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穴位養生:常按腳上這5個穴位,不僅延年益壽,還能養護臟器!

足療,在我國應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足療是比較普遍也比較流行的一種保健方式,足療又稱為養足。我國民間也一直流傳著「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的說法。

中醫學認為,「寒從足下生」。人體的雙足最接地氣,自然界的風寒濕痹之氣最易經從雙足侵犯人體,故有「人老腳先衰」的說法。

我們身體的12條經絡中有6條在足部行走,分別以足三陽和足三陰命名。腳板「方寸之地」,猶如人體的反射區,「藏」著不少知名的強壯保健穴位,經常刺激這些穴位可行氣活血、驅寒逐濕、改善腳部健康狀況,進而通過「內聯臟腑,外接四肢百骸」的經絡作用起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腳部是人體穴位的發源地,所以經常按摩腳部穴位,不僅可以潤養五臟,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身心。

腳部穴位眾多,而且很多穴位都有良好的保健和養生功效,今天小醫就來跟大家說5點腳部的常用穴位。

1, 湧泉穴

湧泉穴是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

長期按摩湧泉穴益腎、清熱、開鬱;按摩這個穴位治療咽喉腫痛、頭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風、高血壓、癲癇、女子不孕、月經下調、陰癢、陰挺等疾病,具有特效。但是隻適宜輕度緩慢按摩,不可力度過大進行擊打,否則會導致人體機理失調。

按摩方法:

很多人很難把握按摩的力度,所以小醫推薦大家嘗試摩擦按摩,在摩擦湧泉穴的時候,自己可以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將右腿壓住左腿,用左手摩擦,感到腳底發熱時,換腳換手按摩,反覆一兩次即可。

2,太溪穴

太溪穴是足少陰原穴。其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按摩方法:

盤腿正坐,用左手拇指指腹按壓右側的太溪穴,按壓時先按順時針方向旋按20次,然後再按逆時針旋按20次,然後以相同的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壓左側的太溪穴。按揉時力度保持適中,每次按揉5分鐘左右,每天2次。

3,崑崙穴

崑崙穴位於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此穴的主要用以調理頭痛、項強、目眩、鼻衄、瘧疾、肩背拘急、腰痛、高血壓、腳跟痛、小兒癇證、難產、眼疾、怕冷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

按摩方法:

用右手拇食指岔開,食指按在右足崑崙穴,拇指按在右足內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時用力捏拿50下;換左手捏拿左足崑崙穴50下,感到輕微發熱即可。

4,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按摩太沖穴具有治療頭痛、眩暈、失眠、抑鬱、精神分裂症、小兒驚風、高血壓、遺尿、尿路感染、月經失調、崩漏、痛經、乳腺炎、疝氣、耳鳴、耳聾、腹脹、黃疸、呃逆、下肢麻痹等病症。尤其對控制血壓、消解肝火、減輕感冒引起的頭暈目眩有很好的療效。

按摩方法:

按揉太沖穴時力度控制在略微感到疼痛即可,切忌用力過大造成皮下淤血。可以由裡往外推壓。每次按壓的時間持續4~5分鐘就可以了,按摩結束後喝適量的水有助於加速體內的代謝。

5,隱白穴

隱白穴位於足大趾內側,趾甲角旁開0.1寸。紅白交處。

現代常用於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腸炎、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等。配氣海、血海、三陰交主治月經過多;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配大敦治療昏厥。

按摩方法:

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足大趾末節兩側,按壓時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鐘即可。

如果身體感到不適,找準位置,辨清癥狀,可以通過按摩相應的穴位,簡單的緩解癥狀,但如果病情較重,則需要中藥和針灸搭配治療,找專門的中醫大夫病症下藥。

穴位按摩只能緩解輕微不適,對於疾病來說,效果不佳,所以不要想著通過按摩來治病,網路上說一按就好,一按就神清氣爽,只是個別的按摩反應,對病症來說沒有太多的治療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