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透視|木頭龍十年舊改博弈戰有望破局!

騰訊房產姚曉璿 發自深圳

雖立秋已至,深圳仍是35攝氏度的高溫氣象。

烈日下,繁華鬧市裡這片荒廢的老舊房屋,任由雜草在陽光下野蠻生長,這裡曾是一千多戶業主的家。

十年過去了,城市樣貌發生巨大改變,而高樓聳立下的木頭龍小區,明顯已經格格不入。

據了解,木頭龍項目從2007年就開始啟動業主改造意願的征集工作,2010年列入市第一批城市更新單元,1340戶業主至今仍有4戶拒絕簽約,據相關媒體報導,這期間,有49名業主在等待中遺憾離世,令人唏噓。

一紙公文 迎來曙光

近日,木頭龍項目終於迎來重大進展。

昨日(8月8日),騰訊房產在現場看到,一張公告貼在舊鐵皮上,宣布確定木頭龍片區零星急需項目房屋徵收範圍,並提出,任何部門和個人在房屋徵收範圍內實施新建、改建、擴建、裝修房屋等行為,而導致增加房屋徵收補償費用的,對增加部分部分不予補償。

而在前一晚(8月7日),羅湖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官網就已經發布通知稱,將木頭龍片區零星房屋徵收確定為2019年度羅湖區零星急需項目。

這意味著,這場長達十年之久的僵局,將在政府的積極介入下被打破。對已簽約迫切想要回家的業主們來說,終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雜草叢生 垃圾堆地

仍有住戶居住其中

木頭龍小區位於羅湖區華麗路與愛國路交界處,緊臨地鐵3號線翠竹站,翠園中學、翠竹外國語實驗學校、深圳市人民醫院都緊靠其周邊,生活配套齊全。

隨著城市的發展,周邊新盤林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木頭龍小區,裡面61棟房屋的樓齡都在30年以上,地下管網老化,區內設施落後,有的牆體已經嚴重脫落,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嚴重脫落的牆體

騰訊房產實探看到,還是有少數人居住在這些房屋裡面,陽台晾曬著衣物,空調外機也沒有停止運轉,不時冒出做飯的煙氣。

房屋前荒草叢生,環境惡劣,還有少數住戶居住其中

廢棄的建築材料

因缺乏物業管理,垃圾隨處可見,長年無人清理

1340戶業主,至今仍有4戶拒簽 牆上標語醒目

木頭龍業主之家 成為老業主們聚集之地 在這裡討論的,無不是項目的更新之路。據了解,目前該小區業主普遍年齡為60~70歲,簽約搬離後,他們開始在周邊租房,但隨著房租的上漲,只能越搬越遠。

周邊高樓林立,破舊房屋成鮮明對比

從高處看,龍木頭小區被周邊高樓緊緊包圍,透漏出一絲壓抑氣息

十年改不動 原因何在?

回看木頭龍十年項目更新史,一路走來是等待、遺憾、無奈的關鍵詞。從2010年被列入全市首批舊住宅城市更新項目,到2019年仍有4戶業主拒絕簽約,按照目前相關規定,簽約率達100%方可啟動拆遷舊改,於是,木頭龍項目一直被擱置到現在。

據了解,2016年上半年,木頭龍城市更新項目簽約戶數、簽約面積就已經突破95%,到2018年6月,簽約率已經達到了99.7%,1340戶業主中,剩餘4戶未簽約。

拒絕談判,拒絕簽約。據報導,十年來,有業主甚至給拒簽的業主下跪,但仍無果,剩下的4戶業主,有的開出條件,七八十平方米的房屋要求補償四五千萬。

木頭龍項目就在這樣的僵持中,恍然間,十年已過。

棘手的城市更新之路

背後是改不動的“難”

回顧深圳的發展之路,是一部轟轟烈烈的城市更新史。2009年10月,深圳頒布全國首部《城市更新辦法》,在國內首次正式引入“城市更新”理念。

2010年,8個舊住宅小區被列入當年深圳城市更新單元第一批計劃,龍木頭項目就是其中一個,因簽約工作進行困難,目前還有多個項目進度緩慢。

“改不動”成為最大難題。

早在2015年,《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就已經形成草案,並列入2018年度立法計劃,但立法工作至今尚未完成。

《條例》(草案)中提到,如果不同意簽署搬遷補償協議的產權人比例不超過5%,則可以向政府申請,由政府出面“徵收”或“強製售賣”該5%的物業。

此次木頭龍項目,考慮到更多公眾的利益和業主的訴求,政府發布了對木頭龍零星房屋徵收的提示,長達十年的僵局,才有望被打破。

城市更新之路,往往面臨的是種種複雜棘手的問題,接手的房企無法圓滿有效地去解決。益田項目入駐木頭龍小區已有12個年頭之久,耗費了人力財力和時間,最終依舊失敗告終。

木頭龍項目已經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業主的訴求,城市的發展,都在促使該項目盡快更新進展。

城市發展過程中,像木頭龍這樣歷經時間消磨的項目並不少,實現100%簽約率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面對更新路上的現實狀況,無論房企還是公眾,都期待有一個周全的、滿足大多數人利益的“解決方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