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新基建到新應用,5G創新發展趨勢研判與思考

數字化轉型

線上策略會第4期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不少新技術正在輔助我們對抗疫情。商用不久的5G在醫療、防控、教育、媒體等方面的應用受到了廣泛關注。一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防疫一線處處有5G的身影,另一方面,可以看到,5G應用距離成熟商用還有一定的空間。疫情之後,或將迎來場景革命、行業轉型、技術融合與經濟發展等方面需求變化,5G發展是否將會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迎來一輪大爆發?5G應用或場景創新方面是否會出現一些新的趨勢?這些趨勢,對於政務、企業數字化轉型將有何啟示?借此騰訊研究院此次系列線上研討會,召集各界專家就疫情後時代,新基建大背景下5G發展問題進行探討。

下面是本次研討會嘉賓發言內容精編。

【研討嘉賓】

呂廷傑 5G行業權威專家、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韋柳融 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

嚴茂勝 中國移動政企事業部交通行業總經理,5G自動駕駛聯盟秘書長

羅 露 國金證券創新技術與企業服務研究中心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

莫文莉 愛立信商業谘詢東北亞區首席顧問

俞一帆 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資深專家

【主持人】李瑞龍 騰訊研究院研究員

主持人:5G不僅僅是技術之爭,更是國家利益、戰略之爭。那麽,5G究竟具備什麽樣的獨特 “天賦”,得以引起全球廣泛關注,並被認為可以為人類生活與社會帶來巨大的變革與機遇?

呂廷傑:在近兩年,特別是今年以來系列中央經濟會議中,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基礎設施均被列為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新基建的七大領域的特點是側重於高科技的應用,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的刺激,注重中長期價值的配置,尤其發力於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領域的投資將會迎來快速增長。除信息科技外,還包括現代化的交通體系和特高壓、輸變電等領域,而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將為這些領域的維護與運營賦能、進行數字化升級。可以說,5G是基礎中的基礎。因此,在新基建的提法中,我們把5G放在了第一位。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的簡稱,正式名稱叫IMT2020,在國際電聯計劃中,2020年才是5G真正的元年。但正因為國際社會發現5G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將帶來一些顛覆性的應用,誰都不想輸掉這場競爭,於是各國紛紛把5G上升為非常重要的一個國家戰略,要求加強這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因此,5G提前商用了。

那麽,為什麽5G這麽重要?5G到底擁有什麽樣的能力?可以簡單回顧一下。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歷史。移動通信技術通常是十年一個周期,1990年的2G、2000年的3G、2010年的4G,以及我們正在迎來的5G。其中移動技術的奇數代都是顛覆性的,而偶數代是對奇數代所衍生出的創新性應用進行優化和完善。正是由於其顛覆性,奇數代往往也受到更多的質疑,以3G為例,在其2000年商用後的長達7年之後,也就是2007年初,由於賈伯斯用蘋果手機和APP Store重新定義了移動互聯網,從而才帶來了手機上網的蓬勃發展。其革命性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OTT模式促進網絡和業務分離,解放了應用層,從而使得像微信、短視頻、手機支付、手機遊戲、手機新聞客戶端、移動商務這些應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了出來。

5G也一樣,作為新的奇數代移動通信技術,它的革命性就在於開創了一個萬物互聯新的應用前景,這就是我們做新基建所希望能夠拉動的領域。因為它不僅要連接人和計算機,它還要連接萬物,實現萬物互聯、萬物智聯,萬物可控、可管理。

這就好比電力這個偉大的發明,如果僅僅用在家電、照明、生活設施上當然會使我們的生活非常方便,但當有一天,電力走向了所有的製造業,就開啟了工業2.0革命。今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將因為5G到來開啟一個上萬倍於消費互聯網規模的全新的應用宏圖,它將帶來批量社會化應用,基於萬物連接的工業智能製造、萬物互聯、車聯網、物聯網這樣的應用,這些應用均需要用5G的網絡來賦能。

但是5G的網絡建設是有一個周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作為基礎設施,它需要優先發展,就是要先把路鋪了。5G本質上是一項連接技術,聽起來它不是那麽偉大,就是把所有東西都連接起來,但連接產生的是大量的關係數據。未來,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就翻番地增加需求量,過去由於缺乏連接能力,生產與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盲設備、啞設備、而且不可控、不可管。5G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技術將開始改變這種狀況。物聯網將產生海量數據,大數據是人工智能進行深度學習的食糧,機器智能將誘發和推動智能製造的普遍發展。由於5G使得連接無處不在,它所涉及的應用場景眾多,除了工業互聯,還會通過車聯網、智能家居和醫療健康、遠程教育,以及基於VR/AR和全息影像的社交應用以及戶外廣告等,深刻地影響和改變我們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做新基建為什麽要特別將5G放在首位,因為它是基礎中的基礎。

