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認知症長者的居家安全問題及管理

前言

如何保證認知症長者的安全是擺在家屬面前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而安全問題又以誤吸、誤服、跌倒、走失、燙傷、自傷或傷人等最為嚴重。

那麼如何能夠更加安全有效的照顧好認知症長者,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您。

註:文章部分內容參考自網路,因部分段落曾被多篇文章重複引用,無法查找到原作者,如原作者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我們。

常見的居家安全問題

1.1 誤吸和誤服

認知症長者由於疾病本身特點及隨著年齡的增加,咽喉部位的知覺功能減退,協調功能不良,吞咽反射降低,減弱了異物進入氣道的反射性動作,容易發生誤吸。據調查,腦血管疾病中認知症長者誤吸的發生率最高。陪護人員對誤吸的認知不足是造成誤吸的原因之一。

誤吸癥狀視吸入物的大小、種類而異,輕者可引起嗆咳,重者發生吸入性肺炎,吸入較大異物、阻塞大氣道者可造成突然窒息死亡。據報導,誤吸窒息致死者佔每年總死亡率的1.3%。

部分認知症長者病程進展到一定程度有失認癥狀,這些長者由於對物品的用途不理解,加之食慾亢進和強烈的好奇心,有時會將肥皂、牙膏、香煙、別針、垃圾、樟腦丸等各種物品當作食品吃。

1.2 跌倒

認知症長者由於大腦反應遲緩,肢體協調功能減弱,視力、聽力下降,平衡功能減退,思維紊亂,興奮、衝動、易激惹等原因,很容易跌倒,各種不安全的設備也是引起長者摔傷的危險因素。

認知症多伴有椎體外系統病變,表現為扭轉痙攣、震顫麻痹,以及各種各樣的行動失調,站立、行走都會出現困難,所以常常容易跌傷。加之長者骨質疏鬆,極易骨折,所以病房內、浴池、廁所地面要乾燥、無積水,不要讓長者做其難以承擔的事情。長者上床、下床及變換體位時動作宜緩,床邊要設護欄;上下樓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

1.3 走失

認知症長者因記憶功能受損,尤其是中、重度認知症長者,定向力出現障礙,外出找不到住所,叫不出親人的名字,甚至忘記自己姓名、年齡等,因此單獨外出容易迷路或走失。應避免長者單獨外出,同時家屬要在長者衣兜內放置「名片」,寫清長者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聯繫電話等,一旦長者迷路,便於被人發現、送回。

1.4 自傷

認知症長者心理脆弱,喪失自理能力,為了不給家人增加負擔,很容易發生自傷、自殺事件,而有的長者則會受抑鬱、幻覺或妄想的支配,而下意識地出現自傷、自殺行為。照護者及家人要進行全面照顧,嚴密觀察,隨時發現可疑動向,及時排除長者可能自傷、自殺的危險因素,保管好利器、藥物等危險品。

1.5 燙傷

認知症長者由於感覺知覺減退、反應遲鈍、行動不便等在使用熱水袋時容易引起燙傷,陪護人員對熱水袋使用知識的缺乏也是很大原因之一。

1.6 激越行為

對於認知症長者而言,由於腦細胞的死亡和認知功能的逐漸下降,長者的記憶力、判斷力、控制力發生紊亂,這些都會使其對環境產生錯覺,出現幻覺以及激越行為等癥狀。激越行為可以定義為「不能用長者的特定需求或意識來解釋的某些不恰當的語言、聲音和運動性行為」。

激越行為是認知症長者較常出現的、最頑固的行為問題,也是家庭照顧者感到最難應付、加重照顧者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的問題之一。國外報導,老年性認知症長者激越行為的發生率在50%~90%。同時有研究表明,需要護理的認知症長者90%以上存在激越行為。

隨著病程的進展,長者的自控及自理能力減弱或消失,安全問題隨時可能發生,給家庭護理帶來沉重壓力。由於大多數家庭照顧者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培訓,缺乏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和對長者的護理照顧常識,致使認知症長者出現許多居家安全意外。

有針對性地進行居家安全方面的護理乾預,能有效降低認知症長者居家安全問題的發生率,改善長者的生活品質,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如何預防各種安全問題的出現,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提高長者生活品質成為長者及家屬日益關心的課題。

居家安全管理

針對居家老年認知症長者常見的安全問題,許多學者進行過研究和探討,並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加強照顧者護理知識、技能的培訓與指導

耐心對長者及照顧者講解認知症的相關知識及照顧技巧,宣傳治療成功的病例,培養長者對自身疾病的承受能力,讓照顧者掌握照顧長者的技巧,尊重長者的人格與自尊,滿足長者各個層次的需求,不因其智力低下而任意斥責、譏笑,營造融洽的家庭氛圍,給患者以關愛。照顧者要耐心觀察病情變化,與長者溝通,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防患於未然。

