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飯照順序,避免血糖升!糖尿病專家:先肉、後菜,再米飯

健康減肥與避免糖尿病不需迷信低GI,從正確吃飯開始。

每天都要吃飯,但怎麼吃才正確?米飯是亞洲人的重要主食,近年來地位卻大不如前——不少人擔心飯吃多了,沒吃到營養反而發胖,也有糖尿病患者避之唯恐不及,視其為血糖失控的幫凶,果真如此嗎?

白飯該怎麼吃才正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長期追蹤檢查發現,攝取澱粉佔飲食比例40% 至70% 之間,可得到最低心血管死亡率,而穩定血糖也可減少心血管疾病。他認為澱粉的來源雖多,也要考量縮短食物裡程的可近性,才容易維持下去,因此最佳主食來源就是米飯。

除了蛋白質和青菜類,一定會有一碗米飯。

受到飲食西化影響,他表示白飯逐漸被妖魔化,許多人認為澱粉就是有害健康,也有上門求診的糖尿病患者,面對白飯如臨大敵,食米量一再下降,但糖尿病發生率卻大幅攀升,兩者呈反比,那豈不是代表米飯變少,所以才缺乏保護糖尿病的機轉嗎?

別迷信升糖指數,飲食順序這樣吃

坊間減肥流行升糖指數(GlycemicIndex,GI值)對照表,並不盡然準確。即使同樣的人,每天同一時間,吃相同的食物,測出來的差異也很大,代表再現性非常低,另外,飲食次序、時間、搭配的食物、調味料等因素,也都會延緩或增進吸收,影響升糖指數。

因此,依照一般的飲食習慣,混合各種食物吃下肚,高GI或低GI的數值,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若要讓血糖不會急速上升,他建議要先掌握進食順序,才能控制腸胃道激素:先吃魚類、肉類等蛋白質食物,再吃青菜,最後則是米飯。從吃進第一口蛋白質食物開始,腸道細胞會分泌腸泌素,間隔15 分鐘後,胰島素也開始作用,再吃米飯或水果,讓葡萄糖緩慢釋放,較能維持血糖穩定。

飲食的另一個重點在於秤重,如成年女性平均一餐吃100 克的肉,搭配200 公克的菜,和150 公克的飯,因為吃肉菜飯都很容易做到,如果用其他食物來代替米飯,比如說酪梨,也不可能天天吃。

磨成粉再重製,吃進地雷澱粉像喝糖水

在他看來,白米飯並不完全屬於精緻澱粉,要經過變性加工、磨成粉末才算,像用番薯粉、太白粉勾芡的食物,跟喝糖水差不多。讓血糖急速上升,才是增加風險的地雷澱粉。

他常聽患者說,怕血糖高所以不吃白飯,追問下去:那都吃什麼?回答多半以麵條、饅頭、冬粉、米粉、粿等食物來替代,或是肚子餓就先吃麵包和餅乾,而這些食物已打破原來結構,輾成粉再重製,腸胃道吸收速度更快,讓血糖比吃米飯更急遽升高。

有糖尿病患者遵照建議,改回吃適量的米飯後,比起過去吃麵包、饅頭,血糖竟降低超過100。因血清胰島素需求減少,胰島素阻抗也降低,使得內分泌功能可逐漸恢復,達到適糖均衡效果。

而現代人生活忙碌,可能邊追劇、劃手機,或邊走邊吃就打發一餐,他提醒,好好吃飯才是最需要保留的生活空間,也是健康的基礎。

米飯放涼產生抗性澱粉,可吃飽又不易發胖

白飯是原形澱粉的入門款,既好取得又容易入口,雖已脫殼,去掉糠層及胚芽,仍保留澱粉組織,若進一步嘗試糙米和胚芽米飯,也未嘗不可。

若混和不同種類的五穀飯、十穀米,內含的穀物品質和比例將不容易掌控,就像調和油一樣,我還是會選擇單一種類的油品。尤其針對腎衰竭或是沒定期回診的病人,也必須留意穀類中的高磷、高鉀成分,嚴重可能造成生命威脅。

許多長輩喜歡吃稀飯、燕麥粥,認為咀嚼不費力,他補充,吃完很快就消化完畢,餓得更快,會另外吃進更多東西,除非身體虛弱者,才適合已粥代替米飯。

如何吃更營養?若煮熟的米飯放涼一小時或半小時後,澱粉老化產生的抗性澱粉,較不易被小腸消化吸收,因此進入血中的葡萄糖速度更為緩慢,相對減少脂肪儲存,而抗性澱粉具有水溶性纖維,可提供養分給大腸的益生菌,減少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風險。

侘寂的米飯,勝過無數健康秘方

常會一味追求秘方,但效果卻不切實際,狂者如大吃大喝,狷者則長期被錯誤觀念引導,反之一天三餐飯菜選擇正確,才能補足營養。

他以古老的日本美學侘寂來比喻,看似平凡無奇,卻有很大的力量,從過來人經驗分享,遍尋健康秘方後,返璞歸真,因而發現在燈火闌珊處的一碗侘飯,看似普通平庸,才是從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保健良方。

多睦溫馨提醒:

先吃蛋白質食物,再吃青菜,最後則是米飯,讓葡萄糖緩慢釋放,較能維持血糖穩定。

麵條、饅頭、冬粉、米粉、粿等食物,經過磨粉重製,腸胃道吸收速度更快,比吃米飯讓血糖更急遽升高。

米飯放涼產生的抗性澱粉?,較不易被小腸消化吸收,因此進入血中的葡萄糖速度更為緩慢,相對減少脂肪儲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