再來回顧下5G的三大特點。第一個能力,就是增強移動寬頻,是大帶寬的能力。理論值上5G將是4G上網速度的100倍。這個特徵將會拉動大量的4K、8K的高清視頻的個性化直播,VR、AR等應用發展。第二個能力,海量機器連接,又叫低功耗大連接的能力。這個能力在以前的通訊網絡中是沒有的,可每平方公里100萬個接入,從而解決工業控制中成千上萬傳感器和模組的大規模並發通信需求,並可以高溫、高熱、高腐蝕的環境下替代光纖等其它通信技術。第三個能力,是解決操控性應用的能力,也即超低時延通信能力。1毫秒的時延,比拿針扎皮膚到感到疼痛所需的10毫秒還要低得多,因此可用於遠程手術、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應用的控制與管理。

我認為加強5G建設部署將拉動經濟的成長。中國的經濟一直靠三架馬車消費、出口和投資的驅動。投資5G除自身拉動經濟成長外,還可以拉動信息消費,乃至賦能於其他傳統產業,誘發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改造,因此是一箭雙雕的。目前我國消費領域還偏於疲軟,因此更要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創造新的產業,比如4K、8K的高清視頻,基於AR、VR的社交網絡應用,無人駕駛汽車,車聯網等行業應用。5G建網和應用創新將會創造出一大批未來產業,這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特別是疫情之後中國恢復經濟和新的產業成長非常重要。

主持人:最近的政府會議中,多次提及新基建,足以彰顯國家對其的重視。5G也是新基建的內容之一,那麽在新基建備受關注的大背景下,對於5G發展又會有哪些推動呢?

韋柳融:新基建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在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來了。這個詞為什麽在2019年不那麽火呢?這跟2018年和2019年我國整個基建的投資增速低有關,2018年基建投資的增速只有1.8%,2019年3.3%,而此前2004-2017年年均增速是19%,2017年是14.9%,所以2019年新基建的概念火不起來。但現在疫情這一黑天鵝已經蔓延到了全球,全球都在考慮經濟刺激的計劃。中央這段時間提基建,也是為了加快已經在計劃內的投資建設項目開工,並且反覆提到要加強各種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新基建”就在這種背景下火起來了。

短期來看,推動新基建在一定程度上為了對衝疫情的影響,但這不是唯一目的。從長期來看的話,新基建是為了更好的優化投資結構,目前在基建投資中傳統基建的投資比重還是比較大,但其邊際效益是在下降的。當然,發展新基建更重要的原因是支撐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在當前新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需要新的基礎設施來支撐科技進步、產業升級,創造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我認為,目前5G就是這樣一種新型基礎設施。新基建的相關政策對5G發展有一系列的推動作用,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第一,5G作為基礎設施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當前,加快5G建設對應對疫情衝擊有著重大意義。一方面,其本身有相當的投資規模。在中央提到的幾個很明確的新基建內容中,5G在裡面的投資規模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而且是其中非常基礎的一個基礎設施。根據測算,到2025年,5G的網絡建設投資規模至少可以達到1.1兆元。另一方面,傳統製造業的投資是被動投資,是順周期的投資,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較難成為逆周期的調節工具,而如果“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能夠更好的普及,將能夠很好地推動企業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改造,從而更好地帶動整個製造業的投資。

整體來說,5G成為新基建的重點,對於整個通信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國家反覆強調新型基礎設施,特別指出5G就是新型基礎設施,這說明現在這個新時代,是需要新型的基礎設施的,5G這種新型的基礎設施應該在新時代有一個核心地位,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5G的認可程度會進一步提高。

第二,5G的整個投資環境未來會得到更好的優化。5G的整個網絡投資規模非常大,就市場與成本來考慮,運營商加快5G建網與商用難免存在一些顧慮。目前運營商一直在呼籲各個省市能頒布比較具體的優惠政策,例如電費優惠、開放公共資源讓5G入場、降低場地租用費、加大對數據中心建設支持力度、幫助協調進場等。在新基建備受關注的背景下,我認為這種問題後續都會得到比較好的解決和落地,這樣可以幫助運營商更好的加快網絡建設的速度。

