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開門第一天被搶購逼停業,Costco為啥會那麽吸引人

8月27日,美國超市Costco來中國大陸了,開店當天人山人海,引發了附近所有道路的嚴重擁堵,超市堪比春運現場也是沒誰了。

相信所有人聽到這裡都會覺得,一家外國超市進中國大陸有啥大驚小怪的,多少超市巨頭都在中國大陸铩羽而歸,即使多一家又能改變當前的格局嗎?我們不妨分析一下Costco到底能否在中國大陸有一番作為呢?

Costco終於進中國大陸了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消息,在天貓開店5年後,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全球第七大零售商Costco(開市客)宣布在中國大陸的首家門市落戶上海閔行,8月27日開業。今年以來中國大陸商超業風雲變幻,選擇在這個時機進駐,Costco步入了一個刀光劍影的修羅場。

1976 年,第一家采取會員製的倉儲批發俱樂部 Price Club 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成立,7年後,另一合作夥伴 Costco 會員製倉儲批發公司於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成立。1993 年兩家公司合並為 PriceCostco 公司,1998 年正式更名為開市客股份有限公司(Costco Wholesale)。目前Costco在全球 11 個地區經營逾 770 家賣場。

Costco的中國大陸市場首家門市位於上海閔行區,總購物面積1.4萬平方米,停車場可容納1200個停車位, Costco方面稱,這是其全球最大的停車場。

Costco實行會員製模式,消費者需要預先支付會員費(正式價格299元)成為會員後才可進店購物。付費會員模式最開始由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店於1996年帶入中國大陸,同期進入的還有麥德龍、普爾斯馬特等,但他們在後續發展中都經歷了挫折,或取消付費會員製,或退出中國大陸市場。目前只有山姆會員店仍在堅持付費會員製,會員費最低260元。

這讓人不禁疑問了,對於中國來說,中國是一個零售高度發達的市場,在中國市場上,之前以會員模式進入中國的大型連鎖超市企業,比如說麥德龍等最終都是铩羽而歸。而近些年來,在中國電子商務的連環打擊之下,各大國際國內連鎖超市企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就舉幾個小例子:

1、據北京商報報導,2019年以來,沃爾瑪在華關閉超過15家門市。

2、麥德龍屢屢被傳出售在華業務。據21世紀經濟報導,此前參與競購的分別是京東、騰訊支持的B2B食材服務商彩食鮮,騰訊支持的物美,以及阿里巴巴支持的蘇寧易購。

3、上海高島屋官方宣布,將於8月25日終止營業。雖然後面又宣布複業,但是問題的確嚴重。

這些店有些關店成為了習慣,有些乾脆甩手轉賣給了他人,更有甚者直接退出中國,所以在中國消費者已經被電商“養刁了、慣壞了”的情況下,Costco這個時候才進入中國大陸還有戲嗎?

Costco進中國大陸還能有戲嗎?

說實在,在我們仔細研究Costco的商業模式之後,覺得其商業模式既有優勢也有劣勢,我們不妨一一分析:Costco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首先,線下版的拚多多,價格真的足夠低。Costco採用的是倉儲式超市的模式,這種模式下Costco想方設法把各種價格降到極致,一是用超級倉庫模式,在進入這家超市的時候你會懷疑自己到底是進入了一家超市還是進入了一個倉庫,所有的商品都在堆棧式的倉庫上,根本不存在一般超市常見的貨架。二是極低的土地成本,我們看到Costco所在的位置都是較為偏遠的地段,基本上都是那種驅車非常方便,但是並沒有太多地鐵站的地區,這就讓其成本非常低廉。三是供應鏈的極度整合,一般情況下一個超市的SKU普遍在一萬左右甚至更多,這就導致超市的成本相對更高,但是Costco的SKU只有3400-3500個,再加上他全部都是大包裝的超大批發量,這讓Costco擁有了更高的市場議價能力,從而能夠用較低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正是上面的三種方法的疊加,讓Costco的商品價格能夠比傳統的超市低30%-60%,相信經歷過拚多多的朋友都知道,拚多多就是通過極低的價格快速搶佔下沉市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Costco和拚多多有異曲同工的味道,就連拚多多的創始人黃崢也把拚多多比喻為線上的Costco。

其次,有品質品牌的低價,另一個版本的名創優品。如果說僅僅是價格低的話,可能也還不一定完全能夠吸引中國大陸消費者,畢竟在電商的教育之下,中國消費者都逐漸熟悉了拚多多和聚劃算的商業模式,如果產品品質不好的話,可能真的難以讓消費者買單。但是Costco可能並沒有那麽簡單,如果說Costco的商品和無印良品、名創優品有著極大的相似度,這就是有品質的低價,我們仔細看Costco一般選擇的商品,這些商品其實都不簡單。這就是主打國外名品,可以說在這個情況下,Costco正好契合了國內消費者海購的需求,如果Costco可以把這方面做到極致的話,那麽將有可能吸引一大批對商品品質有追求的消費者,可以說這也是Costco真正的優勢所在。

第三,無理由退貨和退差價。Costco進入中國大陸之後宣布兩個會員政策,一個是所有銷售的商品可以不限天數無理由退款,另一個則是如果你在購買物品後的30天內發現價格下調了,憑消費記錄可以直接享受Costco給你補差價。這兩個以用戶導向為核心的政策,其實可以說為其用戶體驗提供了基礎。

但是,Costco的劣勢其實也同樣非常大:

首先,在電商環伺的市場上還有空間嗎?在中國這個市場上相比於全球所有的市場,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國的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新四大發明了,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擁有強大的線上線下橫掃能力,傳統超市在電商面前都被打的喘不過氣來,Costco從本質上來說和山姆會員店,和麥德龍並沒有本質的不同,他們都沒能在中國取得成功,Costco能不能真正做到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都是未知數?畢竟像名創優品那樣的零售新物種實在是少之又少。

其次,其低價策略到底能有多少勝算?價格無疑是一張無往而不利的王牌,但是中國不同於美國,現階段Costco可以用海淘式的模式站住腳跟,但實際上,中國電商企業早就把中國的供應商們底價打到了極薄的地步,留給Costco的時間和空間都非常有限,Costco的低價策略到底在中國還有多少空間,真的讓人不敢亂說。

第三,先買會員再購物中國人能買單嗎?Costco最大的特點就是會員製,財報顯示,目前Costco全球會員共計9430萬,其中包括5160萬付費會員。2018財年會員費收入31.42億美元,總利潤是31.34億美元,淨利潤幾乎全部來自會員費。Costco北美會員留存率高達90%,但是面對巨大的中國大陸市場,Costco的會員製其實是一個有巨大疑問的市場,畢竟山姆會員店在中國這麽多年也就幾百萬會員,Costco真能打開局面嗎?

從目前來看,Costco來中國大陸既有優勢,也有不足,我們只能說對於這樣的企業保持一個謹慎樂觀的態度,Costco究竟有幾成勝算真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紅星新聞簽約作者 江瀚

編輯 余孟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