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行數字貨幣替代紙幣 離我們普通人還有多遠?

  央行數字貨幣替代紙幣,離我們有多遠?

  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不僅改變了現有的金融業態,還將在貨幣領域掀起顛覆性的改革。隨著央行數字貨幣研究的不斷深入與應用技術的成熟,甚至有人提到了數字貨幣取代紙幣的可能性。

  2018年3月28日,人民銀行召開2018年全國貨幣金銀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指出,“穩步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研發。”4月3日,央行公布的一篇工作論文中也提到,“央行數字貨幣有利於負利率政策的實施。”

  央行數字貨幣與非法定數字貨幣有何不同?未來的錢又會是怎樣的呢?數字貨幣會否取代紙幣?近年來,隨著區塊鏈的火爆,令市場對央行數字貨幣多了一份遐想。

  新京報記者 宓迪

  新京報編輯 陳莉

  央行數字貨幣與比特幣等有何不同?

  “在概念上來講,大家頭腦當中的數字貨幣概念都是不一樣的,央行用的研發的名字叫”DC/EP“,DC,digital currency,是數字貨幣;EP,electronic payment,是電子支付。” 央行前行長周小川在兩會發布會上表示。

  他明確指出,研究數字貨幣本質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統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同時也必須考慮安全性和保護隱私。

  “這幾項東西既可以是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或者是分布式記账技術、DLT為基礎的這種數字貨幣,也可以是在現有的電子支付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技術。”周小川當時表示。

  記者留意到,此前有關部門人士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不等於央行數字貨幣的看法,如2016年周小川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央行數字貨幣“一開始就與比特幣的設計思想有區別”。

  而據媒體報導,在去年10月國際電聯第一次法定數字貨幣焦點組工作會議上,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發表演講指出,比特幣的價值來源目前來看以投機因素居多,無價值錨定。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法定數字貨幣以國家信用為價值支撐,有價值錨定,具有非法定數字貨幣無法比擬的優勢。此外,法定數字貨幣有信用創造功能,從而對經濟有實質作用。

  如何改變支付模式?

  姚前曾在《數字金融12講》一書中解讀,數字貨幣本身就是貨幣,傳遞的是價值本身,這意味著其流轉可以把後台清算、結算的很多環節都省掉。

  此外,他在去年的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年會上還提到,法定數字貨幣可以充分利用先進數字技術,加大金融服務對農村、偏遠地區、弱勢群體的覆蓋,為這些受限人群提供一系列合宜的、負責任的金融服務,包括支付、轉账、儲蓄、信貸、保險、證券、金融規劃和账戶報表等。

  李虹含認為,在微觀層面上,法定數字貨幣可通過實現點對點交易,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運作效率;在巨集觀層面上,法定數字貨幣對於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應量和基礎貨幣的測算將更為精準,所以其對貨幣政策的實施是有利的。

  500金研究院院長肖磊向新京報記者分析指出,對於消費者來說,數字貨幣是一個新的支付中介的改變,原來大家都用紙幣支付,同時會用刷卡或銀行轉账,後來有了移動支付、微信和支付寶等,實際上改變了大家的消費支付習慣。數字貨幣有一套完整的支付模式,會對承載終端和具體的形式都帶來新的變化,比如每個人的手機裡,可能需要裝一個線上錢包,如果是大額支付,可能需要配備一個硬體錢包,用來保管數字貨幣和線下大宗交易支付。

  老百姓有何影響?

  央行數字貨幣對消費者有什麽影響?有專家指出,電子支付方式必須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及銀行账戶體系,而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有可能使中間環節減少,從而帶來風險和費用的下降。

  此外,央行數字貨幣對紙幣的影響也是關注的焦點之一。“應該說,數字貨幣的發展具有技術發展上的必然性,未來來講可能傳統的紙幣、硬幣這種形式的東西會逐漸縮小,甚至可能有一天就不存在了,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周小川此前在2018年兩會記者會上直言。

  肖磊向新京報記者分析,對於區塊鏈行業來說,央行的數字貨幣,可能給諸多的區塊鏈資產進行定價交易,一部分對虛擬貨幣的需求,就會轉移到對央行數字貨幣的需求,區塊鏈行業會更理性的發展技術,而不是一味的追逐炒作虛擬幣價。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眼裡,可以預見,央行數字貨幣的探索與發行,是個漸進的過程,短期內不會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產生大的影響。中長期來看,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引入,會改變貨幣傳導的中介和機制,根本上改變支付的模式,對於支付行業而言,會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要求支付機構與時俱進,同步探索新技術、新模式下,如何轉型來繼續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薛洪言認為,央行數字貨幣短期內推出的可能性不大。就中國市場而言,支付的電子化已經走在了前列,由此引發的一些潛在問題仍在消化和規製中,需要一定的時間,並無必要在短期內再次推出具有重要影響的新模式、新機制。

  還有多少路要走?

  國際清算銀行在今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儘管央行數字貨幣在某些情境下可能作為現金的替代品,中央銀行在引進央行數字貨幣的過程中,不得不確保其滿足涵蓋洗錢、稅收制度等方面的要求,而一個匿名性的央行數字貨幣系統則會帶來更進一步的要求和挑戰。

  “在整個過程中,要注意整體的金融穩定、防範風險,同時數字貨幣作為貨幣來講,要保證貨幣政策、金融穩定政策的傳導機制,同時要保護消費者。有一些技術方案有可能冒的風險太大,結果出問題的時候使消費者受損失。特別是對大國經濟來講,我們一定要避免那種實質性、難以彌補的損失,所以要慎重一些。在這個過程中要經過充分的測試、局部的測試,可靠了以後,再進行推廣。” 周小川此前指出。

  此前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姚前曾表示,安全性是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設計的重點。如就數字貨幣本身的設計而言,將充分運用密碼學理論和技術進行保護,安全性強;而在數字貨幣的支付交易方面,將建立涵蓋底層硬體安全、終端應用安全、通信安全、場景安全和平台安全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支付安全可信保障體系,此外安全性還體現在用戶隱私保護、數字交易監管這些方面。

  事實上,目前熱炒的區塊鏈技術背後的風險近來已越來越得到關注。在此前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舉辦的“區塊鏈發展應用業務研討會”上,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就指出,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中,需探索解決包括隱私保護、更新修複機制等問題。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