第三,5G成為新基建能夠快速拉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現在5G產業鏈上下遊還不夠成熟,雖然我國5G的設備技術、終端技術,在全球都是比較領先的,但是這種技術的優勢要轉化為市場的優勢,需要大規模的商用來推進。國際上的設備廠商,如諾基亞、愛立信、三星,還有日本的一些廠商,都在加快自己的5G設備優化。在5G發展方面,還需要有一定的危機感。我們5G的技術領先優勢不是一個恆定的優勢,實際上是在你追我趕的一個過程中。因此需要大規模商用來不斷地完善我們的產業鏈,提升我們的技術,這樣才能加快我們5G的應用和使用。

目前運營商已經在大規模進行5G的項目招標。用戶方面,最新數據顯示,到2月底三家運營商的5G用戶已經突破3000萬,這為整個產業鏈發出明確的市場信號,將有助於加快對產業鏈上下遊的進一步技術、人力和資本投資,加強產品器件的成熟和性能的提升,對於推動5G更快的走進千家萬戶和各行各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另外對於5G的應用開發商來說,規模化的網絡部署和終端的日益成熟豐富,為他們的發展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之前調研的時候我發現,很多互聯網企業有發展5G應用的意願,但是沒有網就沒有辦法開發。把5G建設速度提前到三季度,對於解決這個問題很有利。當5G有一個比較成規模的網以後,企業才能有一個更好的應用開發和推廣的環境。這次疫情期間,像遠程辦公、視頻會議、在線教育這樣大流量的應用也都在快速的興起,這為後續5G應用的發展培育了很好的用戶和使用基礎。

主持人:相比於2003年非典,更多科技力量此次參與了防控,5G、大數據、AI、雲計算等新技術參與“臨床試驗”,相比其它技術,5G在抗疫過程中起到了哪些關鍵作用?

嚴茂勝:業內常說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目前5G我國是在引領地位,也因此受到國際比較大的關注。運營商對於5G有一個共識,就是其價值更多是體現在垂直行業上,是在以政府、企業為主導的B端市場。以全球最早規模商用5G的韓國來看,其2C市場對每個通信用戶貢獻的提升是有限的,大概不到10%。

5G在疫情期間起到較大作用主要還是因為其大帶寬、廣連接、低時延這三大特性。我認為,在這次抗疫中,5G主要在以下幾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第一個是線上會議。我們今天用騰訊會議開會,以前也有這種視頻會議,但是量遠遠比這個少。但是疫情期間,可以看到APP Store裡面基本上商業應用下載排行前五位的全是會議,包括騰訊會議。中國移動也有自己的內部會議系統——雲視訊,也是爆發式的增長,現在一天的會議時長相當與疫情之前一年的。以前一年大概是多少億分鐘這種量級,現在一天就超過10億分鐘,這種量級是非常大的。

第二個是遠程醫療。遠程醫療大家以前不會有明顯感受,感覺自己去醫院就行了。但是現在比如在救護車場景,在病人從家裡到醫院這個路途中,就能在救護車上實現上車即入院(遠程會診),在入院前就對病人有一個起碼的判斷,進行一些關鍵指數的采集,或者進行遠程救治,這對於院前急救黃金一小時而言意義非凡。

第三個就是5G紅外測溫,節後返程的人員特別密集,用傳統的測溫方式根本不可能,體溫計、額溫槍都會大大延滯人群。非接式、紅外快速成像、大概誤差只有0.1攝氏度的測溫技術是急需的。通過紅外設備部署,三站一場(火車站、客運站、地鐵站、機場)現場可以采集信息,通過5G技術可以把很多技術上傳到雲端,在雲端進行一些AI和數據處理。

第四個就是5G的無人配送和遠程作業。以前大家覺得無人駕駛、無人配送還比較遙遠,但疫情期間不鼓勵大家出門了,怎麽能實現一些有效配送?武漢就出現了無人物流車,包括馬路上有一些無人外賣車,掃碼就可以取飯。遠程作業未來在智慧礦山、智慧港口等領域也將實現更多應用。

