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貴州遵義核桃壩:西部生態茶葉第一村

60年代以前的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湄江鎮核桃壩流行著這樣一句脫口說:「核桃壩,幾道彎,十年就有九年乾,頓頓吃的紅燒包穀飯,吃水都要翻幾座山,不少男的往外走,姑娘不願嫁進山。一年辛苦無收成,大田變成放牛山……」這是核桃壩村曾經貧苦落後的真實寫照。而今,通過「茶葉+旅遊」的模式,讓這個窮山溝搖身一變,成了「西部生態茶葉第一村」。

今天,核桃壩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種茶致富模範村,全村茶園總面積12000畝。現在,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茶、開茶廠或開店賣茶,還有不少村民創立了自己的茶葉品牌。2016年,核桃壩村茶葉產值達到2.24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6400元。

56歲的陳廷明從1996年開始接任村支書,已經在核桃壩工作了整整22個年頭。他介紹:「我們本村的茶葉產200萬斤以上,還有外鄉鎮的綠茶青要流進我們村加工。因為我們村的茶企業比較多,所以外鄉鎮的茶青也要進入我們村,大概就是300萬斤左右。」

近幾十年來,核桃壩村茶產業發生了巨大變革。今年,村民還拓寬,開始了紅茶的種植、生產、加工。此外,村裡還引入了農村電商,增加銷售管道;在茶園推廣鄉村體驗旅遊。現在的湄潭核桃壩村集賞茶、採茶、製茶、品茗為一體,茶葉飄香、山清水秀的環境引來眾多遊客,呈現了美麗茶鄉的新天氣。

陳廷明介紹:「去年的旅遊收入大概是1200多萬,今年預計可能增加三分之一。去年的(旅遊)人數大概來講,不完全統計接近7萬。到目前截止,我們的人數都已經超出了去年的數據。人流來了,經濟流來了,思想流來了,發展的態勢起來了。」

回憶引導村民投入茶產業的發展,幾十年來,陳廷明總結出了比較切實有效的經驗:「一是老百姓的思想觀念上,用核桃壩的效益,用核桃壩發展的歷史,要他們口服心服,首先是思想上,第二是從行動上,他們不懂的地方,技術的知道,品種的提供,這些都沒有問題。」

關於環境保護,陳廷明表態,「我們的森林禁止開發。 我們集中的規劃區裡,還有幾十畝的建設用地,我們完全不會破壞生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