請專業機構的醫生定期上門隨訪,還要結合認知症長者的特點,採用多種形式的居家護理乾預,如講小課、上門隨訪、電話隨訪、個別長者返院顧問等,讓照顧者掌握居家照顧技巧,以較好地配合藥物治療和康復訓練;每月集中為長者及其照顧者講課,為長者及照顧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創造條件;每周電話隨訪2 次,並留給照顧者顧問電話,便於他們遇到問題隨時得以解決。

2.2 預防誤吸和誤服

認知症長者生活不能自理,均需陪護照顧,而陪護人員受教育程度、陪護時間長短不等,對一些最基本的防誤吸常識仍有部分人員不甚了解或存在錯誤觀念。針對長者的特點,可有選擇地對照顧者進行教育,指導照顧者為長者選擇合適的食物,避免進食湯類等流食及乾硬食物,可將多種食物混合做成稠糊狀;進食不易過快、過急,要咽下一口後再喂一口;進食後不宜立即平臥,保持坐位或半臥位30min 以上,以避免胃內食物反流。

對於咳嗽、多痰、喘息的長者,進食前要鼓勵長者充分咳嗽,以減輕喘息,避免進食中咳嗽,引起誤吸。特別注意進食後不宜立即刺激咽部,如進行口腔護理、口腔檢查、吸痰等,以免引起噁心、嘔吐而誤吸,不能進食者應儘早採取管飼維持營養。此外,還應教給照顧者每天至少為失智症長者進行3~4 次吞咽功能康復訓練,每次15~20min。

預防照顧者應將家中不可食用的物品放置隱蔽處,以防長者看見而產生吃的慾望。經常檢查整理長者周圍可觸及的物品,檢查食物保存期限。每天服用的藥物分次包好,放在明顯的地方,其他的藥物收好,必要時發葯到口,看著長者將葯服下再離開。

2.3 預防跌倒

預防跌倒應注意以下幾點:

2.3.1 穩定情緒當長者焦躁、易激惹、興奮時,盡量用語言安慰疏導,滿足其合理需求,給予生活上的關心和協助,防止長者在躁動中跌倒或墜床。

2.3.2 家居設施應便於長者行動房間內要有充足的光線,有潛在危險的障礙物應清除;床鋪高度應以坐床時腳跟正好著地為度,便於上下床;對於意識不清的長者可適當使用床旁護欄、約束帶或有專人看護;廁所用坐式馬桶,夜間有燈光指引,馬桶旁有扶手架,地面要防滑,保持平坦乾燥無積水,無障礙物;衣服要寬鬆舒適,穿防滑鞋;長者常用物品要放在隨手可及處;傢具銳角用厚布包裹。

2.3.3 生活上給予照顧和協助行動不便者予以輔助或輪椅。確保居家環境整潔、舒適、安全標誌醒目,物品分類放置,並貼標籤。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看得見、拿得到的地方。

2.4 預防走失

加強對長者的管理,長者外出時最好由專人陪伴;同時在長者口袋內放入寫有長者姓名、地址、聯繫電話的卡片,萬一走失,便於尋找;房門可以用鑰匙鎖上,以免稍有不慎長者自行出走。

2.5 預防燒傷及燙傷

洗澡時應先為其調好溫度;使用熱水袋時水溫不得超過50℃,外加布套,避免直接接觸皮膚;不要讓失智症長者獨自承擔家務。針對陪護人員較多的情況下,每年定期不間斷地集中進行培訓,並演示如何正確使用熱水袋。

2.6 預防激越行為

2.6.1 語言性激越行為如自言自語、反覆說無意義的話或相同的話、反覆問相同的問題、少數人說汙言穢語等,多為長者由於感到個人太空受到侵犯所致。對於嘮叨者,照顧者不應表現出厭煩情緒,而是在耐心傾聽的同時予以引導,語速緩和,態度和藹,讓其感到親切,消除顧慮。

由於認知症長者喪失了推理和語言能力,無法用語言表達感覺和需要,只能通過喊叫等類似幼兒的表達方式來表達飢餓、害怕和疼痛,此時,應設法穩定患者情緒,減輕其壓力。另外,也應使長者家屬能運用相應的護理常識,正確陪護,理解、疏導和安慰長者,減少長者的誤解和不愉快情緒的產生。

2.6.2 身體非攻擊行為如不恰當地處理物品、徘徊與不安、不恰當地穿、脫衣服、藏東西等。此時,應指導家屬陪伴並與之聊天,避免走失。了解長者的興趣愛好,鼓勵其參加喜歡的活動或體育運動,以鬆弛緊張的神經、憤怒的情緒;將興奮、躁動的長者置於安靜的環境,必要時可使用藥物控制。