第五個是5G的一個重要的技術叫邊緣計算的應用。特別是在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領域。最早自動駕駛都是單車智能,但是給車裝雷射雷達這些傳感器成本非常高,並且計算單元全在車上,無法遠端實現。但是通過5G和車路協同,可以把很多大數據傳到雲端在雲端計算,降低了本車單車計算的投入。對於很多緊急場景的,比如刹車、轉彎等等這種控制車的信息,邊緣計算可以把這種計算單元推到路的邊緣。比如就在這條路上,在幾十米、上百米的地方實現計算處理,而不是從深圳到北京的雲控平台,端到端的時延是沒法控制的。自動駕駛將是邊緣計算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會從單車智能向網聯式智能過渡,車肯定會做智能化改造,但一定要和網絡結合。

主持人:5G一直在質疑與期待中成長,疫情期間的應用究竟是“偽需求”還是具有破壁作用推動持續創新?如果是後者,5G應用創新最可能會在哪些領域迎來加速發展機遇?

羅露:從投資的角度我們會考慮三個問題:誰出錢?能出多少錢?出錢後錢流到哪裡去?基於這三個問題,整個5G投資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1:運營商建網運營商掏錢,投資機會主要看運營商的資本開支和結構,受益的主要是整個整個設備商產業鏈。

階段2:消費者出錢購買一些新型智能終端,還有一些應用和服務包括流量的支出。

階段3:5G未來最大的應用場景是在2B領域,各個企業、行業都會用5G去構築數字化升級的需求。

未來我們看到會出現哪些應用方向?從投資角度來講我們認為5G是從19模式到了91模式。5G之前的4G、3G、2G中90%的場景是給人用的,10%是給企業和行業用的,但5G正好倒過來了,90%是企業行業用的,10%是給人用的。未來我們認為去尋找這種殺手級的應用場景會分為兩個方向。

第一,雖然5G未來90%場景是給企業、行業用,但是第一波建網主要還是圍繞消費者的需求來建網。未來5G應用會非常多,因為5G將是整個新經濟時代跨行業的商業基礎設施,未來的所有應用都是基於它的三個特性(低時延、廣連接、超高帶寬)的組合,就像我們搭建積木一樣,有了一些基礎的積木,我們可以搭建非常多的組件。總體上來看,在2C這個領域,未來怎麽把5G超高帶寬、低時延的這些能力和消費者的具體需求進行結合,是非常重要的,要讓消費者願意去買單。我們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做體驗的臨界點。如果80%消費者都認為一個業務好用、可以用,而且願意花錢用,那這個業務我們就認為突破了體驗的臨界點。未來2C領域,就是要解決體驗臨界點的問題,讓用戶願意付費。

而2C領域未來5G怎麽去打造一些新商業模式?我們提出一個嗜好品經濟的概念。所謂嗜好品經濟的商業模式是什麽?舉個例子,很多消費者抽煙、喝酒,這個嗜好一開始接觸會有一些痛,但是接觸了之後消費者願意付費去買,因為這個已經成為他的嗜好品。所以我們認為未來的5G能否成功的關鍵還是看能否打造一些殺手級業務。比如說在2C領域,能不能打造出一些新的嗜好品出來,能夠解決消費者的一些問題。我們非常看好VR這樣的一些產業。

第二,我們覺得5G 90%場景是在2B領域。尤其是一些大顆粒行業,本身對5G有數字化的需求,包括能源、教育、製造、電力、交通、醫療這樣的一些行業。應用場景也包括一些大的場景,比如自動駕駛,包括聰明車、智慧路,也包括智能製造、無人工廠這些,現在疫情就是減少了我們線下操作的空間,那我們怎麽在這種突發情況下用數字化水準提升工業製造這一塊的水準其實也是未來一些大的方向。最近像華為這樣的廠商也在5G工業模組這塊做了一些新工作,推出了5G工業模組的中間件,類似在伺服器領域打造鯤鵬這樣的一個開放生態。我們認為隨著這些產業玩家的加入,未來比如在工業製造這個領域,也是一個比較大的能看到的2B場景應用的領域。

再比如在智慧電網領域,國家電網在標準這一塊做了很多投入,因為電網本身有海量的電力數據采集、配電自動化的需求,對低時延、廣連接這些技術有很大的需求,業務需求和5G是有一些相結合的地方。但是這個商業模式怎麽解決?未來切片化的網絡到底是誰來建?誰來運營?這個商業模式怎麽實現閉環?我覺得未來還有很多需要探討的地方。

