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唐朝男人為何爭先恐後娶這五個姓氏的女子

挑選結婚對象,必定會考慮對方的出身,什麽樣出身算好呢?如果是隋唐,人們大概率會回答“高門士族”。更具體地說,就是“五姓七望”,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

這五姓在魏晉時代,就已經很有名望。隋唐時,五姓七望更是一等一的高門。不過,五姓之內也有高低之分。初唐時,太宗令眾臣修訂《氏族志》,編修者在初稿中就將天下第一姓的尊位,給了山東士族的代表——清河崔氏。第二名是盧家,第三名才是李家。那還是考慮到李家是皇族,有平定四海之功。不然,隴西李氏可能連前五名都排不進去。因為李世民的侄女婿薛元超,就曾抱怨說自己人生有三恨,其中之一便是“未能娶五姓女”。後來太宗大怒,直接讓人改了《氏族志》,強令自家所屬的隴西李姓為第一,皇后家長孫氏列第二,崔家被踢到了第三位。

然而,固有的觀念並不會因為一部重新修訂的《氏族志》而發生改變。為了同高門攀親,以提高自家門第,唐太宗身邊的一些庶族或者普通士族出身的功臣,比如房玄齡、魏徴、李績等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以重金做敲門磚,同高門大戶結親。故此,唐代的婚姻市場刮起了一股天價彩禮的賣婚熱潮。

《隋書•禮儀》:“後齊娉禮,一日納采,二日問名,三日納吉,四日納征,五日請期,六日親迎。皆用羔羊一口,雁一隻,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唐朝承襲隋製,實際操作中,賣婚的高門為賺錢往往是獅子大開口。《新唐書》說唐太宗時期的大臣許敬宗為人貪財,許氏雖然不能同五姓七望相比,但是也比蠻酋馮盎家門高一點。馮盎替兒子向許家求婚的時候,許敬宗就借此要了一大筆錢做彩禮。這筆錢有多少呢?劉肅說《大唐新語》說許敬宗嫁女,納資數十萬錢。數十萬錢在初唐是一筆巨款。因為依著《新唐書•食貨志》:至(貞觀)四年,米鬥四五錢。

五姓七望的門第要比許氏高上不少,自然這類高門嫁女所要的彩禮是隻多不少的。為了攀上高門的婚,初唐很多大臣也紛紛身陷為了兒子攢彩禮的泥潭。剛才說到許敬宗嫁女兒收取到高額彩禮,後來倒貼給兒子去娶尉遲寶琳的孫女。

所以,唐太宗在貞觀十六年(642年),不得不下“禁賣婚詔”,來限制這股賣婚惡習,然而卻收效甚微。高宗繼位後,問題依然棘手,於是不得不在(貞觀十六年)頒布詔令:“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財之數,毋得受陪門財。”明確表態遏止高門收受庶族巨額彩禮,同時嚴禁部分氏族內部通婚。結果,此令一下,很多高門雖然不敢再收天價彩禮,但與其把女兒下嫁給庶族,情願一輩子不嫁,從而進一步導致五姓女在唐代婚姻市場上的稀缺。

又過了一百多年,在位的唐文宗為太子向宰相鄭覃求婚,希望鄭覃能把孫女嫁過來當太子妃。不料,滎陽鄭氏出身的鄭覃,卻駁了皇帝的面子,愣是給孫女選了崔家一個做九品小官的後生。氣的文宗直喊:“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終唐一代,因為門第婚的關係,庶族想娶高門出身的五姓女,只能強忍一把辛酸淚,埋頭苦乾攢彩禮。至於五姓女的嫁妝多少,對庶族來說已然不重要。因為攀高枝就好比是請神,能請回家供著就謝天謝地了,還哪敢再提其他要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