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零售周年考:阿里京東線下纏鬥 賦能紅利尚未兌現

  新零售周年考 阿里京東線下纏鬥 轉型效果漸顯

  時代周報記者 陸一夫 發自北京

  一場圍繞新零售的“3公里”戰役正在北京亦莊交鋒。

  這個距離國貿、三裡屯40分鐘車程的近郊,古時是皇家獵場,後成為練兵習武和檢閱八旗軍旅的大教場。

  如今時移勢易,亦莊成為電商巨頭交戰的前線。去年年底,京東的第一家7FRESH進駐距離京東總部大樓4.4公里的大族廣場後,盒馬鮮生馬上宣布在北京開出第三家門市,而且距離京東只有3.3公里。

  新零售的槍火在2017四處蔓延,這個由馬雲首先吹起的風口成為電商巨頭和傳統零售企業的盛宴,從盒馬鮮生到無人貨架,再到阿里騰訊密集入股賦能線下實體零售,零售革命的熱潮一浪接一浪。

  財報是新零售元年落地的數字化結果,也是窺視互聯網巨頭賦能效果的視窗。然而根據目前已發布的財報來看,新零售的化學反應尚未完全反映在電商平台和零售企業的業績上。京東和阿里的財報都沒有專門披露關於新零售帶來的營收貢獻,不過阿里財報有透露以盒馬鮮生為主力的“新零售部門”在剛剛過去的第四季度實現50億元營收,僅佔阿里核心商業整體收入的6%。

  而三江購物新華都等傳統零售企業依然疲軟,與互聯網巨頭的合作並未提振營收和淨利潤增長,相反像蘇寧和永輝超市則通過優化供應鏈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曹磊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由於時間尚早,阿里和騰訊落子後尚未真正與零售企業發生化學反應。從蘇寧、銀泰百貨等模板來看,這些幾年前達成合作的企業如今已經開始陸續兌現新零售的紅利,曹磊認為預計需要半年到一年才能看到成效。

  新零售成色不足

  從營收層面來看,儘管電商業務市場增長放緩,阿里和京東仍保持著較高的成長速度。2017年阿里實現營收2269.13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同比增長57.8%,淨利潤實現795.55億,同比增長16.8%;同期京東營收達到3633億元,同比增長39.6%,淨利潤實現50億元,同比增長140%。

  得益於第四季度包含雙十一和雙十二兩大促銷活動,阿里和京東在該季度的業績大漲,其中阿里的漲幅尤為明顯,單季度同比增長高達56%。但高營收隨之而來的是高成本,第四季度阿里和京東的營收成本分別同比上漲83%和39.7%。

  實現盈利是京東去年最大的亮點,劉強東向華爾街投資者的承諾正在兌現。財報顯示,京東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1.17億元人民幣,這是京東第一年在Non-GAAP和GAAP雙重標準下利潤為正,2017第四季度京東實現了連續7個季度盈利。

  事實上,劉強東並沒有過分強調京東的盈利要求,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認為盈利是“順其自然”的事。“我並不想人為地去逼著我們團隊說你必須賺錢盈利,我只是希望一切都是自然的,當你把用戶體驗做好了,把成本效率達到極致了,盈利一定是個很自然的過程。”

  2017年是新零售元年,但阿里和京東在財報中並未真正看到新零售帶來的貢獻。從營收結構來看,阿里的核心業務(天貓、淘寶等零售相關業務)貢獻了大部分收入,而京東的第三方商家收入佔比則持續上升。

  阿里的財報中並沒有專門披露新零售的收入,不過財報顯示,第四季度來自“新零售部門”的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大漲525%至50億元,佔阿里核心商業整體收入6%。“新零售部門”主要指的是盒馬鮮生,阿里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在財報分析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在新零售戰略的執行上取得了極大進展,本季度開始整體營收已有實質性貢獻”。

  阿里CFO武衛也表示,隨著公司增長結構的變化,業務中心逐漸轉向新零售單元,因此新零售的成本可能會導致收益增長率的持續降低。不過他強調,收益率的降低並不代表收益額的降低。“我們處於不斷的擴張市場,蘋果的60%和西瓜的40%,你更想要哪個?”

  賦能紅利尚未兌現

  同樣是面對零售業變革,同樣是要打通“人、貨、場”,阿里和騰訊、京東的出發點都是向傳統零售企業進行賦能,幫助其完成互聯網轉型。

  “之前有一些零售企業來找我,談到原來零售和線上電商是對立的,是一種互斥的業態,在過去十幾年很悲觀,但現在二者開始融合不再互斥。”馬化騰在兩會期間表示,傳統線下的體驗沒法用線上替代,這將帶來很多的變革,他希望調動和主導騰訊事業部門的資源去打造一套智慧零售的數字化方案,為企業賦能。

  “我們的定位是不做零售甚至不做商業,騰訊就是提供賦能,包括用戶的連接能力、雲計算、AI的能力。”馬化騰強調,對零售商來說是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騰訊只是提供水和電等基礎設施。