俞一帆:目前騰訊在5G業務探索上大概分為兩個大的方向。一個是2C,一個是2B。在2C領域,會聚焦在雲化多媒體上,細分為雲遊戲以及4K高清視頻傳輸。在雲遊戲方面,5G現在給大家的一個體驗就是無線傳輸性能很好,但是從業務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的是端到端的質量保證,所以對於5G來說,它的網絡架構對雲遊戲、4K高清傳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過一些實驗驗證發現,邊緣計算對雲化多媒體來說是一個必選項。但是目前在互聯網業務架構和5G網絡架構的融合上還需要探索。

騰訊在2B領域目前聚焦在三個大方向,第一個是高清視頻製作,這個是和2C視頻領域的工作相呼應。我們發現5G大帶寬能力出現之後,可以有效提升影視製作效率。其中5G提供的超高速率無線上行數據傳輸能力會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第二個是5G車聯網,它在我們國家這次的新基建裡會發揮非常大的作用。因為不管是自動駕駛還是智能網聯目前在我們國家采取的是一種車和路相結合的技術路線。這方面相當一大部分工作會涉及到傳統鋼筋水泥道路的信息化改造。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就會涉及到怎麽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能力注入到傳統的路上,並且怎麽和5G網絡相結合?我們發現做傳統交通行業的人在5G時代對於擁抱數字化、信息化也是非常積極的,但是他們本身有一個很強的訴求,就是希望有關道路的數字化信息能得到安全保障。他們一方面希望這些道路的數據信息能通過私有化的方式在內部系統得到處理。另一方面又希望這些處理後的信息可以通過5G公有網絡推送給廣大車輛和乘客來使用。因此以車路協同為代表的車聯網是專網加公網的混合信息系統,要把它構建起來,就涉及到5G網絡架構怎麽適應這種新的業務形態。

第三個是工業互聯網。我們認為在5G時代,對於數字化業務來說,面向企業的服務會佔相當大比重。但其中存在非常大的挑戰,特別是面向工業製造領域的客戶。5G網絡是有一個大一統的標準來支撐的。雲計算平台也有一些相對比較統一的標準來支撐。但當我們拿著這兩套相對有統一標準支撐的系統來應對工業製造這種高度碎片化、定製化需求的業務場景時,就存在非常大的挑戰。很多工廠客戶會要求產線設備7×24小時工作,這時我們怎麽把5G的高速寬頻能力、超低時延能力注入進產線設備裡去,目前仍是個充滿挑戰性的任務。

現在大量在談5G新基建,其實從做數字化業務的角度來說,我們會把新基建的範疇看得更大一些,就是怎麽基於5G超強的通訊能力來構建數字化時代的業務生態。特別是為了應對5G在2B業務上面臨的挑戰,我們怎麽做才能提升生態的整體活力,從而降低2B業務開發者的門檻?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把5G的能力發揮出來。

主持人:在5G風口下,網絡連接從消費端向產業端“升級”,使得其連接的對象、技術都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您認為5G是否能夠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哪些重要啟示?

嚴茂勝:在疫情期間,可以看到大家辦公或者政務處理的方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疫情之後,如果我們把辦公、醫療、交通、安全、社區都納入城市管理的範疇來看,我自己的感受是數字化轉型還是要聚焦智慧城市。或者說疫情之後, 5G和新基建對中國智慧城市將會是一個重塑。

智慧城市的概念出現的比較早也比較泛化。十年前叫無線城市,這幾年偏硬體建設,很多城市政府機構建立了數據中心,但是卻普遍缺乏持續運營的概念,也沒有做到如何真正把數據結合起來。我認為5G和疫情的影響會把智慧城市推到一個更高的高度。

第一,在智慧城市建設的目的上可能要更突出。疫情之後,要加強它的使用和客戶屬性。某種意義上,智慧城市就像一個產品一樣,政府要讓智慧城市的產品好用管用,從管理的維度來講,我們能否把整個城市管理起來?從市民的角度來講,是否能給市民提供服務?智慧城市的目的要把它當作一個產品來打造。比如在公共衛生健康方面,疫情的追蹤涉及高鐵數據、刷碼商數據等等,這些數據能否聯繫起來,讓智慧城市解決疫情追蹤問題。再比如智能的社區管理,疫情期間還有一些小區使用用護欄攔防這種傳統方法,但在5G萬物智聯的時代,這些都可以做成智能化、可識別的,並且是基於系統的,是7×24小時的。

