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漲知識|那些用區塊鏈防偽溯源的商品真的靠譜嗎?

通過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進行商品防偽溯源,可以算得上是最先被商業化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實例之一。早在11月初的第二屆錢塘江論壇上,螞蟻金服董事長井賢棟便透漏道:“今年雙十一區塊鏈將大規模參與,有非常多海外商品和國內商品都是用區塊鏈的產品溯源,相當於給每個產品貼上原產地、產品資訊”。

在今年“雙十一”的區塊鏈商品防偽溯源潮流中,僅淘寶一家,就號稱已將12億條數據上鏈,涉及天貓國際商城超過1.5億件跨境商品。例如,天貓與比利時的安特衛普鑽石交易所合作,給雙十一“比利時鑽石館”裡的每一顆鑽石都附上唯一的區塊鏈“身份證”,用戶只要用淘寶、天貓或者支付寶“掃一掃”,就能獲取鑽石從海外採購到國內配送等重要環節的全鏈路資訊。

實際上,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商品防偽溯源也並不是今年“雙十一”才出現的新概念。兩年前,沃爾瑪就與IBM、清華大學達成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追蹤食品來源;2018年3月,天貓奢侈平台Luxury Pavilion推出了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正品溯源功能;6月,京東宣布成立“京東品質溯源防偽聯盟”,與400多家國內外品牌達成合作,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超過10億件商品的溯源,並上線了相關小程式;蘇寧也已經上線區塊鏈商品溯源系統,對商品的生產、加工、運輸、流通、零售等環節進行 DNA 式的標簽跟蹤記錄。

被寄予厚望的區塊鏈真的能保證沒有假貨嗎?在業內人士眼中,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進行商品防偽溯源可能並不如想象中美好。

首先,區塊鏈溯源無法解決生產端的公信問題。

星雲鏈CEO徐義吉告訴澎湃新聞,所謂區塊鏈防偽溯源技術就是將商品的資訊上鏈,外加給商品線下貼標簽,通過掃描標簽上的二維碼等方式實現資訊溯源。但這種做法是存在漏洞的,區塊鏈確實可以保證資訊上鏈後不被篡改,但是對上鏈前資訊的真實性卻沒有鑒別能力。雖然鏈上的資訊是不可篡改的,但不代表線下的商品改不了。

2018年7月,國產疫苗的弄虛作假案讓大多數老百姓心有戚戚,希望能用區塊鏈溯源的方式杜絕毒疫苗的生產的流通。但需要注意的是,當時的毒疫苗並不是外部小作坊假冒偽劣的產品,毒疫苗正是來自長生生物製藥廠的正規生產線。試想,當他們在鏈上背書,確定該疫苗的源頭來自正規廠家的時候,區塊鏈怎能識別疫苗的效果呢?正如中碼CTO鄭小維所說,他們一邊賣東西一邊做溯源,話都是自己說的,相當於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這能有多少公信力?

其次,區塊鏈溯源無法解決銷售端的商品欺詐。

“我們在防偽溯源應用裡最大的挑戰並不是說區塊鏈能不能解決防偽溯源的問題,而是說區塊鏈和實際的商品怎麽去綁定”,新經區塊鏈李世庚告訴澎湃新聞,假設要對一瓶飲料進行區塊鏈防偽溯源,現有方式是在這個瓶身上面可能印一個或者印兩個二維碼,有一個二維碼是明文的,有一個二維碼是可刮開塗層驗真偽的。但這樣的二維碼其實只是貼在瓶子上面,很可能會被揭掉,再貼到其他假貨上面,仿造難度並不大。

對區塊鏈防偽溯源技術而言,一方面,羊毛出於羊身上,上鏈溯源需要由多個節點協同完成,需要帶寬、存儲太空、人力資源等不斷投入,成本最終還是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例如年初,京東預售的北大荒區塊鏈公司的第一批區塊鏈認證大米,其價格為同類產品的3倍以上。另一方面,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更多阻礙行業前進的因素不是行業的本身,而是歷史的機遇。在許多消費者的思維還停留在用“我查查”掃條碼查真偽的階段,區塊鏈溯源防偽想要真正根植市場,服務於廣大消費者,恐怕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在商品防偽工作上,假貨的根源也從來不是資訊,而是人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