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深警官:4年裡滴滴乘客報案人都是女性 最小的16歲

  如果計程車時遭遇危險,你該如何自救?

  來源:人物

  一條小路上,前後無車,你被劫持在一輛車裡,此時能做什麽?8月24日下午14點,浙江樂清趙某給朋友發出資訊‘救命’、‘搶救’,這是這個23歲的女孩最後的求生方式,此後電話再也無人接起。此前一天,同樣這輛車裡,林女士在車拐進‘沒有建築物’的路上時,果斷讓司機停車後下車,在司機追上來時,她警告將報警。林女士獲救了。

  在短短一段旅程,與歹徒單獨相處的封閉的太空裡,什麽是危機敏感、何時是解救視窗期、歹徒忌憚什麽,這一切都在短時間裡博弈、交鋒,結果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人物》找到相關專家,結合實例,告訴你如何在危險中盡量尋找自保的可能。

  文|龔菁琦

  編輯|金焰

  你越平靜、鎮定,越有震懾力

  我在警察崗位上工作了27年,和形形色色的殺人、搶劫、強奸犯接觸過,對於他們的認知有一個轉變過程。20多年前,我第一次去抓殺人嫌疑犯,當時得知的是,她和情人私奔,兩人一起殺害她丈夫。那時覺得好人和壞人界限分明,這個女人肯定是凶神惡煞。但是在破敗的茅屋外等抓捕時機時,看她給4歲的小女兒梳著頭,舐犢情深,人也樸素,旁邊是70歲的老娘。一家人與正常人家無異。

  說這個是想表達,嫌犯也是一個正常人,不是想象裡的妖魔鬼怪、三頭六臂。除了一心求死的罪犯(當然這麽多年遇到的不超過5個指頭),其他大部分人都是正常思維反應,有人性的弱點。明白利用這點,很多危險都可預防。

  據滴滴平台和警方累計,滴滴乘客4年裡在警方報案人數51名,都是女性,年齡最小16歲,最大33歲。為什麽會在這個年齡段,為什麽是女性,這背後是嫌犯一個重要心態,選擇被害對象時,一定是要自己能夠脫身。

  他們一上來會觀察,外形最好單薄、文弱,看上去要不諳世事。一上來就玩手機,睡覺,給她遞水馬上就喝,問工資、家庭資訊都回答,就知道沒什麽防備心,會留一個好欺負的印象。在我的印象裡,很男孩子氣的、身上散發十足氣勢的女孩,比較少成為他們選擇對象。

  什麽時候他們會覺得可以下手了呢,一個是這個女孩我完全可以控制住,或者是把他身上的負面情緒調動出來。

  之前,他們都有很多試探,比如會語言挑逗‘你好漂亮,我可以吻你嗎’,還有直接摸腿、襲胸。很多小女孩完全沒了主意,面臨崩潰。像這次遇害的女孩,她發資訊‘求救’、‘搶救’,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她恐懼到極點。這些都會大 大助長嫌疑人信心,覺得可以吃住她。

  他試探完,如果你是激烈反抗,用言語刺激他,也有可能被害。有一個案件,女孩被扎了20多刀。一般前3~8刀是致命,到後面那些補刀,說明凶手是在情緒失控狀態。後發現是,歹徒言語惹到小姑娘之後,女孩牙尖嘴利,拿他身體致命缺陷說事,傷到他自尊。這就激化了雙方矛盾,把歹徒性格中最惡的一面給激出來了。

  我也是女性,如果是我遇到司機的手摸過來,我會‘啪’一下打回去。我不會大罵他色狼、無恥,我會警告他,我現在沒有覺得你是惡意的,但再過分就要報警了。這樣他不會太反感,也告訴他我並不好欺負,伺機采取行動。

  其實你越平靜、鎮定,越有震懾力。我曾審問犯罪分子時,他們袒露,當對方一點都不害怕時,他們會揣測,對方是不是已做好反擊準備了,是不是有好身手或帶了武器,也有猜你是女警察。因為他在那個情境,更敏感,得隨時為自己能脫身考慮。

  至於到真正強奸或殺人時,他會出於什麽原因終止犯罪,或變本加厲,都沒有共性。人性多複雜,情況就有多複雜。我曾經碰到過歹徒把對方打得半死,又親自把人送到醫院去。一群惡匪拿著槍去搶劫,埋伏途中,其中一個悄悄逃走,說是突然想爸媽。還有人在掏出槍打算打死一個執勤民警時,看到民警的眼神,像之前他殺死的一個女性,就收了手。       

  你不能寄希望歹徒良心發現,但也不要把他想象成一個三頭六臂的魔鬼。從心理上分析,你擺出一副拚命的架勢,今天就是魚死網破了,對方心態上是會忌憚的。記得有一個案子,一個女孩被拖到草叢,對方要強奸,情急之中她摸到一塊磚頭,拍在自己頭上,血糊糊的,最後歹徒嚇跑了。

