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百度沒吹牛,無人駕駛車真的來了

文|金田一

一年一度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又來了,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巨集又妥妥地登上了新聞頭條。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上一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時任百度COO的陸奇在介紹Apollo計劃之前,連線了一場影片直播:李彥巨集正嘚瑟地坐在一輛百度和博世一起開發的、基於Apollo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裡,擺大爺勁兒。眼球是賺足了,李大爺也結結實實地在北京五環上吃到了一張罰單。

與去年一樣,今年百度AI開發者大會的高潮也來自於一輛自動駕駛汽車。通過和生產車間的影片連線,李彥巨集宣布,全球首款L4級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正式量產下線。

“我吹的牛實現了!”

此刻,“百度二把手”陸奇已經謝幕離場,李彥巨集扛起了solo大任——

“去年11月,在百度世界大會上,我吹了一個牛說,2018年7月我們會有量產的無人車出現,那麽現在已經7月份了,過去吹的牛,到底能不能實現呢?”

從“阿波龍”的成功量產,我們知道,這個牛皮沒吹破。

“阿波龍”搭載了百度最新阿波羅(Apollo)系統,一看這個名字就能知道它是由百度和金龍客車聯合研發的。這款無人駕駛小巴,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和刹車踏板、乘客可以圍坐成一圈,並且“充電2小時,能跑百公里”。

“阿波龍”屬於L4級自動駕駛巴士。大家常說的自動駕駛等級採用的是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制定的標準,L4即高度自動化:由自動駕駛系統完成所有的駕駛操作。根據系統要求,人類駕駛者不一定需要對所有的系統請求作出應答、限定路線和環境條件等。

據介紹,“阿波龍”還將發往北京、雄安、深圳、福建平潭、湖北武漢等地開展商業化運營,並將銷往日本,實現我國自動駕駛電動車的首次“出海”。

到了日本,“阿波龍”還將聯合金龍客車和軟銀集團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SB Drive實現一些“接駁服務”,比如核電站內部的人員接駁、東京地區一些高齡化社區的穿梭接送等等。

這只是第一步。與其說是車,李彥巨集更把自動駕駛看作是一個四輪機器人。

“未來,它可以給我們送快遞,自動為我們打掃衛生,充當餐廳的服務生,陪伴、護理病患,在路面情況允許的景區和場館為我們導遊,承擔公共場所的安防工作,輔助進行搶險救災,甚至完全自動化地跑到農村的田間地頭,插秧播種……”

不知道這樣的願景是不是所有自動駕駛從業者所共有的。反正李大爺已經按耐不住興奮宣布,2018年是自動駕駛產品化元年,歷史意義堪比當年T型車的下線。

自動駕駛圈“半壁江山”

連汪峰都敢自封樂壇“半壁江山”,那稱百度是自動駕駛圈“半壁江山”毫不為過。

2017年4月19日,百度正式宣布推出阿波羅(Apollo)計劃。用百度的話說,阿波羅計劃是百度AI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要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夥伴提供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軟體平台,幫助他們結合車輛和硬體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

當時這消息一出,就引起了業內的巨大熱議。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百度相當於扔下一顆原子彈,尤其是這種開放的心態可能致使花了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的英特爾哭死,而像通用、福特、寶馬、奔馳等此前花了大量金錢投入研發的車企也等於花了一大筆“冤枉錢”。

其實,百度扔下的是原子彈還是手榴彈都不重要,最後能拿出受到認可的技術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去年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推出了Apollo 1.0;到去年11月,阿波羅平台被科技部評選為自動駕駛領域的“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

從誕生到成為自動駕駛圈的網紅,百度隻用了一年的時間。如今,百度已囊括了116家生態合作夥伴,幾乎聚集了大半個國內汽車圈,包括一汽、奇瑞、長城、長安等主機廠,博世、大陸等多家一級零組件供應商,以及蔚來、車和家等多家造車新勢力。

不僅如此,阿波羅平台已開放了超過22W+行代碼,其託管在GitHub上的開放代碼數量在一年之內增長了6倍。用百度自己的話說,阿波羅開放平台就是汽車界的安卓系統。

伴隨著“阿波龍”的誕生,百度在AI時代的兩大開放平台DuerOS、阿波羅還公布了全新3.0版本。百度阿波羅平台的第100個合作夥伴、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也親自到現場月台,足見阿波羅的影響力。

李彥巨集的“無人駕駛夢”能否實現?

這兩年來,科技圈和汽車圈早就密不可分。你能說特斯拉是個純純的汽車公司嗎?大家對馬斯克的稱呼更多是“科技狂人”“矽谷鋼鐵俠”,而非“汽車狂人”。

在特斯拉之前,誰都不會想到一家成立僅10多年的企業,市值能夠超越百年車企通用和福特。這就是科技和汽車融合的力量。

這樣的魅力,使得BAT的戰火全面蔓延到了汽車行業。只是與阿里、騰訊的路徑不同,百度幾乎是完全押寶在了自動駕駛技術上。

李彥巨集在公開場合立了很多flag,比如:

“2018年實現無人車量產,2020年和車企合作量產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

“最快明年開始,能夠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狀態的汽車將出現。從北京到上海,只要汽車開上五環或者高速公路,你就可以不用管了,可以吃著火鍋唱著歌,一直到上海之後車會提醒你可以接管下高速。”

“再有個三五年,在完全開放的路線上,完全替代司機的無人駕駛車將出現。”

這些flag有些實現了,有些卻很難說能不能實現。

一方面,自動駕駛量產實現的難度已經讓很多主機廠悄悄地延遲了時間表,其中不僅包括技術難度,還包括法律法規等等。比如,奧迪曾表示將在新A8L上搭載L3級自動駕駛,但今年4月在中國上市後卻“跳了票”,令車迷大感失望。

另一方面,經過了特斯拉的一系列事故後,不只是車企的態度更加謹慎,當下輿論環境其實也並不友好。消費者還不能夠完全信任自動駕駛技術,大部分人的態度都是“666,但是不敢。”

以上是外部層面面臨的困境,對於百度自身來說,要突破的難題也不少。

儘管這次“阿波龍”的出現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但也有業內人士對此提出質疑。比如,阿波龍當前的應用場景是在特定的封閉園區內,這其實是相對簡單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在複雜的城市路線上實現自動駕駛的車輛。

此外,根據百度此前的規劃,其與江淮、北汽、奇瑞聯手打造的L3級自動駕駛汽車,將在2019~2020年實現量產。但這幾年百度阿波羅的核心研發人員相繼離職,比如余凱、倪凱、王勁、陸奇等等,有人調侃百度是“人才黑洞”。

所以,那些“在開車時也能仰望星空“”邊開車邊吃著火鍋唱著歌”的夢想能否實現,還真不好說。

但是,夢想還是要有的,不是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