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連續大擴張後資金鏈遭質疑 吉利CFO:"账上540億現金"

  連續大擴張後資金鏈遭質疑吉利CFO回應稱“账上540億現金”

  高飛昌

  一路“買買買”的吉利,遭遇著外界強烈的質疑。自2010年收購沃爾沃以來,吉利(00175.HK)又收購了英國倫敦計程車公司、馬來西亞寶騰股份、英國路特斯汽車股份、美國太力飛行汽車,今年來又入股沃爾沃集團和戴姆勒集團。至此,吉利擁有吉利、沃爾沃、領克、倫敦計程車、飛行汽車、寶騰、路特斯等多個乘用車整車品牌,另外還有遠程汽車等商用車品牌。

  連年的擴張讓吉利的整體實力看似大增。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吉利控股”)以412億美元位列267位,較上一年提升76位,這已經是其連續7年入選該榜單。2017年,吉利汽車完成125萬輛銷量,同比提升63%,新晉為中國自主汽車首位,而今年上半年其已經達成76萬輛銷量,目標完成率近50%。銷量大增、利潤飆升、規模不斷擴大……吉利在贏得一片掌聲的同時也受到諸多質疑。

  其中最大的質疑莫過於吉利不斷擴張背後的資金問題。連年大手筆收購、在國內建立多個生產基地、業務線不斷拉長,這些資金從哪裡來?而經濟觀察報此前梳理,2017年吉利對內和對外投資的規模,已經接近千億元。另一方面,吉利的資產負債也在不斷攀升,2014年末吉利的總負債為974.7億元,到今年一季度,這一數字上漲到1842.6億元。在約三年的時間中,吉利的負債幾乎翻番。在運作一個極其龐大的“汽車帝國”的吉利,還在不斷上演著收購的故事,它的資金來源即資金鏈安全仍讓外界多有疑惑。

  這個質疑是有先例的。早在2009年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其一度面臨資金斷裂崩盤的危機,如果不是沃爾沃順利國產、並實現了階段性複興,吉利的命運可能會和浙江的青年汽車相同。顯然,吉利也感受到了外界對此的懷疑。近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CFO李東輝專門就吉利近期的收購與資金問題與媒體進行交流。

  李東輝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吉利現在各方面的財務數據都很健康。2017年我們账面上的現金是540億,只有不到50億的淨負債,遠低於任何投資的最高級風險指標。”而對於其高負債的問題,李東輝認為這是符合“國際標準”的。除了資金問題,外界對於吉利收購眾多品牌之後的行動還存在疑慮。比如,如何將其一一盤活?這其中是否存在風險?

  李東輝將吉利目前的現狀與大眾集團做類比:“吉利相當於大眾,沃爾沃相當於奧迪,路特斯相當於保時捷,寶騰相當於斯柯達。”在他看來,吉利海外擴張的邏輯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不斷增加吉利的品牌梯隊或者填補市場空白,此前收購多個品牌即是出於此種考慮,二是為打造未來汽車的全生態鏈而提前做戰略準備,例如收購飛行汽車、盛寶銀行,與高鐵Wifi進行合作等等。

  財務狀況“太健康”?

  在大手筆海外收購的同時,這些資金從何而來?例如吉利入股戴姆勒的90億美元巨資。而在國內的快速擴張中,這些資金僅僅依靠吉利自己能玩轉?根據經濟觀察報此前統計,目前,吉利為實踐此前制定的“2020年新能源車銷量佔比90%,即180萬輛”的巨集偉目標,正在國內掀起新一輪的建廠計劃。

  但實際上,吉利在過去的二十年時間裡,前前後後建設了不少於20家整車工廠,遍布全國東西南北各個區域,這其中不包括發動機和變速器等零組件配套廠,這一數字已經遠超大眾等跨國車企在中國的布局。另外,在海外市場上,拯救寶騰、複興路特斯以及英國倫敦出租等,都需要大筆投入。吉利真的不差錢?

  針對入股戴姆勒9.69%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的投資行為,吉利的官方表態是全部使用境外資金,換言之,此次投資不涉及吉利自身的財務問題。李東輝表示,吉利以“股權領口”模式(注:收購方將被收購公司的部分股份貸給一家銀行以換取資金的金融模式)融資入股戴姆勒,這種操作出自三個理由:第一,戴姆勒股份分散;第二,該公司盈利性好,分紅比例高,每年現金分紅超過股票價值的5%以上;第三,戴姆勒的現金流動性很好,除了股票,衍生品的表現也很活躍。他同時透露,收購戴姆勒的計劃早在三年前就已經有過設想。

