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改造儲秀宮:慈禧太后的“裝修大計”與巔峰之路

在今天紫禁城的東西六宮中,有一個院落總是遊人如織、人山人海,這就是儲秀宮。儲秀宮之所以受參觀者青睞,不僅因為這裡有著故宮博物院頗具特色的陳列方式——原狀陳列,也因為這裡曾經的主人——慈禧太后實在太過有名。如果在紫禁城內挑選一處與慈禧關係最密切的建築,那麽非儲秀宮莫屬。在這裡,慈禧完成了身份等級的飛越,也到達了權力的巔峰。

儲秀宮:慈禧之前的歲月

同東西六宮的其它建築一樣,儲秀宮院落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壽昌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壽昌宮更名為儲秀宮。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軍推翻明王朝,並佔領了紫禁城。不過好景不長,李自成的“皇帝夢”隻做了一個月,就被揮師入京的清軍擊破了。他臨行前的一把大火,使紫禁城諸多宮殿受損,儲秀宮也未能幸免。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儲秀宮與東西六宮中靠近中軸線一側的其它宮殿一起,進行了重修。總的說來,在清代前中期,儲秀宮並無太知名的後妃居住,唯一有名氣的便是嘉慶帝的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她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便進入潛邸,成為嘉親王永琰的側福晉。永琰即位後,鈕祜祿氏成為貴妃,居住在儲秀宮。在當時的皇后喜塔臘氏於嘉慶二年(1797年)病逝之後,鈕祜祿氏先被晉封為皇貴妃,後在嘉慶六年(1801年)被冊封為皇后。鈕祜祿氏曾照看嘉慶帝次子綿寧,並在嘉慶帝去世後大力推舉綿寧,因此綿寧始終視她如生母一般,對其倍加尊敬。

從蘭貴人到懿貴妃

原本還算平靜的儲秀宮,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初十,葉赫那拉氏出生於北京劈柴胡同,其父親為時任吏部二等筆帖式的惠征。鹹豐二年(1852年)五月初九,葉赫那拉氏經選秀進入后宮,被封為蘭貴人。兩年後,她被晉封為懿嬪。鹹豐六年(1856年),懿嬪為鹹豐帝生下皇長子(也是鹹豐帝後來唯一的兒子)載淳,這直接改變了葉赫那拉氏之後的人生。很快她便被晉封為懿妃,並於不到一年後又被晉封為懿貴妃。在清代的後妃等級制度中,葉赫那拉氏從第六等的貴人升至第三等的貴妃,只花了不到五年的時間,這個速度相當之快。清代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皇后尚在,一般不設皇貴妃。在葉赫那拉氏從蘭貴人晉升到懿貴妃的這幾年,鹹豐帝的皇后鈕祜祿氏(即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始終都在,也就是說,當葉赫那拉氏成為懿貴妃時,她已成為后宮中僅次於皇后的“二號人物”,這等身份何其了得!

在慈禧的這一“成長期”,她的居住地點始終是儲秀宮。檔案中記載:“(鹹豐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儲秀宮交出一人,在蘭貴人位下當差”即可證明這點。紫禁城東西十二宮在鹹豐中晚期以前尚保持著完整的規製,每一“宮”即是由宮門、影壁、正殿、東西配殿、後殿、東西配殿、耳房及井亭所組成的封閉的兩進式院落。這其中,正殿一般用作禮儀與受賀,不用作居住,真正居住的地方在後殿及東西配殿。而根據檔案記載,鹹豐六年(1856年)葉赫那拉氏誕下載淳時,其地點是在儲秀宮後殿思順齋。在西六宮東北角的這個院落裡,慈禧完成了身份的蛻變,儲秀宮成了慈禧一生中至關重要的地方。

改造儲秀宮

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奕詝去世,其獨子、6歲的載淳繼承皇位,年號同治。作為年幼皇帝的生母,慈禧以聖母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同慈安皇太后鈕祜祿氏共同把持朝政。為了能夠方便在養心殿聽政,慈禧和慈安分別居住在養心殿後殿西側的平安室(光緒年間更名為燕喜堂)和綏履殿(光緒年間更名為體順堂)。後來,慈安太后移居東六宮之一的鍾粹宮,慈禧太后則移居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僅19歲的同治帝載淳去世,其4歲的堂弟載湉成為了清王朝的又一位幼年君主。而慈禧、慈安也再次開始了垂簾聽政的生涯。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遂一人獨攬朝政。截止到光緒十年(1884年)前,慈禧始終居住在西六宮的長春宮。