第二,在技術上要把5G和一些最新的信息技術結合起來。我們的理解主要還是5G+AICDE的概念,一個是5G的網絡,另外AICDE就包括AI,物聯網(IoT)、雲計算(Cloud)、大數據(Data)和邊緣計算(Edge)。通過5G的連接能力,把各個信息技術的效用最大化。比如雲計算,通過高的速率在雲端實現,通過雲控,同樣一個計算的大腦就可以實現對全省全市或者全國的控制。

第三,智慧城市的建設一定要把數據完全打通、持續更新、靈活使用。全國絕大部分城市的數據,實際上沒有打通,大數據部門也只是做了自己的一些數據,但是政府的各個門類,也包括各個商業企業,把所有的數據串起來才能有價值,整個智慧城市才能動起來。比如杭州在這次抗疫中做得比較好,實現了很多數據的共享,但絕大多數城市數據還是靜態的。我認為未來應該是信息資源共享,各個部門的組織協調一致,解決目前的數據權屬不清、管理體制混亂、共享難等歷史性問題。

總之疫情之後,智慧城市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莫文莉:5G作為新基建領域中一個基礎、支柱性的數字基建,我們相信它會為企業數字化打造一個雙贏的窗口。愛立信和ADL谘詢公司的全球研究報告指出,產業數字化相關業務未來幾年收入年增長率將達到13.6%,遠高於傳統通信業務1.5%的年增長率。到2026年,產業數字化的整體收入總額會超過3兆美元的水準,其中有20%,就是超過6000億美元會是由運營商通過5G所賦能產生的。因此,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業務收入將是運營商未來增量市場裡的主要潛在收入來源。而另一方面,當前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也是為5G技術和5G網絡提供了大顯身手的空間,因此會是互動互促雙贏的結果。

5G可能帶來的變化之一就是把運營商的網絡能力從消費級的網絡升級到生產級的網絡。那什麽是生產級?通常講生產級都會說是面向一個企業的生產運營。在最近的GSMA的全球企業調研中,有2/3的中國企業都表示說希望使用5G。但是企業為什麽會需求5G?他們是不是真的需要5G?或者說怎麽能夠讓5G真正的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效能?這樣的問題是需要真正深入到企業中去探索。

把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分成兩大維度理解,一大維度就是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化,這種數字化是提升客戶對產品的高品質體驗,提高企業的盈利。另一個緯度更大也更主要,就是在生產和運營管理過程中的數字化,通過整個生產運營的數字化去實現整個企業在運營層面的降本增效。以車企為例,德國的奔馳56號工廠佔地面積差不多二三十個足球場大,對於整個室內外網絡的覆蓋要求非常高,現在由成千上萬個Wi-Fi網絡進行覆蓋,如果由完整的5G企業專網進行部署以後,它就能夠實現整個生產系統和機器的通信,所有的機械臂、無人駕駛生產線的通信,以及每輛車的軟硬體預裝都能夠在一個統一高效的網絡下實現,這個對於整個企業的生產運營的數字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路徑。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核心,就是需要滿足各個生產和運營環節上不同的自動化乃至智能化的需求,包括數據的采集、傳送、處理到應用以及數據的安全保護,這樣一個過程我相信是離不開5G網絡的大帶寬、低時延和高可靠性。因此,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一方面是為5G的網絡打開了很大的空間,但同時也對於真正5G的技術和網絡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提出了很大的挑戰。用所謂生產級舉個例子,當你用家裡的網絡,不管是有線的網絡,還是手機,你在玩遊戲看視頻的時候,不一定覺得這個網絡有問題。但當你拿這個網絡開一個很重要的視頻會議,你可能就會覺得這個網絡不是很好用,更何況是用於不可間斷的生產運營的網絡。這個就是所謂的消費級的網絡和生產級的網絡,對於帶寬、時延、可靠性的要求是有非常大的差別。

我們相信5G網絡的優勢所在,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企業網絡都需要被5G所替代,關鍵是當一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碰到了現有承載網絡的真正痛點,比如有線網絡對於柔性生產的製約,Wi-Fi網絡對於全程全網以及可靠性的限制,非授權頻段專網在高品質無干擾需求上的差距,這樣一些短板正是5G的專網和切片技術能夠在生產領域展現的特點和優勢。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對於5G應用,對於運營商都是機會和挑戰並存,其中關乎整個生態鏈的上下遊各個層面的推進,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雲、邊緣計算等多項新技術的加入,對於技術創新和生態合作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只有整個生態系統精誠合作,共創共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乃至我們整個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才能向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

--END--

我好看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