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望:“拚多多們”假貨之殤 區塊鏈來治?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楊望

  年中,拚多多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鍾上市,僅成立3年市值接近300億,可見其市場認可度。然而拚多多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引起假貨風波,而可溯源、不可篡改的區塊鏈或許是解決這一痛點的絕佳利器。

  拚多多崛起,五環外需求得以滿足?

  上月26日,拚多多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鍾上市,僅成立3年市值接近300億,可見其市場認可度。誰曾想,在電商發展已如此成熟的今天,一款 “拚多多”憑空出世,發展勢頭直逼某寶、某東等電商巨頭。拚多多打著“低價團購”的旗號,聲稱其目標是為了滿足“五環外需求”,即目標客群為消費能力稍低的長尾客戶而非頭部消費人群。長尾理論表明,佔人口規模比例大、收入水準普通、卻能帶來巨大流量的用戶是低價商品最有價值的市場。而眼花繚亂的“砍價”、“拚團”等活動在朋友圈的大道其行證明了這一策略的確奏效,據數據披露顯示,拚多多60%的用戶來自於三線以下城市,一半以上用戶在30歲以下,且用戶規模急速擴大,有“農村包圍城市”之勢。

  假貨橫行,劣幣驅逐良幣終難避免?

  好景不長,拚多多剛上市便因“假貨風波”變為眾矢之的,縱觀拚多多平台上熱賣的商品,大多是披著真品牌外衣的山寨產品,有誘導欺騙消費者之嫌。目前已有不少正品商家發表維權聲明,包括創維電視、通話大王鄭淵潔等,將拚拚多推上售賣假貨的風口浪尖,一夜之間群起而攻之。這些山寨品牌得以橫行於市也是多方推動的結果,價格低得離譜的大牌商品十分吸睛,雖然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認地存在著對品質、品牌要求不高的消費者,造假者得到激勵,加之平台監管困難,假貨盛行一發不可收拾。

  無獨有偶,“打假”似乎是電商平台不可避免的一場戰役。某寶某東面臨的假貨問題絲毫不亞於如今的拚多多,某寶曾撤下3.8億個假貨產品頁面,某東則對售假商家處以50萬經濟罰款並將其拉入黑名單。即便打假力度如此,“拚多多們”上的假貨仍然屢禁不止,拚多多只是冰山一角。

  對廠商來說,錯綜複雜的供應鏈資訊難以掌握,山寨產品領域難以觸及,廠商品控能力有限;對平台來說,產品真實資訊難以驗證,實地監控成本高,出現問題後責任劃分不明晰導致懲治措施執行力不強,防偽難度高;對消費者來說,直接的後果是挑選時無法穿透商品,從廠商和平台處均難以驗證真偽,受到誘導欺騙風險高。

  區塊鏈賦能,溯源防偽能否奏效?

  區塊鏈作為一種不可篡改、透明安全、多中心化的技術,打破了以數據庫為中樞的傳統模式,數據的錄入與存放由各個節點共同完成,並共同擁有完整账本。且账本數據不可修改、無法消除,廠商、平台和消費者均可以通過區塊鏈查詢商品流轉的資訊,真正意義上保證了交易可靠,做到了可溯源、可防偽。

  第一階段,建立可追溯數據庫。區塊鏈貫穿生產線上的每個環節,將原材料採購、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環節資訊一一同步與账本中,賦予每個商品不可修改、不可複製的標識碼。完整的數據鏈確保每件商品有源可溯,解決在流轉過程中的正品保障問題,對於山寨品牌產品更能直接從源頭識別,杜絕造假可能性。如在產品上附上溯源二維碼,消費者可經掃描後查看該件商品所有流轉環節的時間、地點、經手人、狀態等,產品成長過程一目了然,出現問題也易於追責。

  第二階段,建立共同账本。在電商平台上進行交易時消費者與廠商無法直接連通的,而電商作為一個中心化的平台,掌握的資訊對於消費者而言是不透明的,資訊不對稱自然會導致道德風險。利用區塊鏈建立起共同账本去中心化,商家發布的產品資訊,包括價格、品質、數量等均會同步到消費者個人的账本上,消費者直接與商家進行交易,經雙方確認的交易過程與付款資訊公開到所有人的账本上,每個人均參與交易驗證。這樣以來,虛假山寨產品便無所遁形,從生產發布的源頭將其隔離在外,消費者還可以通過購買後,對產品交易資訊同步账本情況驗證購入產品的真實性。

  從目前的實踐來看,區塊鏈技術第一階段的應用已初落地,如某平台的區塊鏈項目“某東品質溯源防偽聯盟”等,第二階段仍處於試驗期。電商對區塊鏈的探索正如火如荼,假貨問題不僅存在於拚多多一家,幾乎困擾著所有電商平台。《經濟學人》稱“區塊鏈是一台創造信任機器”,“拚多多們”的假貨痛點與區塊鏈可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天然不謀而合,二者結合是大勢所趨,實現規模推廣正亟待技術破局。

  (本文作者介紹: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