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題】茶飲江湖(二):攻略大戰 | 嘉賓案例

上篇《茶飲江湖:新式茶爭霸2018》中提到,資本市場對新式茶頗感興趣,各路資本入場,所以從這一點來講,新式茶的發展大多是被資本推動的。

資本快速入場,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各個品牌的謀略了:如何順利進入、打開、帶動市場,甚至佔得市場越來越多的份額,幾乎成了新茶飲品牌成敗與否的關鍵。面對潛在規模鋼彈500億元的市場,各路英豪使出了獨門秘技。

喜茶:將茶飲年輕化進行到底

喜茶一貫以白領階層、年輕勢力為主流消費群體。自創立那日,喜茶就明確要做茶飲年輕化。

一方面,喜茶給茶客們提供優質的茶飲,將傳統奶茶與健康茶文化融合一體:產品在茶葉加工階段即採用定製;打造爆款茶果味與奶蓋茶;注重產品細節與顏值,進一步提高了茶客消費體驗。

另一方面,喜茶更加重視消費者的整體體驗,其產品、門市、設計,無一不彰顯喜茶獨有的調調,將插畫與品牌設計雜糅,開闢出品牌專屬標籤。快速跑馬圈地增加門市數量,提升空間體驗;積極融入閱聽人喜愛的品牌,如杜蕾斯、上海時裝周、耐吉等,形成品牌聯動,無不展現出誠意。

去年10月,喜茶落地了第一家「白日夢計劃」店(DP店),自此一年內,喜茶已在不同城市落地近十家DP店。今年平安夜,喜茶在香港落地新店,繼續「發夢」。

據說,喜茶要求每家DP店都有完全獨立的主題,與設計師合作,不惜成本把面積超大、位置最好的鋪面拿出來開店,最大的將近500平方米,正應了喜茶創始人聶雲宸所說:一旦出現新想法,喜茶很少考慮成本和標準化問題。而讓人覺得有意思的是,喜茶的白日夢計劃,開一家火一家。

喜茶「白日夢計劃」店鋪俯瞰圖

奈雪的茶:從產品到供應鏈的立體經營理念

凡是在奈雪的茶消費過的茶客,一定會對「茶飲+軟歐包」產品印象深刻。該品牌創始人綜合歐式麵包的健康和日式麵包的口感,研發出「低油、低糖、低鹽」的軟歐包,將其做成系列產品。茶飲和軟歐包在奈雪的茶的銷售比重當中居然不相上下。

此外,奈雪的茶秉承消費場景的創新,為女性打造新穎、舒適的休閑空間。奈雪的茶從開出的第一家店開始,就佔據了購物中心的核心位置,規模均達200平方米以上。奈雪的茶每家門市都會聘請來自國內外的設計師設計,每一家店在保持40%相似度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的風格,核心基調統一:舒適、溫暖。

奈雪的茶門市實景

第三,該品牌越做越重的供應鏈,一定程度上成了區分其它品牌的標誌之一。奈雪的茶葉來自中國各大名茶產區,包括台灣的阿里山初露和凍頂烏龍、福建武夷山的金色山脈、雲南猛班章的古樹普洱等。

選擇水果也頗費工夫。以霸氣草莓水果茶系列所用的草莓為例,4月過後,很多品牌的草莓產品會下架——草莓過季,產品成本會增高。為了保證產品的穩定,奈雪的茶在全年適合草莓生長的雲南,巨資投建了草莓園,培育優質草莓,全年供應。目前,奈雪新規劃的中央工廠已初具規模。

因味茶:打造東方文化認知

因味茶的創立初衷,就是為了提供一種文化認知。

茶品方面,因味追求在拒絕細碎茶包、茶粉、不損失本真茶味的前提下,使用更加現代化的全新萃取方式與精準數字智能控制的沖泡模式,使茶湯品質更高、更穩定,口味也更加純正。

因味茶產品圖

因味堅持以原葉茶為基調,保留了口感風味的同時,化繁為簡,創造健康茶飲,充分滿足了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時尚品味需求。

2018年,因味茶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已經開設了32家店。每家門市,均出自不同設計師之手,風格各異。店內的傢具、茶具、花草,屬專職買手精挑細選的結果。每件產品都標有二維碼,顧客可以隨時通過掃碼的方式購買。

為了給客人帶來自在、舒服的體驗,因味茶的空間布局與設計看起來很隨意,他們將中意的設計師品牌沙發或產品隨意擺放,顏色各不相同,桌子、椅子等也各盡不同。

太平洋咖啡:壓力之下,另闢蹊徑

太平洋咖啡2018年11月開業的首家「太茶」子品牌店,似乎會讓人感受到咖啡競爭的激烈——主業咖啡品牌布局新茶飲,側面足以說明新茶飲市場的火熱程度。

太平洋咖啡進入中國已近10年,截至目前,內地門市數量300餘家。2017年,太平洋咖啡曾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6個直營城市作為核心拓展目標,並開放特許經營業務。迅速擴張帶來了管理難題,2017年8月,太平洋咖啡一度陷入食品衛生風波。