光緒十年(1884年)十月十日是慈禧太后五十歲的生日。為慶祝自己的五十大壽,已經權傾朝野的慈禧在一年前便做出了決定:將自己曾居住過的儲秀宮院落,連同其南面的翊坤宮院落一並進行改造,並將儲秀宮重新用作自己的寢宮。為此,她下令拆除翊坤宮後殿及儲秀門,並在其舊址上興建一座穿堂殿——體和殿。由此,原本是兩個獨立院落的翊坤宮和儲秀宮,成為了相互連通的四進院落。翊坤宮正殿成為慈禧接受朝賀、舉行典禮之所,穿堂殿體和殿成為慈禧的外書房和用膳之所,儲秀宮正殿成為慈禧平日起居和就寢之所,儲秀宮後殿則成為慈禧觀戲之所(張淑嫻:《權力與藝術——考察慈禧居室空間的內簷裝修》)。而儲秀宮正殿前廊、東西配殿前廊以及體和殿後廊相連通,構成了整院的四面回廊。不僅如此,儲秀宮的後殿——慈禧當年誕下同治帝的思順齋被更名為麗景軒,後殿的東西配殿則被更名為鳳光室和猗蘭館。

中國古代宮殿建築歷來講究“前朝後寢”的格局,放眼紫禁城,外朝三大殿與內廷後三宮、未改造前的東西六宮前殿與後殿,都可以稱得上是“前朝後寢”模式。只不過,後者是將東西六宮中的某一院落作為其考察範圍,而前者是將整個紫禁城四至作為其考察範圍。從這種意義上講,慈禧對翊坤宮、儲秀宮院落的改造,倒是仍舊延續了“前朝後寢”這樣一種模式。只不過,這一次她打破了東西六宮的傳統建築規製,將原本封閉的后宮院落打通,使得“前朝後寢”的範圍也得以擴大。值得一提的是,慈禧並非第一個對西六宮進行改造的人。早在鹹豐九年(1859年),她的丈夫鹹豐皇帝便將西六宮偏西南的兩個院落,即啟祥宮院落和長春宮院落打通。他拆除了長春門,將啟祥宮後殿改造為體元殿,並將啟祥宮前殿改造成一座屋宇式大門——新“長春門”(劉暢、王時偉:《從現存圖樣資料看清代晚期長春宮改造工程》)。由此,長春門、體元殿、長春宮和長春宮後殿成為了連通的四進院落,它們正是遵循著“前朝後寢”的格局。儲秀宮的改造其實就是“長春宮模式”的翻版,她要比照丈夫鹹豐帝的規模與格局來布置自己的宮殿。此時,對處於人生權力頂峰的慈禧來說,她正在用這樣一種方式盡情向外界展示著自己(張淑嫻:《權力與藝術——考察慈禧居室空間的內簷裝修》;楊文概:《奕詝並長春宮啟祥宮為一宮的前因後果》)。

可見,經過鹹豐帝和慈禧太后的兩次大規模改造,原本規製完備的西六宮,實際上已經成為“兩宮+兩四進院”的配置了。而在四進院核心的儲秀宮,發生的變化還不止於此。

儲秀宮內外

據檔案記載,改造儲秀宮,朝廷一共花費了六十三萬兩白銀。而改造後的儲秀宮,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都深深打上了慈禧的“印記”。今天來到儲秀宮參觀的人們,還可以親身領略到儲秀宮當年改造完畢時的情景。