  阿里與京騰系在傳統零售業的不斷落子,帶來的變化將最直觀地反映在財報上,但那些已站隊阿里和京騰系的零售公司狀況各不相同。

  根據蘇寧易購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879億元,增長26.47%;淨利潤42.1億元,增長497.66%,大增近5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出售了部分阿里股份。

  不過排除這一因素,蘇寧在2017年的淨利潤約為9.25億元,也比2016年增長了236.52%。蘇寧方面表示,業績增長的動力來自智慧零售模式的落地,其帶來收入規模的快速增長,經營效益亦穩步提升。與此同時,公司一方面優化商品供應鏈,加強單品運作;另一方面,線上銷售佔比進一步提升,開放平台、物流、金融所帶來的增值服務收入也在增長。

  而永輝超市也同樣收獲轉型紅利。業績快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收583.95億元,同比增長18.61%;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18.01億元,同比增長約45%,其中營業收入的增長一方面得益公司加快開店速度,另一方面來源於老店營收的增加—供應鏈的不斷優化以及合夥制和賽馬機制提高了銷售收入及綜合毛利率。

  但即使傍上互聯網巨頭,也並不是所有零售企業都能抓住新零售的紅利。

  3月6日,高鑫零售發布了阿里入股後的首份財報。儘管淨利潤同比增長14.9%,但高鑫零售的營收同比增長只有1.9%,而且第四季度受到雙十一衝擊拖累全年業績,因此財報公布以來,高鑫零售股價下跌將近17%

  在業績會上,高鑫零售的高管也表示,雖然與阿里的合作十分順暢,但預計新零售業務在未來2-3年或未能盈利,主要原因是用戶培養。

  同處於調整期的還有阿里投資的三江購物。業績快報顯示,三江購物實現營業收入37.77億元,同比下降7.78%,其中,主營業務收入36.18億,同比下降8.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08億元,同比增長6.96%。三江購物方面表示,公司營收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與阿里進行戰略合作後剝離了香煙經營業務以及關閉效益不佳門市所致。

  此外還有新華都。根據業績快報,2017年新華都收入69.76億元,增長3.97%,淨利潤為-0.52億元,下降196.47%。業績下滑原因為公司旗下門市關閉及裝修,子公司涉法律糾紛訴訟損失等。

  2018年落地生根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曹磊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零售企業與互聯網巨頭合作後的表現不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改造的時間有差異。“從阿里最早入股的線下合作夥伴銀泰和蘇寧來看,它們之間已經有了化學反應。而高鑫零售、三江購物等都是最近才進行合作,預計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效。”

  他表示,從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的數據來看,蘇寧易購天貓旗艦店已成為天貓平台上的第一大店,這相當於在天貓平台上長出了一家“小京東”。

  事實上,由於阿里和騰訊的投資入股大多發生在2017年底,因此傳統零售企業的改造仍停留在早期階段,不過提速迫在眉睫。據了解,今年大潤發將在全國的100多家核心門市開辟“天貓金妝獎專區”,門市生鮮餐飲板塊也開始了深度改造。目前天貓超市商品已經率先在大潤發華東20個城市167家門市商家上架,由阿里大數據根據門市周邊消費者喜好篩選商品,並由天貓供應鏈優化供貨方案,目前三成以上商品來自境外快消品牌。

  而京東則將7FRESH作為橋頭堡,大力推進無界零售的落地。兩會期間劉強東表示,未來3-5年,7FRESH將在全國鋪設超過1000家門市。目前,7FRESH已在北京擁有兩家門市,分別位於北京亦莊大族廣場以及海澱華潤五彩城。數據顯示,單是大族店7FRESH的坪效就已是傳統超市的5倍以上。

  為了推進各自的零售戰略,阿里和京東也不約而同地調整自己的組織架構以適應業務發展需求。3月9日,天貓宣布組織架構進一步更新,成立消費電子事業部、美家事業部和平台營運事業部,架構調整後天貓的每一個縱向業務部門都能在銀泰、蘇寧、大潤發等阿里新零售八路縱隊中找到對應的場景。

  而早前京東已進行架構更新,將原有七大事業部更新為三大事業群(BSG),分別為生鮮大快消事業群、電子娛樂事業群、時尚生活事業群。曹磊指出,京東架構調整的最大變化在於成立電子娛樂事業群,將航旅、圖書等業務劃入了3C電器,3C電子品類作為傳統京東的起家和強項品類,融入高增長的新業務,有助於提升想象力。

  隨著新零售的推進,業內人士預計將有更多的傳統零售企業將加入到阿里或者騰訊的陣營中,而像高鑫零售、永輝超市等已經站隊的零售企業將在今年嘗到互聯網轉型的紅利。投行美銀美林在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各項措施的推出需要時間及投資成本,因此高鑫零售的毛利表現不會成為短期內的焦點,不過這些轉型能為未來鋪路。隨著協同效應逐漸出現,預計高鑫零售今年下半年的同店銷售將會轉為正增長,並有望於明年進一步提速。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