在新茶飲井噴年的2018年,太平洋咖啡入局新式茶飲很容易讓人們產生跟風湊熱鬧的感覺。其實早在2014年,太平洋咖啡的門市裡就開始售賣古樹紅茶、古樹普洱茶等產品。

同理,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太平洋咖啡近年來一直嘗試在產品上做文章。2011年曾推出「國酒咖啡系列」,在咖啡裡加入花雕、桂花陳、二鍋頭等國酒;2018年6月,順應健康茶飲需求,以中國茶葉為原材,推出「太茶」系列;7月,聯合瑞典燕麥飲品牌OATLY,在內地300多家門市中推出燕麥飲基底的咖啡產品。

太平洋咖啡希望將太茶打造成一個輕餐飲平台。模式上,自營與特許經營共同推進;在產品策略上,則是「咖啡+茶飲+輕食」的豐富性。

太平洋咖啡表示,太茶誕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消費者行為發生了變化,須迎合和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在咖啡不佔優勢的市場環境下,太平洋咖啡涉足新茶飲市場,難免被業內解讀為挽救咖啡市場頹勢的直接表現。有業內人士認為,太平洋咖啡推出「太茶」茶飲店,一方面為迫於當前市場發展的需要,急於做出改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鞏固自身品牌的地位,提高新生代消費人群黏性。

太茶門市實景

茶米茶:不講究人文的火鍋不是好的茶飲品牌

備受歡迎的火鍋品牌「湊湊」開始賣茶了,開了門市,推出品牌「茶米茶」。雖然品牌推出不久,但由於與火鍋緊密結合,很快就被食客熟知。茶米茶,是一家強調人文的茶館。

一提「人文茶館」,很容易讓人覺得厚重、有距離感,但茶米茶並非如此。考慮到大部分茶的顏色深沉、底蘊深厚,因此茶米茶店裡所有裝修,包括顏色都偏輕。

與湊湊的茶飲目錄基本一致,茶米茶的產品線以茶飲為主,也會增加一些看似不相融的產品——如炸魷魚、牛肉麵等。從產品層面的客戶體驗來說,這樣的設計是非常精心的,甜的茶飲和鹹的輕食搭配,令口感更具層次,提升了茶客的用餐體驗。從市場競爭層面來說,茶米茶所有茶點以中式為主,這與市場上大多數以西式、麵包為主的茶飲品牌有了很強的區分。

據品牌創始人對外的公開觀點,茶米茶在選址上有三個基本要求:商圈人群的年齡、收入與茶米茶目標人群契合;門市位置可覆蓋更多社區,滿足外賣配送屬性;門市之間的間隔超過外賣配送範圍,不重疊。

茶米茶門市計劃分為三類等級,200平方米左右的旗艦店、10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飲品店,以及50平方米左右的純外賣、外帶店。如此設定,讓茶米茶與湊湊相比更加靈活,選址上有了更多選擇。

茶米茶將與湊湊、呷哺呷哺進行品牌結合,預計一到兩年內門市數將超過700家。

龍小茶:致力打造中國傳統茶飲

小龍坎已是巴蜀火鍋界不再陌生的「傳奇」。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餐飲集團百強榜》顯示,火鍋餐飲集團營業額合計超過440億元,成都小龍坎火鍋僅居於海底撈、呷哺呷哺之後,排名第三。該品牌目前在成都已擁有12家直營店,在全球近600家門市,其跨界新茶飲品牌龍小茶,初衷簡單直接:2018年是新式茶飲市場開始爆發的元年,品牌如何持續發展是核心——要做全品類的餐飲品牌。

茶本身承載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如何打造出時尚且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茶飲品牌——用中茶西做的模式開拓市場,成為龍小茶的核心品牌目標之一。

龍小茶目前有四大類產品,最具特色的系列均不含咖啡因和茶多酚。最終目的在於,把茶文化通過飲品這種年輕人易於接受的方式傳遞出去,令更多年輕人深入感受屬於中國的文化內涵。

龍小茶門市實景

目前,小龍坎的母公司旗下一共有三個品牌:小龍坎、小龍翻大江和坎爺,都屬於比較中規中矩的火鍋品牌,消費時段有一定局限性。與湊湊不同的是,小龍坎採用的直接是將茶飲業務和火鍋分離出來,先在市場開設門市,打響知名度。

火鍋生意做得好,可以輸入其成功基因,在茶飲上進行嫁接——不僅能豐富產品線,吸引更多層次的客群,還能對母品牌進行補充。與輕食不一樣,火鍋行業的用餐時間比較集中,茶飲品類可以彌補火鍋營業時間外的成本損耗,提高坪效,從而實現「1+1>2」的效果。

2018年是中國新式茶飲爆發元年,新茶飲市場被熱錢包圍,大大小小的品牌層出不窮。一時間,新茶飲市場幾近野蠻生長。不少茶飲品牌通過輕食增加消費客群的粘性,也有不少火鍋試圖通過茶飲開發新的盈利管道,吸引更多層次的客群,形成品牌矩陣。

對於消費者來說,多元化的品牌是好的消息。對行業而言,火鍋跨界做茶飲可以反映出,火鍋行業的競爭激烈,跨界很可能成為未來趨勢,而新茶飲市場也將難免產品同質化等問題。

文 | 顏曉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