不在少數,CTO耿光強提及,美國的幾位華人科學家,李德彪等都有在技術這塊涉足;但在市場方面,即從技術發展成為商業化產品,斑塊視界的產品目前沒有競爭品類。

目前,北京的斑塊視界技術團隊只要研發更應用化,更貼近市場的,以支持銷售的開發;以及另一部分針對未來的發展,以人工智慧3D成像為主。


團隊介紹

斑塊視界

CTO耿光強為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及墨爾本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曾任澳大利亞神經科學研究所 (NeuRA)腦成像組及影像研究組研究員。曾先後在飛利浦和北京天合聚能集團任資深核磁方法工程師及研發總監。

斑塊視界目前的北京團隊有20多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