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白等!比小破球還燃的科幻神作終於來了

記得上個月給大家盤點2月片單的時候,有部作品我毫不猶豫給出滿分期待值

理由很簡單,它的幕後策劃和團隊水準,就足夠讓人期待。

當時有毒粉留言,表示不理解我對它的期待高於春節檔。

沒辦法,作為看過原著的一份子,和出於對賽博朋克類題材的喜愛,沒道理不對它寄予厚望。

看完昨天的首映,只想說三個字:沒白等

阿麗塔:戰鬥天使

Alita: Battle Angel

和我的觀感相比,這部電影在國內上映後的口碑和票房表現卻不太盡如人意。

豆瓣上,雖然它的評分和目前的小破球很接近,

但票房上的差距,足以說明兩部作品在商業層面的量級差。

截止到今天上午,1.6億對近42億的懸殊差距,讓我替它捏了把汗。

因為按照此前一些媒體的報導,《阿麗塔》的製作成本為1.7億美元。

這意味著,要實現盈利,這部電影必須保證全球收獲5億美元+的票房才行

但從它目前5%的微弱優勢領先去年《頭號玩家》的海外市場表現來看,前景堪憂。

《阿麗塔》的編劇兼製片人卡梅隆說過,續作能不能生產,要看首部作品的市場表現

卡梅隆和導演羅德裡格茲(右)

如今,爛番茄上專業評審和普通觀眾兩極分化的評價,

以及MTC一貫的嚴苛,對電影的後續吸金力多少都會有影響。

對比《流浪地球》的大火,從商業層面看,《阿麗塔》要想成為爆款是不大可能了

但作為原著黨,我必須要說的是,這個20多年前的題材能被卡梅隆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奇跡

別忘了,日漫被好萊塢改砸,已經不是頭一次。

從之前的《七龍珠》,

到《攻殼機動隊》,都無一例外被粉絲貼上“毀經典”的標簽。

反觀《阿麗塔》,一部漫改電影能交出這樣的答卷,其實已經很不容易。

既然說到這部電影,就必須提一嘴它的原著,《銃夢》。

作為上世紀90年代前後一部表現賽博朋克的作品,當年,《銃夢》和《攻殼機動隊》、《阿基拉》一樣,都曾在日本漫畫界引起過不同程度的反響。

雖然論人氣,《銃夢》不及《攻殼機動隊》,但憑借出色的設定和故事情節,它一直被人認為是低估的神作。

這也是為什麽等到真人電影化的消息公開,不少看過漫畫的影迷還是對這部經典翹首以盼的原因。

從整體的成片效果來看,卡梅隆作為劇本的主要操刀人,還是保留了大部分原著設定的

這,從擅長拍R級片的導演——羅德裡格茲(《刑房》、《罪惡之城》)的訪談中可以得到進一步確認:

“我拿著劇本回了家,足足180頁,需要很大的耐心來看,但是它已經包含了電影需要的全部。我感覺自己需要像編輯那樣思考;我不打算重寫,我只要編輯,只需要寫幾個情節來填補劇情。”

