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些人坐飛機就能見到,有些人要坐時光機才可以

世上的遺憾太多,你是否有因為沒有好好告別而無法坦然面對某一個人的離開?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又會怎樣好好地告別呢?

芭姐還記得大熱劇《想見你》中黃雨萱利用VR眼鏡和已逝的男友王詮勝再次重溫當時一起看演唱會的畫面。

而這樣的“重逢”方式,最近在現實中也出現在一位韓國媽媽張智星的身上:在女兒去世3年後,她終於和女兒在虛擬世界中再次相見。

3年前,她4歲的女兒娜妍因患白血病去世,而比“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更殘忍的是,3年來娜妍在母親的夢中過得並不好,這讓母親陷入深深的自責中。

得知此事後,韓國一家VR製作公司利用8個月的時間,分析了娜妍生前的照片、影片、表情、動作和聲音為她們設計了一場特殊的“久別重逢”,為母親彌補內心的缺憾。 而這個故事,也被韓國MBC電視台製作拍攝成一部紀錄片——《遇見你》。

一將VR眼鏡戴上,張智星便開始泣不成聲。

3年前因病去世的女兒娜妍就站在自己的眼前,穿著生前最喜歡的鞋,輕輕晃動身體,看著她的眼睛,說著“媽媽,你想我了嗎?”。

她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撫摸著虛擬的娜妍,訴說自己對她的思念:“娜妍你還好嗎”,“媽媽每天都好想你”,“媽媽好想抱一抱娜妍”。

看到這位母親顫巍巍地抱著一團空氣表達著自己的思念,現場的工作人員也不禁動情落淚。

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裡,娜妍帶媽媽來到了她現在的“家”。

天國裡,女兒有自己的臥室,還有一隻小獨角獸陪伴,餐桌上還擺著生日蛋糕。在這裡,張智星終於兌現了承諾,給娜妍補了一場7歲的生日會。

桌子上除了有蛋糕,還擺著娜妍之前說出院後一定要吃的蜜糕,而這個,是娜妍爸爸為女兒準備的禮物。

聽到張智星唱著生日歌:“祝我心愛的娜妍,祝你生日快樂,”,場外觀察的娜妍爸爸也止不住落淚。

在這次的生日會上,娜妍許了四個願望:“讓我爸爸不要抽煙了;哥哥與姐姐不要吵架;邵靜(妹妹)不要生病;還有,讓我媽媽不要再哭了”。

過完生日,娜妍摘了一束花送給張智星,跟她說:“媽媽看到了吧,我現在不生病了,媽媽現在不要哭了”。 張智星答應了女兒:“媽媽不會哭了,不想你了,但會很愛你、更愛你。”

經歷了短暫的相見,母女二人完成了最後的告別,娜妍也化作美麗的蝴蝶飛走了,而張智星也釋然說了一句:“一路走好”。

愛與被愛,想念和被想念,對於活著的人來說,好好地道別或許是寄托情感的最好方式。

芭姐看完簡直哭到不行,可沒想到,因為“二次告別”,這部紀錄片卻引發了一系列的爭議。

有些人認為,再一次的“遇見你”,無法觸碰、無法相擁,是非常殘忍的,它揭開了人們的傷疤,將那段悲痛的回憶擺在面前,這是對家人的二次傷害。

不難看出,這些評論多多少少都有點避諱死亡的意味。

其實,“死亡”,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詞匯,所有人都會面對,但所有人都諱莫如深。尤其是當它和我們最熟悉、最親近的人聯繫在一起,即使只是腦海裡的一閃念,都會有不寒而栗的感覺。

於是,我們拒絕面對死亡,不願與所愛的人告別,即使我們知道,逃避並不能改變至親離開的現實,也不一定能緩解生者的痛苦。

奇葩說曾討論過這樣一道辯題,“痛苦的絕症病人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我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聊到生死的話題,原本充斥著歡笑的現場,突然間變得莊重又肅穆。

蔡康永當時所說的一句話讓芭姐至今都記憶猶新,“告別變得很難,是因為中國人不太習慣練習這件事。我們都該學會練習告別,面對死亡”。

我們都期望健康平安,長命百歲,但其實每個人都知道的事實是:你我皆凡人,沒人能預測到未來和意外哪個會先到來。

因為缺乏對死亡正確的認識,我們往往失去坦然面對死亡的能力,這種缺失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很多活著的人都在遺憾沒能跟逝者好好告別。

