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支付機構小金庫持續收縮 3月備付金交存恐破3000億

  來自: 北京商報 

  原作者: 程維妙 

  部分以“運作”備付金作為一大營生手段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以做的“生意”越來越少了。根據央行規定,今年1-4月,第三方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交存比例要逐步從20%上升到50%,目前公布的2月規模數據反映出機構交存額已大幅上升,照此推算,近日將公布的3月交存規模很大可能突破3000億元,這也意味著留在第三方支付機構口袋裡的資金越來越少。

  所謂“客戶備付金”,是非銀行支付機構預收其客戶的待付貨幣資金,不屬於支付機構的自有財產。當平台用戶足夠多、支付規模不斷增長的時候,這筆資金的規模就會十分可觀,是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運作好這筆不要利息的負債,也成為支付機構一門劃算的“生意”,甚至有一些機構違規挪用備付金用於高風險投資。

  這受到監管重視,央行開始整肅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小金庫”。根據要求,自2017年4月17日起,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商業銀行將部分客戶備付金交存至央行。與之對應的,央行從2017年6月開始在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新增了“非金融機構存款”項目,即第三方支付機構交存到央行的客戶備付金存款,公開機構的交存額。

  據2017年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顯示,6月-12月非金融機構存款增長十分緩慢,甚至期間還有過小幅倒退。月度數據分別為840.77億元、901.4億元、901.35億元、901.29億元、995.07億元、994.9億元和994.9億元,始終未突破千億元大關。

  今年第三方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規模增長開始進入快速道。今年1月非金融機構存款為1237.57億元,2月達到2202.35億元,同比大漲近八成。這與2017年底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比例調整有關。央行提出,2018年1月仍執行集中交存比例20%,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至2018年4月將集中交存比例調整到50%左右。

  按照2月交存30%、規模達到2202.35億元倒推,同月市場整體備付金規模約為7300億元,而去年曾有消息指出,備付金規模已經達到8000億元。“2月可能是因為有過年的因素,備付金規模下降。”一位支付分析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但目前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仍保持持續正增長,由此推測3月交存比例提升到40%後的交存規模,超過3000億應該沒有問題。

  “備付金全面上交是大勢所趨。”一位支付業觀察人士進一步說道,對於不少體量不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以前備付金確實是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交存後將不再是。交存政策對支付巨頭的利潤影響則甚小,因為支付本來利潤很微薄,支付巨頭基本不靠此賺錢。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