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都即將步入垃圾分類時代:垃圾分類沒有“乾濕垃圾”

文/界面四川 甘雅婷

今年7月1日,被譽為“史上最嚴”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在首日“大考”中,共開出了623張罰單。

如今,“強製垃圾分類”風正從上海刮向全國各地。住建部明確規定,包括四川成都、廣元、德陽在內的46個城市,在接下來18個月中,要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7月4日,成都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發布公告,公開征求《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修改意見建議。

草案頒布會給居民生活帶來哪些影響,成都垃圾分類有哪些嘗試?界面四川對成都部分小區,進行了實地探訪。

成都頒布“垃圾分類”草案

沙發、衣櫃等大件廢舊家具需要預約回收,部門未按規定投放垃圾可能被罰五萬以下罰款,產生生活垃圾的部門和個人需要交納費用……

《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頒布,將垃圾分類與人們生活更為緊密地聯繫到一起。

《草案》指出,生活垃圾擬分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四類。

《草案》第32條明確規定,產生生活垃圾的部門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應該按照規定投放生活垃圾。

對於生活垃圾的生產者,違反條例規定投放生活垃圾且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上兩百元以下罰款,對部門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此外,針對管理責任人、收運部門、轉運設施運營及處置部門、廚余垃圾處置、違規和違約責任、違反治安管理、行政處分方面,《草案》都有明確規定。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徐海雲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公眾尚未充分認識到垃圾分類工作的必要性,還需要加強引導。

“立法是為了更好地引導民眾去執行分類,而不是強製民眾進行分類。推進垃圾分類的關鍵在於,如何加強公眾主動分類的意願。公眾了解分類後的垃圾最終去了哪裡、如何再利用,將起到哪些生態效應和環境效應,才會感覺到主動分類的行為是有意義的。”他說。

成都的許多小區,早已有了垃圾分類箱的身影。位於青羊區的蓉西陽光小區就是其中之一。自去年3月份開始,小區中就設置了三個點位的垃圾分類箱。

7月4日上午,界面四川來到蓉西陽光小區,一走進大門,看到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垃圾分類的宣傳欄。靠近宣傳欄的位置擺放著小桌,負責該小區的垃圾分類引導員,正在向踐行“垃圾分類”的居民發放獎勵,獎品包括洗衣液、洗手液、肥皂、垃圾袋等生活用品。據了解,每周四、周五,引導員都會在小區裡進行這樣的獎勵發放。

來往詢問的居民大多年長,有的是再次申領二維碼的“老分類者”,有的則首次申領二維碼的新參與者。

“每一家用戶都可申請二維碼,將二維碼貼在垃圾袋上,分類放置於指定的垃圾箱中,分揀人員會掃碼統計,累計一定積分可換取生活用品作為獎勵。”垃圾分類引導員陳明元介紹。

界面四川發現,蓉西陽光小區的垃圾投放點放著四色不同的垃圾箱,灰、綠、紅、藍四種顏色的垃圾箱分別回收的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其他垃圾。雖然與上海垃圾分類的名稱不同,但陳明元透露,實際分法是相同的。

距離蓉西陽光小區不遠的佳兆業廣場小區,自去年5月份開始,也有了智能垃圾投放裝置。每家每戶都可以申請一個二維碼,掃碼開箱投放垃圾,通過積分獲得獎勵。

所謂“智能”,佳兆業廣場小區垃圾投放裝置,垃圾袋無需貼二維碼,通過每家每戶申領的二維碼可“掃開”垃圾箱,即時投放。垃圾箱下有設置鎖,只有垃圾引導員和垃圾收運分揀員等有開鎖權限。垃圾箱上還設有指示燈,當垃圾箱滿時,則會亮紅燈提醒。據陳明元介紹,目前小區“垃圾分類”的參與居民很多,申領垃圾分類二維碼的住戶超過了90%。

家住佳兆業廣場小區的李奶奶,是垃圾分類的忠實踐行者。“分類投放垃圾利於環保,我們支持!不過年輕人工作比較忙,老年人參與得積極些。”

在成都高新區,試點推行了餐廚垃圾就地一體化處置,實現餐廚垃圾“就地收集—就地處理—就地轉化—資源回收”模式。

此外,“垃圾銀行”在成都天府新區永興小學“開張”。學生們將生活垃圾“存入”銀行後,還能零存整取”,從銀行裡換取作業本、筆和多肉盆栽。

今年5月,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服務中心成立,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全國首批、西部率先成立的地方性專業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機構,負責擬訂和宣傳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地方性法規規章;承擔生活垃圾分類監督管理等工作。

這些都是成都“迎接”垃圾分類的縮影。

中國“垃圾分類”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57年。那時,北京市率先提出“城區將分類收集垃圾”的構想,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廣州、深圳、廈門被確定為全國首批8個垃圾分類試點收集城市。

事實上,國內最早將生活垃圾分類正式納入立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就是廣東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而早在2011年,廣州市頒布了《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

借助互聯網,廣東垃圾分類的效率進一步得到提升,先發優勢明顯。

在中山,帶有二維碼的可降解垃圾袋讓市民自覺投放垃圾,“互聯網+垃圾智能分類”方式也在探索中,此外,前端環節推出了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系統,該系統主要由禮品兌換機、垃圾袋自動分法機、垃圾分類收集設備等部分組成,憑借居民卡或手機APP,市民可以領取可降解垃圾袋。

同樣走在立法前列的,還有廈門。2017年8月,廈門審議通過《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2018年4月,對不進行或不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的市民開出首張個人罰單。

在今年第一季度,住建部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分中,廈門以83分的總分與上海市並列第一。這是廈門連續4個季度總分排名全國第一。

與廣東一樣,廈門也借助“互聯網+”進行垃圾分類和數字監管。

以破解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難題為例,廈門運用數據庫傳感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接入廈門市餐廚收運車、餐廚垃圾桶RFID卡信息和餐廚垃圾產生部門的數據信息,使得廚余垃圾在產生、回收、運輸、處理流程都受到信息化監管,未來可能實現垃圾收運的網約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