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幣持續貶值國內航司受傷:訂購飛機積累大量美債

  人民幣持續貶值, 哪家航司最受傷

  陳姍姍

  連跌幾天的航空股弱勢延續。截至昨日收盤,除了還在停牌的海航控股,幾家航企上市公司無一翻紅。

  航空股的持續下跌,與人民幣匯率的持續下行不無關係。

  由於訂購的飛機主要以美元支付,國內航司此前積累了大量的美元負債,而人民幣貶值意味著账面錄得匯兌損失。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先升後跌,近期下跌速度明顯加快,且調整速度和幅度超過市場預期。4月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貶值超過3.4%。

  那麽,面對人民幣匯率的跌跌不休,哪家航空公司最受傷?

  截至2017年底,南航、國航、海航、東航、春秋和吉祥航空的美元債務規模依次遞減,而海航、國航、南航、東航、春秋和吉祥航空的美元負債佔比依次遞減,分別為30.22%、27.5%、25.9%、21.53%、19.4%、8.9%。

  美元債務規模決定了此輪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大小,而美元負債佔比則反映了各公司對匯率走勢的預判情況。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以三大航為主的國內航司都在逐漸減少美元負債佔比,匯兌影響已經在不斷減弱。

  長江證券根據航司2014~2017年年報梳理的數據就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動,對於航空公司淨利潤的影響不斷降低,其中東方航空2014年~2017年匯率變動1%帶來的淨利潤變動幅度下降接近69%,吉祥航空匯率變動1%帶來的淨利潤變動幅度下降約90%,匯率波動對航司業績的影響越來越小。

  那麽,還有什麽因素對航空公司的業績有決定性的影響呢?一直以來,供需、油價和匯率,是影響航空公司業績的三個主要變量。

  今年以來的油價上漲,對航空公司的業績也是一大威脅,不過隨著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的重啟徵收,油價對於業績的影響也在減弱。

  南航方面曾透露,歷史來看一般國內燃油附加費能夠覆蓋燃油成本增量的65%~75%左右。公司一季度燃油附加費收入就達14億,主要是來源於國際航線:其中國際12.4億,地區0.7億,貨運合計1億。

  而在燃油附加費恢復徵收之前,國內部分航線的全價票已經開始了一輪上調。

  去年年底,民航局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民航國內航空旅客運輸價格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放寬了市場調節價航線的範圍,規定5家以上(含5家)航空運輸企業參與運營的國內航線可以由航空公司每航季選擇一定數量的航線調整公布票價。

  比較放開航線的新舊目錄可以發現,今年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國內航線比上一輪增加了306條,而且調整的範圍更廣,涉及的航線品質也更高,因為今年上調的航線主要是乾線,乾線上的旅客對價格的敏感度不高,乾線調整對客收的帶動也就更加明顯,增幅與絕對值會大於去年提價的水準。

  從5月開始,各家航司已經陸續上調了國內多個航線的全價票,其中也包括京滬、滬廣、滬深等商務乾線,加上控總量、調結構的影響,今年航司的票價彈性和利潤彈性都不小。

  過去幾年,決定航空公司業績的,主要還是油價、匯率等外部因素,連續四年的行業盈利也主要是“天幫忙”,今年供需因素能否佔上風?以及如何通過內部挖潛,或者創新盈利模式增加“人努力”的成分,依然是一個長期的課題。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