儲秀宮院內有銅鹿一對、銅龍一對。鹿與祿諧音,是帶有吉祥寓意的陳設。而龍這一屬陽、本為皇帝專屬的陳設竟然出現在這裡,足見慈禧太后是怎樣的一種心態。連同翊坤宮前的銅鳳與銅鶴,這些露陳文物均製作於光緒九年(1883年)。儲秀宮外簷以“福”、“壽”為主題。其風門與內門均為楠木雕萬字錦底,上有五蝠捧壽和萬福萬壽圖案。窗則為萬字團壽紋步步錦支摘窗。奢華的材質,鮮明的主題,一切都是為了慈禧太后的五十大壽而準備。

走進宮內,儲秀宮的內簷裝修和室內陳設更加讓人歎為觀止。明間後部放置了一座楠木雕萬福萬壽裙板鑲玻璃罩背,其前設有地平。地平上為紫檀木雕花嵌壽字鏡心屏風,屏風前擺著寶座,寶座上方鋪明黃色坐墊、迎手,還放置著白玉如意及紅珊瑚唾盂(胡乃琴:《儲秀宮與體和殿》)。寶座前為腳踏,其旁則為一對宮扇。宮扇前有紫檀香幾,上置筒式盆景。明間屋頂下方懸掛著福壽題材的宮燈,這裡是慈禧接受朝賀、進行儀式之所。

明間東側裝有兩槽花梨木隔扇,每槽各八扇。其隔心為白素玻璃,內鑲有臣工書畫。隔扇下為裙板、絛環板,上面的圖案以竹為主(禾雲:《蘭夢依稀儲秀宮——儲秀宮內簷裝修賞析》)。隔扇也稱為碧紗櫥,是清宮室內裝修中分隔不同房間時經常用到的“隔斷”。每扇隔扇的上下都有轉軸,可以方便安裝與拆卸。隔扇東側為儲秀宮東次間,這裡是慈禧太后的日常起居室。室內北側裝有花梨木透雕竹枝落地罩,罩內緊挨北窗的位置為一翹頭案,上有象牙龍船、象牙鳳船、紅珊瑚盆景,其前方則擺放有桌椅,兩側還有多寶格。罩外擺放一對七寶燒瓶和一對半圓形案。東次間南沿有炕,炕桌置於炕的中央。碧玉海晏河清蠟燭台、蠟燭以及唾盂分別陳設於炕桌之上。

東次間與其東側的東梢間用花梨木透雕葡萄纏枝落地花罩相隔開。其中間中空,以便來往行走,兩側開洞窗則恰好形成借景(禾雲:《蘭夢依稀儲秀宮——儲秀宮內簷裝修賞析》)。從東次間到東梢間,使用落地花罩用作過渡,顯得輕鬆活潑了不少。東梢間內靠北側為花梨木透雕纏枝葡萄紋八方罩(陸燕貞:《儲秀宮》),八方罩與北牆內隔出一隱秘空間,內懸幔帳,並設有平頭案、漆盒和掛屏,這裡是慈禧供佛之處。八方罩外放置了兩個紫檀木繡墩,十分精美。東梢間南沿同樣有炕,其上擺有炕桌。整個室內東壁下放置一翹頭案,其上陳設象牙塔兩座、英國製小鍾,其下陳設銅鎏金炭盆。東壁上張貼著“錫羨增齡”貼落,也是與福壽主題相關的裝飾。

儲秀宮明間西側裝有同東側相似的隔扇,只不過其裙板和絛環板上的圖案為蘭花。隔扇西側為西次間,這裡是慈禧太后的起居室,她經常在此休息。其南北窗下均設炕。北炕前有花梨木雕梅花落地罩,炕上擺放一百寶嵌漆炕桌,窗前還有一對平頭案,其上陳設著文房四寶、插屏等。北牆上有一對壁瓶,內插鮮花。炕的兩側還各有一對博古紋立櫃,十分富麗堂皇。落地罩前,西側擺放一隻瓷缸,據曾經在此服侍過慈禧太后的宮女回憶,這是過去儲秀宮內盛放時令水果以保持室內香味用的(金易、沈義羚:《宮女談往錄》),東側則擺放著一面容鏡。南炕中間同樣擺著炕桌,上面陳設有畫琺琅食盒。