  一味順從並不能增加逃學生機會

  這次被害的女生,只有兩次活命的機會。一是在司機要求順風車訂單取消時,一是車開進山裡前幾分鐘。

  大部分罪犯在選擇目標時,都會有個‘面試’。提出一個不太過分的要求來試探對方的戒備心。每個人敏感度不一樣。比如一上車我抽煙,司機說我能不能一起抽,這個是正常的,但如果一上車,司機就問他能不能抽煙,這不太正常。3個月之前被殺的空姐被司機說‘你好漂亮’,曾有不軌司機中途突然鎖車或遞上飲料,這些細節都不正常,值得警惕。但不能靠專家歸納,必須是一種常規意識的訓練。這一點上,我比較相信直覺大過理性,在理性裡,你要扮演體諒他人、好打交道的角色,這常常會遮蔽判斷。

  這次順風車司機鍾某設定的面試是,要求被害人取消訂單。改為私下付款,說是避免滴滴分成,可多20%的錢,背後也讓對方失去向平台求助的機會。女孩輕易就答應了要求,她通過‘面試’,成為目標。但殊不知,拒絕取消訂單是她第一次逃學生機會,也是最好的一次。

  到這裡,我想解釋一下,遭遇危機會經歷什麽樣的過程。任何人在尋找出擊目標時,都會遵循觀察、調整、決策和行動4個階段,這是被反覆驗證的人類行為定式。從歹徒在車裡有犯罪意圖開始,他和被害人同時啟動這個循環,獲勝的唯一可能是,看誰搶先破壞對方的節奏,不讓進入下一步。

  司機通過取消訂單觀察乘客,並調整自己的作案準備。你配合取消,司機就會進入決策和行動,完成完整的循環。此時拒絕,則會破壞觀察節奏,重新評估你適不適合下手,警惕心太強、態度強硬的人,歹徒也會顧忌。

  當進入循環第三步決策,司機把車開入荒蕪的小路。這在我看來,是兩次活命機會的最後一次。就是前一天,有位林女士,也坐上了這輛車,她是怎麽做呢,她先讓他打電話給其他乘客,當發現司機支支吾吾,就起了疑心,而當司機把車拐到根本沒有建築的路上時,她要求停車,否則就跳車。司機停車要鎖門,林女士打開車門就跑。司機跟了幾百米讓她上車,她立即表示要報警。她跳車的行為,破壞了凶手的決策,第四環的行動無法進行。

  生死勝敗基本上是前三個環節,一旦到行動,扭轉事態的概率變得非常低,因為力量懸殊,一般女性無法打倒男性。所有的努力,都應該是在對方觀察、調整時破壞其節奏。比如應該坐在車後座,讓司機難觀察自己的動作。搖下車窗是為了讓車外人看清楚車內,對外呼救是破壞司機的調整和決定。

  我們經常聽到, ‘安全第一,保持順從,不要激怒對方。’但其實這種態度式的教條,可能是錯誤的。一個例子是,2010年溫州一刑偵大隊女民警汪某被奸殺。被劫持後,面對3個有凶器的歹徒,汪某沒有做無謂的反抗,很配合。但不幸還是降臨到了她頭上:3名歹徒在搜走了1700元現金和銀行卡後,在她包裡發現了警官證。發現是女民警後,因害怕汪某會記住自己的模樣,歹徒更堅定了殺人滅口的決心。

  得知對抗的本質後,可以理解一味順從,並不能增加逃學生概率,反而會錯失打亂對方節奏的時機。

  罪犯都怕被認出來

  被侵害時,順從能不能保住性命,這很難說,要依據具體的情景。我想起兩個案例,兩個都順從了,但一個被殺,一個活下來。

  在某個小城鎮,一個男子常常在一家按摩店裡消費,和裡面的小姐也是半個熟人。一天深夜他以出去玩為由,帶其中一個小姐去了一個工地。在搶劫之後實施強奸,小姐順從了,但走之前還是把她殺害了,原因是認為小姐會認出他。而另外一個案子是在KTV,來來往往都是些不相識的人,一個陪酒的姑娘被帶出去,被搶劫和強奸都順從,最後被放走。

  嫌犯怕被人認出來,這是重要的犯罪心理機制,可以反向利用起來。當你把歹徒的身份在實施犯罪前就暴露於眾或給警方,將會產生震懾作用,因為這意味著你的資訊大家都清楚,做什麽都能追蹤到你。而這一次趙某被害,最關鍵的原因是,沒人知道歹徒的資訊,連順風車平台都被取消,缺少第三方監督和追蹤的可能。

  第三方監督有很多種形式,最直接的是多人結伴,如果有她男朋友在場,或者是兩個女生,情況都會很不一樣。同時去侵害兩個人很難,另一個人可以逃、報警。此外,公車、地鐵都比網約車的第三方監督強大。除了人,GPS定位監督也算是一種弱監督。

  其實這一次,女乘客是有機會讓別人知道歹徒的資訊。她發了兩條資訊,‘求救’‘搶救’,但是都是發給朋友。在我看來,這個求救無效。朋友不會知道你手機的定位,對於歹徒來說,他的資訊也不可能被知道,甚至連她發資訊都不知道,不會有任何震懾作用。