從這段採訪中看得到,《阿麗塔》的劇本基本上還原了卡梅隆的最初構想,新任導演幾乎沒有改變太多原來的內容。

在這樣的背景下,雖然卡梅隆此前一直強調,新片《阿麗塔》不是一部面向漫畫迷的作品,

卡梅隆本人就很喜歡《銃夢》

但等到看完全片,你會意識到,看沒看過原著漫畫,將直接影響你對這部作品的觀感和評價

所以某種程度上,《阿麗塔》這部作品和去年的《怪獸與牠們的產地2》是類似的。

如果你熟悉哈利·波特系列的世界觀,那麽你就能輕易get到前傳電影埋下的梗。

否則,處處懵逼,甚至無感。

在真人版中,雖然電影的還原度很高,但對於沒看過原著的人來說,找梗的樂趣壓根無從談起。

和《神奇動物2》那種通過關聯度埋梗的做法不太一樣,《阿麗塔》的梗,主要集中在設定和你對原著故事鏈的了解程度上

比如,說到設定,原作中阿麗塔的名字叫“加裡”,而並非現在看到的“阿麗塔”。

而“加裡”這個名字的由來,也並非像電影所說,源自養父的女兒,而是根據養父的寵物貓命名。

另外,看過影片的你,應該不會忘記阿麗塔手中那把鋒利無比的大馬士革戰刀。

電影中,這把刀隸屬一位名叫扎潘的賞金獵人(漫畫前期的小boss)。

但實際上,在漫畫裡,這把刀是隊友為了讓阿麗塔快速適應輪滑比賽,而為她特意鍛造的防身武器。

又比如,在故事線索的安排上,很多人看不明白那個極具反高潮意味的收尾。

雖然部分觀眾據此猜到是在給續作賣懸念,但對於突如其來的ending,仍然會大惑不解。

其實,這是卡梅隆為讓原著適應電影,對輪滑賽刻意采取的壓縮和前置

目的,是為了加快影片的敘事節奏,為其後的扎雷姆篇(也就是片中提到的“撒冷”)和宇宙篇留下敘事空間。

《阿麗塔》隻表現了地下篇的前三幕,還不是整個第一部

更何況漫畫中,花大量篇幅去描寫的這場決賽,背後還會引出更多人物,為阿麗塔的成長做鋪墊

很顯然,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要把所有這一切都囊括其中是不實際的。

所以,不出意外,續集將繼續對準這場決定阿麗塔命運的焦點之戰。

然而,作為一個系列的開篇就默認所有人都熟悉設定,這麽做的後果,只會讓不了解原著脈絡的觀眾看得一頭霧水。

加上對一些細節的魔改,很容易讓觀眾把矛頭指向文本。

如上面這位網友所言,影片最明顯的bug,來自阿麗塔和初戀男友狗血的感情線。

在看完首映和朋友討論時,小夥伴也明確指出了這個問題。

但其實,看過原著的觀眾應該也會認同,作者木城幸人在對感情戲的拿捏上,本身就存在瑕疵……

缺少充足的刻畫,讓當初首次看漫畫的我,甚至一度懷疑自己翻跳頁,反覆確認過幾次人物關係才繼續往下追……

對比起來,其實你會發現卡梅隆其實已經對二人的情感刻畫做了相對自然的處理。

只是礙於篇幅和還原原著設定的關係,他才沒辦法對這段關係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原章節表現二人的曖昧隻用了一頁……

了解清楚這一系列問題後,再來看《阿麗塔》這部作品,實際上它的優勢就落在了片方賣力宣傳的特效上了。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如此,這部新片的特效仍舊令人驚豔

出色的人物面部捕捉技術,讓阿麗塔的CG臉在動態細節的表現上,逼真得讓我忍不住想要二刷。

可能經常看特效大片的你,感覺不出來《阿麗塔》的視效有多牛逼。

的確,如果單論場景方面的繪製,我甚至可以驕傲地說,小破球都可以和《阿麗塔》一戰。

但難就難在對人物的面部細節處理上。

不誇張的講,阿麗塔的面部細節表現,真的讓人耳目一新

支撐這項特效的數據不會說謊。

據和卡梅隆經常合作的WETA社透露,這次《阿麗塔》用到的特效量,是《阿凡達》的4倍

主創表示,新片的每個場景需要100個小時來渲染,總計5.5億個小時。而《阿凡達》隻用了1.5億個小時

來自WETA的Cozens與Saindon分享幕後故事

如此費時費力的渲染時長,把阿麗塔這個虛擬角色的面部細節表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是阿麗塔在打鬥結束後,陷入恐慌和憤怒交錯情緒時那張猙獰到扭曲的臉,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當然,作為一部集合格鬥和運動題材的電影,對激烈場面的表現,在我看來,《阿麗塔》的燃度是不輸於《流浪地球》的

畢竟,相對後者的宏大敘事,前者更微觀的視角,給了影片更好的情緒釋放空間。

另外,在人物選角上,《阿麗塔》也非常出彩。

裡面的主要角色,感覺就像按照漫畫的形象在篩選,貼合度極高。

當看到亦正亦邪的諾瓦博士,是那個好久沒出來演電影的著名男演員時,雞皮疙瘩瞬間掉一地有沒有!

至於影片中對人物關係的調整和改寫以及新角色的加入,到底是以創新為目的改寫故事之後的走向,還是如第一部的《阿麗塔》一般,在堅守原著風格的基礎上做小範圍改動,一切,都只有等到下一部才能見分曉。

但願,它不會因為虧本被福克斯砍掉。

近 期 熱 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