最為精彩的內簷裝修與陳設還要數西梢間。西梢間和西次間為一道門窗隔斷,其中間為曲尺門,兩側則為玻璃檻窗。人雖然在西梢間,但透過玻璃卻可以看到西次間的一切。而從西次間走到西梢間,又必須要經曲尺門向南稍稍“迂回”。可以說,這處隔斷是既“分隔”,又“不斷”,它將禮製性、實用性與裝飾性相結合,是儲秀宮內簷裝修的點睛之筆。而之所以將這個隔斷做的“明暗、虛實結合”,完全是因為西梢間是慈禧太后的寢室。西梢間北側安有硬木雕子孫萬代葫蘆炕罩,床框張掛有藍緞繡藤蘿幔帳。床上則安裝紫檀木框玻璃鑲畫橫眉炕罩,裡面張掛有緞面綢裡五彩蘇繡帳子。床上則鋪滿了各式綢繡的龍、鳳、花卉錦被(陸燕貞:《儲秀宮》)。炕前有描金漆臉盆架和臉盆。西壁前擺放著翹頭案,其上有太平有象盆景及西洋鍾表。西梢間南側為炕,炕上西側炕幾擺著十八世紀英國製帶自鳴鍾梳妝盒,東側幾上則陳列有牙雕妝奩。整個西梢間裝修細致、陳設華麗,是慈禧太后打造的一個相當精彩的空間。

細究儲秀宮室內裝修所使用的種種圖案,可以明顯發現,其主題均與福壽有關。使用葡萄、葫蘆紋,意在取葡萄、葫蘆象徵“子孫萬代”、“多子多福”之義。使用竹、壽,喻義為“祝壽”。使用蘭、石,喻義“宜男宜壽”。同時,蘭又與慈禧初入宮時封號“蘭貴人”相對應,遙想當年慈禧正是在儲秀宮生下皇子,得到晉升,慈禧對於“蘭”自然是情有獨鍾。而慈禧在儲秀宮內簷裝修中,非常追求木材的品質。她並沒有使用清晚期常用的楠木、柏木,而是幾乎全部採用花梨木。花梨木雖無紫檀、黃花梨珍貴,但在當時同樣屬於較為珍貴的硬木材料,其色澤沉著,能夠達到紫檀的一定效果(張淑嫻:《權力與藝術——考察慈禧居室空間的內簷裝修》)。考慮到晚清紫檀稀缺,能夠用上花梨木,已實屬不易。總的說來,在裝修方面,慈禧喜歡使用優良材質,喜歡鑲嵌珍稀的玻璃,喜歡開敞空間,喜歡用各式天然式罩,還喜歡使用吉祥花鳥、福壽紋樣(張淑嫻:《權力與藝術——考察慈禧居室空間的內簷裝修》)。相比起傳統意義上的清代太后,慈禧絕對是個個例。“與皇帝比肩”,這才是慈禧太后在進行儲秀宮內外簷裝修時所思與所想。

再看儲秀宮的整體陳設,則是既彰顯禮製,又崇尚生活。明間作為禮儀之所的地位突出而重要,兩次間則相對私密,其用作起居之地,內部陳設也多是生活用具。兩梢間最為隱秘,其各自北側又用罩的方式再分隔出最為核心的空間,即西梢間慈禧的寢床與東梢間慈禧的佛堂。從中到邊,主次分明,其陳設的側重也必然分明。其實,早在乾隆時期,紫禁城內的后宮陳設曾有嚴格要求:“凡十二宮,各設三屏峰照壁一座,地平一分,隨氈寶座一分,隨褥銅爐瓶一分,隨香幾一對,銅甪端爐一對,隨香幾一對,銅垂恩香筒一對,銅火盆一對,大櫃一對,大案一對,隨陳設六件”(章乃煒:《清宮述聞》)。然而,也就是在慈禧太后當政時期,她打破了祖製,將個人意志深深融入到東西六宮的陳設之中。

匾聯的世界

除去內外簷裝修和陳設,整個儲秀宮院落最為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室內室外那數不清的匾聯了。

