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這5個心理成長信號,常被誤認為問題行為

孩子成長的一些信號,常常會被誤認為是“問題行為”。這些誤會很可能會讓父母錯失正面引導孩子的機會。

01

搞破壞

很多孩子到一歲左右,會開始出現一些讓父母措手不及的“破壞”行為。

比如廁所的卷紙全部在馬桶裡、擺放在抽屜的襪子全部跑到了床上、甚至是自己的口紅斷了一截……

當孩子身體運動能力越來越強的時候,他們的認知能力會大幅提高。

這個“搞破壞”的時期,實際是孩子人生階段的“實驗期”。

在這個階段,他們會通過親身體驗去了解周圍的事物。這個階段的每一個動作,對他們來說都具有意義。

所以家長們在這個階段不必著急管教孩子。

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讓孩子去“實驗”,讓他們發展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02

媽媽快看!

當孩子會說話以後,他們看見什麽新奇的東西就想要分享。

這種讓父母配合自己指示的行為,是孩子想要了解更多事物的信號,這是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表現。

在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可能已經表現出了這種能力。

他們可能會“咿咿吖吖”指著一件東西,努力對父母表達自己的興趣和喜歡。

這時父母可以順著孩子的“指示”,給出一些指點。

有時孩子會很急迫,不用手指,直接拉扯父母衣服來引起注意。

這時父母就算很忙也盡量不要忽視孩子對於想要了解新事物的行為。

03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兩歲的孩子開始對自己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自主性,此時孩子玩耍時,會旁若無人沉浸在自己世界中,不想和別人說話,也不想被打擾。

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好時期。剛開始孩子可能獨自玩耍幾分鐘,漸漸延長到十來分鐘,二十分鐘……

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就會一點點變長。

04

情緒表達

大概到3歲的時候,與自我評價相關的情緒就會表現出來,比如羞愧、尷尬、內疚、驕傲等等。

但這個階段孩子不可能“客觀”評價自己,他們依賴外部評價來判斷自己“是好是壞”。一旦意識到自己做錯事被發現了,就很容易感到羞愧;相反,常常被過度表揚的孩子,會驕傲自大。

所以3歲以後,父母要善於觀察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評價盡量要客觀。做得好的地方要表揚,為孩子樹立自信;不會做的事情要加以引導;錯誤的行為要加以製止,正確引導。

05

任性

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會想要做越來越多的事情,而且越來越有自己的主張。但他們現有的能力,可能跟不上他們“想做的事”。現實和能力上的差距會讓孩子特別受挫,煩躁、焦慮,甚至憤怒的情緒就會出現。

大概在4歲左右,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變得很“任性”。

其實父母看來的“任性”,是孩子的一種“毅力”。說明他們已經能覺察到自己生活中“不如意”的方面,並且特別想要自己去解決。

唯一的問題是,他們“解決問題”能力有限。此時如果父母沒有覺察到這一點,很容易會批評孩子。但是,只有批評沒有建議,會讓孩子自我評價越來越低,漸漸喪失想要自己解決問題的渴望。

當發現孩子處在“困境”中,煩躁不安,鑽牛角尖的時候,父母要克制住想要批評孩子的心情,給孩子解決困難的建議。建議最好是有幾種選擇,這些選擇既是告訴了孩子好幾種解決辦法,又能引導孩子去思考哪些辦法最適合自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