  實際上,從收購沃爾沃開始,吉利就一直被視為面臨“高負債率”的風險,不過在李東輝看來,吉利的財務狀況“實在太健康”。截止2018年第一季度,吉利控股的總資產為2773億元,總負債為1842億元,資產負債率約為66.4%。而在國內整車企業中,這一負債率並不算低。2017年A股上市整車企業中,上汽集團資產負債率為62%,長城汽車為66%,比亞迪為55%,均低於吉利控股。

  但李東輝認為,拿國內上市公司的數據來對比並不準確。“因為國內汽車上市公司普遍不是整體上市,通常只是一部分獨立上市。應該用世界500強的標準來評判,世界500強企業的負債率都普遍超過70%,很多在80%以上,包括寶馬、奔馳、大眾,他們的資產負債率都是在78%以上,所以吉利完全符合五百強的標準。”李東輝表示。

  數據顯示,吉利控股的資產負債率近年來在穩步下降,2014年為74.90%,2015年為74.41%,2016年下降到70%以下,為69.7%,2017年是67.3%,整體處於優化狀態。“我們主要是通過自身盈利,同時結合其他方式來降低負債率,比如沃爾沃在2016年底做了50億引入戰略投資人,進行500萬股權融資,通過自身的努力也通過資本市場的安排等一系列措施來確保資產負債率良性健康。”李東輝表示。

  此外,他還透露吉利目前的現金流非常充裕:“2017年账面上現金是540億,而吉利和沃爾沃合計的銀行貸款、發行的所有債權、票據合計590億,所以只有不到50億的淨負債,我們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將近500億,遠低於任何投資的最高級的風險指標。如果從吉利汽車上市公司角度來說,我們銀行存款遠大於債券市場的負債,除了吉利控股集團540億現金,額外還有240億的承兌匯票。”

  吉利的“大眾夢”能實現嗎?

  在資金問題之外,吉利多年來的擴張與收購還引發業內對吉利發展目標的質疑,究竟收購多個品牌的目的何在?其背後又有著怎樣的邏輯?不菲的投資和相當分散的布局,吉利究竟是如何運轉這個龐大的體系的?

  近來不斷有關於沃爾沃汽車即將IPO的消息出現,消息稱沃爾沃估值高達300億美元。如此一來,吉利8年前以18億美元的代價從福特手中收購沃爾沃,如今若以300億美元上市,那麽吉利當年的投資在8年間則狂賺約16倍,可謂一筆劃算的“買賣”。

  的確,近年來沃爾沃在吉利的運作下不斷取得營收與利潤的新高,這成為其即將IPO的前提。李東輝透露,的確有大量的投行主動上門找沃爾沃管理層,找上吉利,建議讓沃爾沃上市。“但是不管從沃爾沃的角度還是從吉利的角度,並沒有說非上市不可的原因,從盈利、經營現金流各方面都沒有上市的迫切性。而且吉利也沒有對任何第三方包括我們引入的戰略投資人有任何上市的承諾。”

  李東輝表示,吉利要做中國的“大眾汽車”。目前,關於各個品牌的未來發展狀況,吉利都有了相應的規劃。在收購寶騰汽車股份的一年裡,吉利已經向寶騰輸入吉利博越車型,並進入東南亞市場。而近日吉利又與寶騰簽署全新合資協定,雙方計劃成立50:50股比的新能源合資公司,寶騰汽車的電動車將借此入華發展。而關於路特斯汽車,吉利則計劃將之打造為媲美保時捷的跑車品牌。

  “路特斯我們會推出新的產品,不管是從技術的先進性還是產品的價值地位都會更加高端,我們也要進一步和電動化、智能化接軌。尤其是借鑒沃爾沃和吉利在各個領域的技術優勢。”李東輝表示。據悉,比如沃爾沃的SPA平台以及吉利的車聯網智能作業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將導入到路特斯未來的產品開發當中。對於路特斯將更加注重於SUV的開發。

  目前,吉利控股的業務分別由5家子公司運營,其中吉利汽車集團負責吉利、領克、寶騰和路特斯品牌,沃爾沃汽車集團負責沃爾沃與Polestar,吉利商用車集團負責遠程商用車等項目,吉利集團負責曹操專車、飛行汽車等新業務,銘泰集團則涉及教育、體育等產業。

  “吉利除了傳統的汽車業務,包括產能布局、覆蓋的國家市場,都是在彌補吉利此前的一些空白,我認為沃爾沃卡車和戴姆勒當然對吉利商用車的發展也是一個彌補。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將圍繞著共享出行、自有金融、線上技術等領域布局,圍繞著汽車未來的整個生態鏈進行布局。”李東輝如此解釋吉利目前的投資邏輯。

責任編輯:張國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