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拖延症,95%的人感到苦惱,8大技巧自己當醫生

今天給大家講講一個特殊的,也不能算是疾病吧!但是基本上每個人都有。文章從定義、流行病學、原因及誘因、解剖生理學、危害、以及如何治療,自己當醫生的8大技巧,詳細為大家講述,耐心看完,你會信心百倍!!!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說自己很懶,父母一輩的會說小一輩的懶,80後說90後懶不求上進,那麼懶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懶癌晚期,還有得救嗎?到底有沒有「治懶「的醫生呢?以下說說我的想法。

在醫學上個人理解屬於心理學和行為學範疇的「拖延症」,這兩個詞應該都是目前大家所熟悉的熱門辭彙,其定義是指「明知結果的嚴重性,還是因主觀的原因而導致重要任務延遲完成」(日常生活中延伸到一般生活瑣碎小事,如你沒洗衣服,你媽就說你懶;周末在家睡覺,你媽又說你懶........過年了,快振作起來!!!)

據芝加哥DePaul大學的Joseph Ferrari教授研究發現,在人群中為約20%的人有慢性拖延症,而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是慢性拖延症患者(比重這麼高,數據應該可信,我就感覺我自己是!),而在拖延症患者中,又有95%的人感到十分苦惱,希望改變這種狀態。

1、對其他人布置給你的任務的厭惡:

別人強塞給你的任務,若對任務的結果有顧慮或者不知道怎麼做這個任務,就會產生拖延;比如老闆分配很多任務給你,卻提升別人,你拖不拖?

2、叛逆心理,青少年多有,自以為是的自由,freedom,不喜歡被束縛,會對任務產生明顯抗拒,這也是隨著年齡越大,你可能會慢慢有規劃,逐漸不拖延的道理;

3、不穩定的情緒:你有沒有試過情緒低落的時候,啥事都不想乾,很明顯的拖延症;

4、衝動、浮躁:無法抵抗外界的誘惑,比如老婆叫你做家務,你卻在打王者榮耀(上分上分上分);

5、對時間的判斷出現錯誤,對任務結束往往後知後覺;在醫生裡面很常見,院裡通知個事,兩周內完成,想著還有兩周足夠了,一拖再拖,結果往往是任務結束前一天才發現,有木有?

由上述原因可見,每個人的拖延症都經歷了複雜的心理過程,你可能憑自己的強大意志克服,也有可能不行。行為學家及心理學家們發現,人體所做就做的能力主要受大腦前額葉皮質控制,具體不詳。

輕度的拖延症可能導致家庭關係不和、長官不重視、影響個人發展!重的方面嚴肅來說則可能影響國家稅收及財政!

國外2002年的稅務報告顯示,每年因納稅者的拖延導致罰款總計超過4.73億美元;而2012年的報告顯示,因為工作拖延,針對每年每個僱員,僱主需額外支付10400美元;

可見做一件事的工作效率,只要任務明確,獎勵多或者是懲罰大,時間少,情緒波動少,效率就高,就不拖延。

首先你懶,你有拖延症不是你自己的錯,很多人都有,只是輕重罷了。不要有太大壓力,不要自責,有多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一起擺脫這個困境

1、分解任務

把一個大的任務分成多個小任務,時間分成每個時間段來完成,不要想著一蹴而就,逐個逐個去完成,這樣也有利於樹立自己的自信心;

2、目標導向

多個小任務建立後,需要明確的把主要任務、主要目標及其他目標記下來,確定後打死不修改;

3、心平氣和

不要老是想著上圖的V,不要過重的看重完成任務可能帶來的獎勵以及沒完成任務帶來的懲罰,要學會挖掘任務給自己帶來的潛在價值;老闆交代的事,在你簡歷裡都是可以吹噓的一筆;

4、明確任務

小目標跟小任務必須要明確,寫多少字、花多少時間都要精確!當任務模稜兩可的時候,潛意識會覺得這事不靠譜,甚至有危險,從而產生懈怠心理;

5、合理監督

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一起苦逼,一起監督,一起提高效率,又能培養深厚的革命友誼;

6、固定模式

一板一眼,固定工作,固定休息,模式化工作最有效率,你會發現你神清氣爽,空餘時間反而多出來了;

7、短時衝刺

就跟跑全程馬拉松一樣,到十公里的時候來個小衝刺,有意識來個衝刺,能提高自身的信心,更利於專註,提神醒腦!

8、學會分享

克服過程可跟別人分享心得,也許你還沒克服,但是大道理跟別人說多了,你也就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不拖延的好孩子,效果特別不錯。

那麼有沒有治療「懶」的醫生呢,其實就是你自己,此外心理學家跟行為學家可以為你提供幫助!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