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俠客島:短短兩天,“赴美預警”三連發

兩天,三連擊。

有人說江湖失傳已久的化骨綿掌,這回在多部門發布的赴美“友情提示”中又見了真身。

先是6月3日下午,教育部發布2019年1號留學預警“提醒廣大學生學者出國留學前加強風險評估”;後有文化和旅遊部提醒中國遊客“充分評估赴美旅遊風險”;稍晚,外交部和中國駐美使領館又添重料:“提醒赴美國中國公民和在美國中資機構提高安全意識,妥善積極應對”。

面對各家發問,今天外交部也統一作出回應:美方到底做了什麽事情?設置了哪些障礙?造成哪些影響?“他們心裡應該是清楚的”。

而針對有外媒迅疾“推測”出的“中國政府將貿易戰擴大到教育交流等領域”,倒不妨先停止怎呼、順順邏輯——就從“教育”和“旅遊”聊起。

教育

將部分正常中美教育、學術交流合作政治化,聽上去怕人,但把這兩年的線索鏈串起來,正指向有些人的“一步一腳印”。

譬如已成老調重彈的:美國會和聯邦政府部門拋出“中國威脅”“中國滲透”作打壓名目;誣蔑孔子學院是中國在美擴張政治影響、進行價值傳播的工具;就連中國學生學者在美正常學習,也要被冠以“開展非傳統間諜活動”的罪名並進行無端滋擾。

這次教育部預警則劃出了個“終極重點”:簽證受限。

一段時間來,不少中國赴美留學人員或者眼瞅著就要在美拿畢業證的學生,遇上了簽證審查周期延長、有效期縮短、拒簽率上升,伸出的手懸在半空,不知去留。

太抽象?那看組數據:

據國家留學基金委統計,2018年我國計劃公派赴美留學10313人,其中因簽證問題無法按原計劃赴美331人,佔計劃派出人數3.2%;2019年前三個月,中方計劃公派赴美留學1353人,因簽證問題未能成行的比例已經高達13.5%。

此外,過去一年來美國還以“反間諜”為由吊銷或重審中方赴美人員簽證,近期索性取消了一批中方從事中美關係研究學者的赴美十年簽。

有朋友說隻對赴美留學作預警,恐怕倒還是中國太“克制”。畢竟從2018年起人家相中了的貿易戰“後援領域”裡,就出現了——學術圈。

2018年5月,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其中一條修正案很醒目:要求國防部終止向參與中國、伊朗、朝鮮或俄羅斯的人才計劃的個人提供資金和其他獎勵。

修正案的提出者、眾議員MikeGallagher直接劍指中國的“千人計劃”(島注:我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國家戰略)。此後,美國安德森癌症治療研究中心解雇華人學者、FBI按“千人學者”名單依次“約談”輪番上演。

2018年6月,美國國務院接盤,把在敏感研究領域(航空、工程、機器人、高技術製造業)專業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簽證停留期從五年縮短為一年;兩個月後的一場晚宴,川普豪言出口,美國大學當時共計約36萬名的中國留學生中,“幾乎每一個”都是間諜。

就在半個月前,美國埃默裡大學在響應NIH政策(島注:美高校調查國外勢力)進行調查後還稱,該校的兩名華裔教授李曉江和李世華,因“未充分公開來自中國的研究經費,以及在中國研究機構和大學工作的範圍”而被解雇。

在常人看來並不需要特別厘清的事,到了美方使出歧視性手段時偏就怎麽也拎不清:有美國科研背景,回到或預期回到祖國從事相關工作,是再自然不過的科研交流,和“科技間諜”劃上等號,無疑是一根直腸通大腦。

而壟斷人才、將全人類共享的科研獨攬囊中,除了妄自尊大還將給美國帶去何種“成果”?

引路透社的一句:“去年36萬中國赴美留學生涉及到的經濟價值達到140億美元”。離開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市場,美國的各種科研“看家本領”,恐怕不被抽成真空也難。

旅遊

留學去途上添九九八十一難,那邊廂赴美旅遊也絲毫不樂觀。

文化和旅遊部今天下午發布的提示稱,近期美國槍擊、搶劫、盜竊案件頻發,中國遊客要切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確保平安——還“極度舒適”地加上了個“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有效期。

很多人的一腳跨洋,也許要到明年各方都“心平氣和”了再落地。

本來美國旅遊業向來談之色變的“安全問題”並不新鮮,比如去年9月中國駐美大使館就曾提醒中秋、國慶節期間赴美旅遊的中國公民:美國槍擊、搶劫、盜竊案件頻發,在美旅遊期間應警惕周邊可疑人員。

