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日報:中國電影多樣化 藝術電影熱如何更日常

《路邊野餐》海報


每年4月,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展映單元啟幕,全國各地都有專程前往北京看電影的鐵杆影迷。據了解,截至4月13日,今年北京展映單元的上座率已經達到71.33%,票房較4年前上漲10余倍,彰顯出觀眾對藝術電影的巨大需求,也反映出中國電影消費多樣化的趨勢。


17日,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啟動儀式舉行,標誌著北京將新增一個藝術電影的專屬放映平台。藝術電影在中國,未來的路應該如何走?日前,在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藝術電影推廣論壇上,嘉賓們進行了探討。


位於北京小西天的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電影院,是許多影迷心中的聖地。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說:“10年前,只有小西天藝術影院每周四放映一場藝術電影,一旦關門改造,北京的藝術電影粉絲就沒了去處。而如今,小西天每天都有藝術電影上映,每年有1000場左右的藝術電影與觀眾見面。”


2016年10月,由中國電影資料館發起的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成立,目前,聯盟已在200個城市擁有1260個加盟影院、1590塊加盟銀幕,在各地放映了61部中外佳作。前不久,以《三塊廣告牌》為代表的聯盟專線發行實踐,創造了近6500萬元的票房,其中88%都產生於聯盟的加盟影院,多樣化電影消費已經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趨勢。“藝術電影的深刻、精致、創新,會促進商業電影藝術水準的提高。藝術電影的繁榮和中國電影的多樣化發展,也意味著一整套結合了藝術評判和市場考量的標準體系正在中國形成。”孫向輝說。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藝術電影的發展和電影多樣化有了非常好的物質基礎,但相較於藝術電影的市場拓展,電影創作反而相對滯後。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國外中小成本藝術電影進來了,且品質很高,這對中國的藝術電影創作者形成了刺激。”哪吒兄弟影業創始人楊城說,“刺激是良性的,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在這個時代應該創作什麽樣的電影。”


電影《路邊野餐》的製片人王子劍認為,電影創作者不能以藝術電影為名閉門造車,而應在更廣闊和豐富的生活裡尋找創作題材和形式。“我們有時候無法用一個簡單的概念去定義什麽是藝術電影,或者用‘作者電影’的概念更加合適,它能夠囊括進來的內容可能也更多。”他認為,好的藝術電影可以有類型片元素,也可能是喜劇或者恐怖片、犯罪片,但核心表達應該要原創,在美學和視覺上對電影有推進作用。


英琦是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項目負責人。2015年10月,他到影院聯繫影片《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的發行。“那時影院問得最多的就是有票惠嗎,有票補嗎,保上座率嗎?我一律回答沒有。”英琦說,藝術電影的市場很難做,畢竟影院也有票房和業績考核的壓力。


數據顯示,當前國內藝術電影的閱聽人中,58%是女性,藝術電影觀眾的年齡分布在20—29歲之間,佔所有觀影人群的60%。同時,當前國內藝術電影的閱聽人中,北京、上海佔了藝術電影市場的70%,但成都、杭州、深圳、廣州等城市的藝術電影市場也在迅速崛起,佔比逐年升高。


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策展人楊洋說,“雖然現在可能花了很大價錢買的片子在二、三線城市沒太多人響應,但只要做下去,觀眾會增長的。”他表示,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經成為影迷的狂歡,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往往開票幾個小時後,各大影迷圈就變成了“轉票圈”,“因為沒有人有這麽多時間和精力在十幾天內看幾百部電影,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把這種狂歡變得日常化,把看藝術電影變成大家的生活方式,讓它影響每一個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