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梅雨季時間什麼時候 2018梅雨季節養生吃什麼

梅雨是初夏季節長江中下遊特有的氣象氣候現象,它是中國東部地區主要雨帶北移過程中在長江流域停滯的結果,梅雨結束,盛夏隨之到來。但是,每年的梅雨並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際變化。》》》推薦閱讀: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第1~48集全集劇情 為了你第23~24集預告

在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每年6、7月份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梅雨季裡空氣濕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霉雨」。而連綿多雨的梅雨季過後,氣象開始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2018年的入梅時間是:公曆6月13日,農曆四月三十,

2018年的出梅時間是:公曆7月14日,農曆六月初二。

2018梅雨季養生吃什麼好?

綠豆:綠豆皮裡面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如類黃酮、單寧、皂甙等。綠豆中還有生物鹼、豆固醇以及大量的膳食纖維等。因此夏季吃綠豆清熱解毒,緩解中暑。綠豆常見的吃法是熬粥或熬湯,做成綠豆沙也是不錯的選擇。

黃瓜:黃瓜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生津止渴的功效。可輔助治療身熱煩渴、咽喉腫痛、風熱眼疾、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病症。

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等症。除了烹製成常規菜肴食用外,也可以把新鮮冬瓜榨汁飲用,也可以將冬瓜皮加鹽煎水飲用。由於冬瓜性涼,對於那些身體虛寒或久病滑瀉的人應忌食。

薏仁:薏仁性涼、味甘淡,有健脾除濕作用,對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風濕痹痛有一定作用。薏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略低於大米,蛋白質、脂肪含量為大米的2至3倍,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

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作用,常食洋蔥可以穩定血壓、減低血管脆性,對人體動脈血管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鯽魚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A、B族維生素、尼克酸等。如常食,益體補人。

絲瓜:嫩的絲瓜有清熱化痰,涼血解毒的作用。絲瓜是夏天常吃的蔬菜,炒菜、做湯都很好吃,與貝類搭配再合適不過了,味道非常鮮美。不過絲瓜不適合生吃,而且絲瓜本身味道清淡,烹調時應該少油少鹽,清淡一些。

蠶豆:蠶豆營養豐富,富含膳食纖維、鈣、鉀、胡蘿蔔素等多種有益健康的營養素。還含有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磷脂和豐富的膽鹼,有益氣健脾、利濕消腫等作用,適合暑熱和濕氣重的夏季食用。嫩蠶豆可以煮熟後直接吃,老蠶豆可以用來煮飯、熬粥。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於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症。

高梁:有健脾益腎、滲濕止痢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濕熱吐瀉、下痢等症。

除了多吃些健脾利濕的食物外,濕熱天的飲食衛生也特別重要。盡量少吃隔夜菜,吃瓜果前要清洗乾淨。

由於濕熱氣象下人容易煩躁、鬱悶,潘智敏建議要充分休息,晚上最好10點前休息,不要熬夜;時間允許的話,可在中午小睡片刻;傍晚建議多到戶外走走,運動運動。

梅雨季節飲食注意事項?

由於梅雨季節濕熱的氣象有利於黴菌、細菌的繁殖生長,食物容易發霉變質,人吃了變質食物,會引起腹瀉、嘔吐甚至食物中毒。因此首先要把好「病從口入」關。

梅雨季節要注意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感染,隔宵夜須回鍋加熱,冰箱裡的食物不能存放太久,不要隨便在小攤上吃東西。得了急性胃腸道疾病,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旅途中如感到進食後腸胃不適或食物不太新鮮,可適當喝一些蔬菜湯或白開水,也可服用少量抗生素,如黃連素片,起到預防作用。水果須洗凈、消毒,對於楊梅、桃子等時令鮮果要適量取食,不能暴食,盡量少吃或不吃冷凍物品。

在梅雨陰雨天可以多吃些健脾化濕的食物。本身有腸胃功能不良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多吃些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如粥、青菜和豆製品,盡量避免難於消化的生冷食物、肉食和油膩食物。益氣健脾、消暑化濕的葯食兩用食物有許多,如山藥、扁豆、赤小豆、薏苡仁等,我們可以適當吃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