2.6.3 攻擊行為如打人或打自己、罵人等。當長者特別固執時,予以寬容對待,禁止武斷行事,以免增加長者的恐懼心理。做好長者生活環境的安全管理工作,注意保管好家中的藥品、電源、刀剪、火柴、玻璃、繩子、鐵棒等危險物品;住高樓者,陽台應上鎖;教育長者學會控制情緒,如情緒激動時,用深呼吸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放鬆自己,鼓勵其以語言的方式表達或發泄敵意。掌握長者的思想動態和行為,正確識別暴力行為及自殺行為的前驅表現,採取有效措施儘早給予乾預。

2.7 加強社會支持

長者的親人、朋友應常來家看望,給長者帶來更多的新鮮刺激,減輕長者的抑鬱、孤獨等負面情緒,減少安全問題。家庭訪視時,耐心地向長者及照顧者講解認知症的相關知識和照顧技巧,並向他們發放認知症照顧手冊,宣傳治療成功的病例,培養長者對自身疾病的承受能力;讓照顧者從了解、熟悉到掌握對長者的照顧技巧,尊重長者的人格與自尊,不因為其智力低下任意斥責、譏笑。經常撫觸長者,並用親切的話語給長者以關心和愛護,保持親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2.8 加強起居和感染控制

起居應有規律,保證充足、高品質的睡眠,特別是精神興奮型患者更應注意。大多長者喜臥多寐,常白天休息,夜間吵鬧,或者常常臥床不起。這樣會出現很多併發症,加重癥狀,縮短壽命,應調整患者睡眠,可以白天多給長者一些刺激,鼓勵長者做一些有益、有趣的手工活動及適當的體育鍛煉。

晚上,要為長者創造良好的入睡條件,周圍環境要安靜舒適,入睡前用溫水泡腳,不要進行刺激性談話或觀看刺激性電視節目,不要給長者飲濃茶、咖啡、吸煙,失眠者可給予小劑量的安眠藥,衣著宜適中,室溫宜偏涼。夜間不要讓長者單獨居住,以免發生意外。每天應保證有6~8小時的睡眠。

對臥床不起長者,要經常清潔口腔,定時給長者洗澡、洗頭、勤換衣服。晚期認知症長者經常出現大小便失禁,排尿要及時處理,清洗乾淨,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以防感染。

認知症長者肺炎的發病率很高,大多因並發肺炎而死亡。尤其對於臥床不起的長者,在身體各方面機能下降、營養不良、大小便失禁、生褥瘡時,就很容易並發肺炎,所以要儘可能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一旦並發感染應及時治療。

要預防褥瘡,褥瘡是因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使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而產生的癥狀。臥床不起的患者是褥瘡高發人群, 應2~3小時變換一次體位,注意觀察皮膚,保持皮膚清潔,但不能使用酒精、清毒劑清洗,最好用溫水洗,局部可以用棉墊、枕頭、泡沫軟墊枕於臀部、肋部等容易發生褥瘡的部位。

2.9 專人看護

認知症長者在衛生、飲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退化,經常會發生意外,比如隨手抓東西吃、不會穿衣、哭鬧等。家人應儘可能地安排專人看護。

維持正常的生活狀態對認知症長者非常重要,但是長者卻大多沒有時間概念,所以,專人看護,可以做到讓長者按時起床、睡覺、進餐,使之生活正常,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

長者因為智力退化,說話做事常與年齡不符,甚至無理取鬧,對此,要從心理撫慰的角度做好護理,隨時化解長者的要求,避免其因抑鬱導致病情加重。中、重度認知症長者往往做事無意識,有時還會產生幻覺,發生自殺事件,非常危險。因此,對中、重度認知症長者要儘可能做到全天候專人看護,避免危險發生。

臥室的幾個小建議:

1.地毯、桌面和床單的圖案

複雜的圖案可能讓認知症長者困惑,不容易判斷距離和位置,甚至造成摔倒。

2.床

床身與床頭的顏色要和周圍有明顯的區別,幫助長者找到床的位置。

3.衣櫃

衣櫃可以去掉櫃門,讓長者更容易看到和選取衣物。地面上的衣物被踩到容易成為發生絆倒的危險因素。

4.燈

燈光應該柔和而明亮,白天室內可以盡量使用自然光。

5.床頭櫃

床頭櫃等桌面位置應該清潔隻擺放少量物品,擺放的物品最好是能幫助長者回憶的東西。

6.檯燈

床頭的檯燈可以安裝成感應的,方便長者夜裡起床立刻提供照明。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