“約定還在,可你再也不會出現了”

|@Memory

有一個異常疼愛自己的姥爺是什麽體驗?可能就是他愛吃草莓卻總把紅的給我;得知自己出國馬上買來地球儀、沒事就看看地球儀上中國與英國的距離;無論視頻通話中是不是我、總會念叨著我的名字朝著視頻擺手;在床頭前的紙上準確無誤地寫下我的生日...總以為我會陪你走很久很久,可就在那一天你突然從我的生命裡退場了...缺席了三年的生日,說好的要給你買的三層祝壽蛋糕,還有那句“生日快樂”,再也沒機會說出口了...

“如果思念有回音,希望它能代我說句對不起”

|@大甜甜本甜

小的時候我喜歡惡作劇,一次在姥姥家,我學著電視劇的橋段找番茄醬塗在臉上,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姥姥看到後當真了,衝過來試圖叫醒我,還大喊著我的小名。我意識到自己玩過頭了,趕忙睜開了眼睛…無論多少年後我想起這一幕仍然非常自責和羞愧,很想向她說句對不起…直到姥姥去世,這句話就變成了我多年的遺憾。希望姥姥在天上能聽到我的懺悔,我不該用性命開玩笑去捉弄一個長輩,請原諒一個無知的孩子犯下的錯,姥姥,對不起…

“還沒講完的話,還沒夠的擁抱,全部都停止了”

|@小熊餅乾

在上班期間接到爸爸的來電:媽媽上街買菜時遭遇車禍。當我趕到醫院時,媽媽沒有撐到我來到身邊就離開了。其實我還有好多話沒說,還有好多事情沒有陪她做...“我沒有媽媽了”,“我今天出門上班的時候還跟她吵架,但是我連一句對不起都還沒說就走了”,“我本來想趁她生日的時候帶她去北京看看的,我機票都買好了啊”...

“我曾以為還來得及的,但終有一天來不及了”

|@清風徐來

放假回來給爸爸買了一個剃須刀,他捨不得用,裝在盒子裡,放在沙發上,每天晚上回來用一次。他讓我在網上給他買一個魚竿,我還沒買..."爸爸只要你起來,你要什麽我都給你”。

“那個最熟悉的號碼,卻再也打不通了”

|@匿名

讀初二那年,媽媽叫我打電話給爸爸,我想等到下個禮拜再打也來得及,等我星期五回家的時候,才知道爸爸出車禍走了,幾天時間都不等我…那個號碼再也打不通了。

“最大的遺憾是不能跟你一起慢慢變老 ”

|@Lemon 檸檬

兩年前的那個凌晨,手機靜音沒有接到你的八個未接電話,而你就那樣離開了我和四歲的兒子。我一直在自責中度過,我想知道那個時候你想對我說什麽,你是不是也是帶著遺憾離開?這也是我的遺憾,最大的遺憾是今生不能與你一起慢慢變老…

我們對“敬畏死亡”熟稔得信手拈來,卻忘記了那些逝者在世的至親,也有選擇“二次告別”的權利。

電影《尋夢環遊記》曾經說過:人的一生要經歷三次死亡。

第一次,當你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第二次,當你下葬,這一刻你的身份將被這個社會所抹掉;第三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離去或者把你忘記,這一刻,你真正地死去。

其實,告別並不可怕,死亡也並不是永別,忘記才是。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與逝者好好告別,才能讓生者好好活著。

就像宮崎駿在《千與千尋》中說的那樣,“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芭姐曾聽說一個國外的民俗,當一個人去世後,所有家人會聚在一起,談論關於那個人的一切,好的壞的,談論三天三夜,三天過後就隻字不提,回歸到正常生活。

就像紀錄片《遇見你》中的媽媽張智星,在娜妍化成蝴蝶飛走的時候,鼓起勇氣說的“一路走好”,想來這也許是最好的告別方式了。

有時候,揭開傷疤是為了讓那些堵在胸口的遺憾有一個表達的出口。告別,永遠都不代表不想念,而是意味著要為了離開的人更好的生活。

董卿曾說過:“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而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告別”。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曼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