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推腎經,生命之水長盛

一、推腎經保養腹部

腎經是陰經,走腹部, 「腹部腎經要常推」就是說腹部的這一段腎經應該經常推揉,以保持其循行楊通、氣血旺盛,推採方法:選擇酉時(氣血流注腎經的時間),或坐或站,隔著一層衣服推揉腎經,用手掌或手握空拳,沿著正中線從心口至小腹上下推揉。每次推揉5~8分鐘,每天1次。即可保證腹部的腎經通暢無比。

二、湧泉一一腎經的第一大穴

湧,外新而出也;泉,泉水也。其意指體內 腎經經水由此1湧出體表, 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要穴。因此,經常按摩湧泉穴不僅有助於睡眠,還可補腎健腦、增強智力,而且它也是長壽要穴。

位置:該穴位於足底前1/3處,卷足時足前凹陷處。

揉法: 用拇指指端或中指端在穴位上點按、旋揉, 每次揉30~50次。

推法: 用對側拇指腹自小腳趾根部經湧泉穴斜向然谷穴推揉, 或者用同側手拇指自小腳趾根部經湧泉穴向然谷穴抹按, 另一手大拇指可以助力抹按,推或抹的方向均順著腎經的走向操作,順向為補,逆向為瀉,每次推100~500次。

泡腳法:準備一盆稍燙的熱水,水裡放兩個保健球,待保健球的外表被暖熱了,把腳伸進盆裡,將兩個球一腳一個,踩在前腳掌心(湧泉穴處),然後腳上微微用力,讓球慢慢地在盆底滾動,如此泡腳滾球15分鐘。

功效:通過對湧泉穴的按摩, 既有效地激活了腳部的氣血, 也讓湧泉穴得到了充分刺激, 補腎強身, 防病祛病。

三、太溪一一養 腎還得取其原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原穴, 有較強的補益腎氣作用。因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司二便,主骨生髓通於腦,為作強之官,刺激太溪穴對全身很多臟器均有調整作用。太就是大的意思,也就是說它是腎經上最大的溪流,是腎經經氣彙集之地,刺激太溪穴能夠很好地發揮「補水」作用,即滋陰的作用。《醫宗金鑒》說太溪穴是治療「房勞」的要穴,可以調治性生活過多、 過頻所導致的腎陰虛。

位置:該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 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跟後太溪穴,左旋按壓10次,右旋按壓10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踝太溪穴, 手法同前。

功效:凡是腎虛引起的各種癥狀,如腰酸、頭暈、耳鳴、脫髮、牙齒鬆動、哮喘、性功能減退、習慣性流產等症,都可通過刺激太溪穴收到明顯的效果。

三、復溜一一腎虛當要補其母

復溜穴為人體足少陰腎 經上的重要治療穴。復溜,就是讓血液重新流動的意思,本穴物質為照海穴傳輸來的寒濕水汽,上行至本穴後因其再次吸收天部之熱而蒸升,氣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復溜。該穴治汗效果最好, 無論多汗還是無汗, 都可以選擇此穴。 針灸專家認為針刺此穴滋腎陰的效果較好,相當於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所以怕熱口乾、夜間煩躁難眠的患者,也可以多按摩復溜穴, 當可減輕癥狀。此穴為腎經母穴,根據「虛則補其母」的理論, 腎經虛症,均可取此穴補之。而太溪、復溜兩穴常相配而用,有病治病, 無病強身,若同時在腎俞、關元、氣海等穴拔罐,更能起到補益之功效。

位置:位於小腿裡側,腳踝內側中央上兩指寬處,脛骨與跟腱間,取穴時,患者應正坐或者仰臥、太溪穴直上二寸,跟腱的前方。

按摩方法:以雙手拇指按壓此穴,稍用力圈狀按摩50次以上,每天1~2次,堅持長期按摩。

功效:可治療腎炎、神經衰弱、精力衰退、記憶力減退、手腳冰冷、手腳水腫等病症,按摩復溜穴對女性下焦冷、 痛經也有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