再說遠點,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avid Scowsill也說過,“911恐怖襲擊”導致了美國旅遊業長期停滯,由此也帶來了更為嚴格的簽證政策。

不過如果連QQ上的一句聊天記錄,都可能成為被美國拒簽的理由,顯然就不是過去十餘年間旅遊業損失“或高達6000億美元”的地方,應有的待客之道了。

6月2日,中國駐美大使館發布“提醒中國公民申請赴美簽證特別事項”稱,近日美國政府開始要求美國簽證申請人提供社交媒體账號信息。還特別說明:持有效美國簽證並不表明一定可以進入美國,美邊境執法人員擁有準許入境的最終決定權。

與此同時,我國旅遊業界也傳出消息:5月31日起,中國遊客辦理美國簽證,需要提交自己5年內使用的社交平台及账號名稱,包括豆瓣、QQ空間、新浪或騰訊微博、優酷,以及國外流行的臉書、Instagram、推特等。

據相關外媒報導,此前美方還真對上述措施做過“預告”,毫不含糊地明確,新政是為了篩查恐怖分子,阻止其進入美國——“此舉將是阻止公共安全威脅,及其他危險人士獲取移民福利和踏上美國國土的重要工具”。

“極限關稅施壓”和“極限審查”形成絕配,方得美方所求效果的“立竿見影”?

效果有,但可惜和想象的不同。

根據文旅部數據,去年中國出境旅遊市場實現快速發展,出境旅遊人數近1.5億人次,同比增長14.7%,2014年以來,再次回到了兩位數的增長區間。

但同時,作為中國遊客傳統出境遊熱門目的地的美國卻備受“冷落”,對照來看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國家旅遊辦公室的一組數據,便不難解其中“風味”:2018年,中國赴美旅客人數為290萬人次,同比下滑5.7%,而這也是該數據在2003年以來出現的首次負增長。

美國當地旅遊業者也不乏抱怨:為了挽回流失的中國遊客,他們已經開始加強專向服務,比如在舊金山,很多酒店都雇傭了講中文的員工,並每天奉上中式早餐,邊邊角角都為中國遊客的生活習慣服務。

然而他們等待的客戶,不知有多少正卡在簽證窗口和不止於“安全問題”的風波前。

事實

有外媒朋友稱,先是貿易,然後技術,現在到了人才甚至旅遊,川普政府瞄準的目標愈發遊移,也愈發多變。

但核心的事實卻不會“易容”。在中美經濟往來中,中國是“貿易順差”,美國是“利潤順差”,大量經濟數據都證明了這一點,價值鏈上誰在哪端,也一目了然。

在赴美留學、旅遊等所處的服務貿易領域也是同理——美國是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最大來源國,佔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的20%左右,而中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主要就集中在旅行、知識產權使用費、運輸、教育等領域。

美國服務業發達,產業門類齊全,在中國服務需求明顯擴大的這些年來,顯然“收益”不俗。拿人家自己的統計數據看,2007-2017年,中美服務貿易額由249.4億美元擴大到750.5億美元,整整增長了2倍。

這幾年,中國對美旅行、留學服務貿易逆差更是不斷擴大。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16年,中國內地到訪美國的遊客數量已連續13年增長,其中12年的增速都達到兩位數;中國商務部統計也顯示,2017年中國遊客赴美旅遊、留學、就醫等旅行支出合計達510億美元,其中在美旅遊支出高達330億美元;在教育方面,美國是中國學生出境留學第一大目的地,2017年中國在美留學生約42萬人,為美國貢獻約180億美元收入。

當然還有些不那麽“棱角分明”的福利,比如美國作為移民國家,其科學家中的移民比例增長迅速:從1960年的7.2%增長到2007年的27.5%——智識交流,從來都不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地所謂“竊取”。

美國政府若仍然要繼續對如是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動手,那中國的“友情提示”也未嘗沒有被不斷周知、適用的可能。

預警被更多人民群眾聽進去後,與之同步被消化的,粗粗一算,大概還有平均每10名中國遊客中9人在美掏空的腰包、高達10800美元的人均消費;也許還要添上按去年類比,一百多億的赴美留學人員總支出。

如果有人意圖來一場“持久戰”,那麽時間就是最終的標尺,消費方的痛感,也會如期到來。

當然了,預警與提醒都不是禁令,它是各國政府保護本國人員利益的通行方式,也正如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今日的表態,這些完全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做的事情。

至於其他,中國始終不曾、也不願違背人之常情、人類交流互鑒的“常識”,對人文交流保持積極開放的態度。

但這種態度,“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

文/點蒼居士

部分外媒資料翻譯/宇文雷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