  我的建議是,有機會一定直接報警。曾經有一個成功的例子是,在歹徒說搶劫的時候,一個女孩偷偷用手機撥了110,塞在座位縫隙裡。每過一個站,她會重複一下,這是京港澳高速嗎,這是哪哪哪嗎,到最後警察按這些資訊迅速找到她。最近的一個例子是,一女孩夜間計程車,司機偏離路線且語言調戲,女孩要求下車未果,於是打開之前關注的警方微信,點擊一鍵報警。影片撥通後,螢幕出現一位警察,女孩鏡頭對準司機說你現在相貌、位置已實時傳到警察局。司機乖乖把女孩送到目的地,期間女孩一直與警察通話。

  除了缺乏第三方監督,封閉的太空也是一個易犯罪因素。像電梯、車、陌生人單獨相處的房間,待在這些地方一定要特別敏感。比如說,穿著暴露容不容易被侵害,這也是根據情境來。在電梯、車等環境,這可能會變成一個誘因。而在三裡屯,這種人多、攝影頭多的地方,你穿得再性感漂亮都沒問題。我也一直非常尊重女性權利,在我國除了裸體是違法,你穿得漂亮、清爽都是你的權利。只是要注意犯罪學上情境的重要性。此外,在朋友聚會上有人說你很漂亮,我想吻你,你可以不用那麽緊張,但如果是深夜的網約車上,意味大不相同,這是一個強烈的侵害信號,甚至可以直接報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門死穴

  真的到犯罪實施時,逃脫的機會是非常渺茫的。偶然成分很大,但永不言棄。我舉兩個成功的例子,可以供大家思考一下。

  一個女孩在北京坐計程車,司機中途說要下車取照片,下車時把車鎖了。女孩警惕了一下,等他回來,沒多久到了僻靜之處,司機就把她綁架了。可能是之前在談話中,她無意中說自己先生有點錢。從防範的角度來說,錢財、工資等話題,不應該在車上多談論。之後,司機是要綁架她,贖金30萬元。這是典型的臨時起意,謀財是主要,害命還不至於。

  女孩並沒有驚惶失措,承諾給錢,穩住情緒照常和司機聊天。聊天時發現兩人都是杭州人,這一點救了她。她聊家鄉菜、家鄉風景,興起處說,咱們是老鄉,你幹嘛這樣,犯罪分子就給她解開了,也打消了綁架的念頭。女孩中午還特意請他吃了一頓杭州菜,還說到自己交通不方便,約好晚上9點鍾在圖書館接她。司機真就去了,女孩早就報了警,司機一下就被逮住了。

  這裡面其實有個生門死穴,就是這女孩是話劇團的,學過表演,這才是她真正能自救的原因之一,她可以表演,不著痕跡,她該吃吃,該喝喝,會掩蓋自己。每個人的生門死穴不同,有些人學田徑的,可能逃跑是強項,學國術,可以打鬥。每一個情境裡都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審時度勢做出決定。

  另外,北京有一個女計程車司機,晚上拉活,一個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小夥子要去郊區,她沒什麽戒備,也就去了。這個乘客在到山區後,一言不發,女司機很害怕。突然這個乘客說,‘停車,我要撒尿。’所有司機都明白,這句話就是要搶劫殺人。

  一停下,乘客就用一根繩子勒住她脖子,刀架她的肋骨,說是要搶這個車。女司機馬上說,這個車不是她的,可以兩人一起賣掉車,一起私奔。犯罪分子也同意了。這時遠處來了一輛自行車,一般情況下,這是最佳獲救時期。自行車靠近時,騎車人還下車趴在車窗看,這時候女司機說了一句誰都想不到的話,‘看什麽看,談戀愛沒見過啊。’這時犯罪分子完全被她迷惑住了,覺得她講義氣。但現實是,她早就見到騎車人是個老頭,幫助打敗劫匪的成功性不大。

  他們打算把車開去車廠賣掉,在高速公路上,女司機先是發現一輛大卡車,裡面只有一位睡眼惺忪的司機,她沒有貿然求救。等了一陣,直到遇到一輛賣水果的車上,坐了6個小夥子。她一腳油門,兩輛車追尾了。小夥子們氣呼呼下車。這時候女司機說,快救我,被劫持了。這樣才把犯罪分子抓住。

  我這幾十年最主要的工作是宣傳如何避免被害。我的觀點,就是我的做法。這些年來,我規避了很多風險。舉個例子,有女孩說王老師,我常常打黑車,也沒意外。在我的觀念裡,晚上出門太晚,11點之後,就算黑車不斷向我招手,我也不會坐,寧可不回家。心裡有一個犯罪鏈條,一定要在最脆弱的環節,啪,給掐斷。不上黑車,就把風險擋住,犯罪永遠無法實施。你想想3個月前才有人被害,這個風險在我們看來太大了。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