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現代散文:焦慮,那便解決焦慮

Edward Hopper • 1965

上一輩人懷念過去的毛病,人會自動美化記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身邊少有讓自己有“落差感”的人群存在,一個村,都窮,生活別的可能性沒有,但廣播裡總能傳出一個又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糧食產量裂變了,美國人民水深火熱等待拯救,諸如此類。就好像你可能會在一些地方看到這樣的言論:實際上朝鮮人民才是這個世界上幸福感比較強的一群人。

市場經濟極大豐富了物質,伴隨而來的還有一些質疑,人們是否變得更幸福。比如老王當年還很淳樸,不算富也餓不死,每天樂呵呵,直到看到老同學衣錦還鄉。老王被財富上的落差刺痛,當晚就失眠了。改革春風吹拂過的財富故事老王聽過不少,那都是外面的傳奇嘛,但親眼見到老同學回村蓋大房子,老王突然覺得自己的生活可悲可憐。

正如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在《富裕社會》這本書所說的那樣:“只要一個人的收入明顯低於周圍人,即使對生存而言已經綽綽有余,但他依然為貧窮所困擾。他們缺乏社會所規定的最低的體面要求,因而他們不能完全逃脫被社會定義為不體面的命運。”

體面的定義一直在變動。狩獵采集時期,能給部落提供食物的最佳獵手就是萬人迷。戰亂年代,勇士和騎士是人們敬仰的對象。今天人們心目中最有面的身份需要金錢裝點,需要商業公司頭銜加持。而且看起來沒有人阻擋了你致富的路線,看起來只要努力就必然發財。

這種對比帶來的苦惱和焦慮困擾著每一個階層的人。國內身家上億的公子哥出國碰到阿拉伯王子同樣深受打擊。老王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老王的反應就是人性的自然反應。如果恰好老王們有管道表達,發文懷念過去“窮開心”的好光景也就不奇怪了。這是人性的一部分,非中國人獨有,在市場經濟先行的國家百年前就經歷過了。作為深入觀察美國的第一人,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寫道:

“世襲的特權沒了,與生俱來的財富也沒了,一個人可以選擇任何職業,這時,一個雄心勃勃的人當然會自命不凡,覺得自己可以從事一項更重要的職業。然而,這一切純然是一種幻覺,現實的生活很快會讓他清醒過來。

以前,不平等是社會的普遍規律,因而即使再嚴重的不平等也不會引人注意。而現在平等了,人和人之間差異甚少,正因為如此,哪怕是細微的差距也變得明顯起來……為什麽生活在這個民主富足的國度裡,人們仍有一種莫能名狀的煩愁?這就是原因。為什麽這裡的人民生活平靜安逸卻又時時會詛咒生活?這也是原因之所在。在法國,我們擔憂的是日漸增高的自殺率。在美國,自殺較少見,但據說精神病人卻比任何國家多。”

古人幾乎不存在“身份焦慮”,因為從誕生那一刻起,身份就固定了,貴族就是貴族,賤民一輩子賤民。認命是一種千年傳統。不存在可能性,也就沒有焦慮。

移動互聯網蓬勃,人手一台智能手機的今天,要比一百多年前的美國人要嚴重得多。你打開朋友圈,你的傻x朋友們正踴躍分享一篇叫做“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的破文章,你一看,慌了。你刷個新聞,那些上岸人士是你的朋友的朋友、同學的朋友、同事的前同事……總之離自己那麽近,就是身邊人。再看自己,平淡無奇,瞬間焦慮成灰。

不要誤會,以前那種投胎決定一生的環境肯定不如現在有更多機會和可能。因此批判物欲橫流或者拜金主義什麽的當然是很蠢的,隻不過當下的問題,很多人確實會在狂轟濫炸的資訊前產生了幻覺,對機會有比較深的誤解,低估了運氣高估了能力。多少野心青年在腦子裡排練過上市敲鍾的感言致辭。期望越高,焦慮越深。

努力一定會成功的故事被傳得太廣了。人們一方面被他人的可能性激勵,一方面卻並不真的了解其中的代價,只是感受到了熱血和喜人的結果。且不說取得常人難以想象的巨大成就,就說對向往的職業,人們同樣充滿誤解,比如那麽多文藝青年向往影視行業,因為熱愛電影,所以想參與電影的製作。這根本就是兩碼事。

大眾傳媒和廣告的無孔不入,都在試圖告訴你更好的生活應該擁有哪些東西,而這些東西通常並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我們想要擁有,因為我們感覺到手後必然幸福滿滿,但如果你有買這類東西的經驗,你可能會在某一階段發現,本以為擁有某樣東西會變更幸福,但到手的瞬間往往就是幸福感停滯的時刻,接下來幸福的任務就是下一件商品了。

當然不是說要無欲無求。人的欲望無止境,而且還持續被廣告和社會塑造出來的更體面生活洗腦。生活就是這樣被一個又一個欲望推著走,解決掉一個焦慮又來一個焦慮。這似乎是沒辦法的事情。如何正視這件事,清楚明白不可能有某件商品或某件事可以一勞永逸解決自己的焦慮和欲望,心態可能就會平和一些,不至於在任何時刻指定非它不可。

對自己期望太高,對社會給予的“成功”標識太過於認可,是焦慮的主要原因。任何社會,取得巨大成功的都是少數人,而且這少數人也不是光靠努力達成的,而是天時地利人和,正確的時間點、正確的事、優秀的團隊。但也不意味著真當一隻豬,光等風來。最怕噪音擾亂心智,拋棄了僅能做到的踏實勤奮,等到錯過一切,倒是開始學會拿運氣當擋箭牌。這樣就自欺欺人了。

化解焦慮最有效的辦法實際上我之前就提過了,你要意識到不管什麽社會,什麽樣的標準去衡量一個成功人士或者體面人士,誰也無法打敗時間,逃不了生老病死。

有很多直接的辦法,去看看逝去的偉大人物照片吧,尤其是他們功成名的閃亮一刻,呵呵,牛逼,那又怎樣,不也死了。抱歉,有點陰暗了。還是推薦更文藝的做法,去感受下巨集大的自然景觀或者歷史的遺跡和廢墟,身處其中你必然能體會到個人在歷史長河之中在廣袤無垠的宇宙裡是多麽渺小,以至於你再想想自己正在焦慮的事情會顯得相當滑稽。

但人終歸是要在這具體的瑣事圍繞的生活中度過,這又很容易讓人陷入一種虛無,反正都要死反正非常渺小,那就破罐破摔了,那就一切都無所謂了。

咳咳咳,真是很難辦啊。所以心態的調整必然是一個內心長期鬥爭的過程。就像一種訓練一樣,能在焦慮出現時意識到每個人的微不足道,能在陷入虛無的時候學會安靜下來專注眼前的事情。

好消息是,一切訓練都有熟練和生疏之分,直到有一天能在這其中無縫切換,我想就是焦慮徹底消失的時候。俗話說的,通透,不糾結,活明白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