東西六宮正殿內匾額的陳設曾在乾隆六年(1741年)進行過規範。當時乾隆帝要求,各宮正殿均懸掛禦製匾,每到年節時還要懸掛宮訓圖。儲秀宮當時懸掛的是“茂修內治”匾,東壁懸掛的是西陵教蠶讚,西壁懸掛的則是西陵教蠶圖。西陵氏為黃帝之元妃,傳說她教會婦女養蠶製絲,後世尊稱其為“先蠶”。乾隆帝正是以此來教導后宮妃嬪們崇尚美德,遵守婦道。

不過,這樣的格局,隨著慈禧登上權力的巔峰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改造儲秀宮時,慈禧將乾隆帝的禦筆“茂修內治”撤掉,換上了自己題寫的“大圓寶鏡”。所謂“大圓寶鏡”,也即“大圓智鏡”,這是佛所擁有的可以洞察一切的智慧。慈禧以此來比喻統治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可以洞察一切。匾額上方鈐有慈禧的三枚標誌性印章,即“慈禧皇太后禦筆之寶”、“數點梅花天地心”及“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除去這塊匾,儲秀宮內還懸掛有慈禧自題的“鏤章霞布”、“蕙風蘭露”、“仁洽道豐”、“貴壽無極”、“觀象通乾”、“榮鏡無外”、“仁智之居”,以及大臣梁耀樞題“道志和聲”、“順時施宜”,潘祖蔭題“履端舉正”、“雲霞煥彩”等匾(李文君:《紫禁城八百楹聯匾額通解》)。其義或為慈禧賀壽,或為歌頌其功德。

相比於室內,儲秀宮院內其它區域的匾聯數量更為龐大,這裡儼然就是一個匾聯的世界。儲秀宮前廊柱有聯:“百福屏開,九天迎瑞靄;五雲景麗,萬象入春台”,全聯一派盛世太平、普天同慶之景,可在內憂外患的當時,真實的情景又怎會是如此呢?儲秀宮前廊東側有慈禧題寫的匾額“規天矩地”及楹聯“日映東方,光華被藝圃;源流北海,沆瀁挹文瀾”。與其對稱的西側有慈禧題寫的匾額“乾坤經緯”及楹聯“就日瞻雲,梯航群介壽;軒鼓鼚舞,衢壤遍熙春”。一邊是“規矩、天地”,另一邊是“乾坤、經緯”,毫無疑問,慈禧這是在彰顯自己的權力,強調自己如君王一般的地位。而兩副楹聯下來,則既是渲染皇權至高無上,又是描寫百姓載歌載舞,慈禧的心境在這裡不言而喻。再順著儲秀宮院內的圍廊,還能夠看到“吉星炳”、“輝吉耀”、“蓬島春”、“錫吉祥”、“翼瑤光”、“漱芳潤”、“揚緝熙”、“永春暉”、“調元氣”等匾,它們的主題也無外乎是為慈禧祈福祝壽。儲秀宮內外的匾聯,加上圍廊壁上諸多臣工撰寫的《萬壽無疆賦》,共同構成了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全部都是以貴壽無極、江山永固為主題的華美辭藻。物以載道,這就是慈禧想要表達的思想。

經過改造,儲秀宮成了慈禧的居所,她在這裡度過了十個年頭。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60大壽時,她又移居至修葺一新的寧壽全宮中的樂壽堂。原本是乾隆預留的歸政之所,成為了慈禧晚年的居住地。在這個縮小版的“前朝後寢”宮殿群中,她又一次突破了后宮的限制,彰顯了自己的權勢(張淑嫻:《權力與藝術——考察慈禧居室空間的內簷裝修》)。

儲秀宮的最後一位主人,是末代皇后婉容。民國十一年(1922年),婉容嫁給溥儀,住進了遜清小朝廷內的儲秀宮。居住期間,她曾將這裡進行局部拆裝(朱雅娟:《故宮博物院的原狀陳列》)。如:將原先西梢間的炕罩和寢床全部移至東梢間,將原先東梢間的八方罩移至西梢間等。上世紀60年代,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依據檔案和時人記敘,又將儲秀宮的原狀恢復到慈禧五十大壽之時,這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儲秀宮。

毫無疑問,儲秀宮六百年歷史中,慈禧太后是對這裡影響最大的人。當一個個歷史人物、一場場歷史事件已經離我們遠去的時候,通過今天儲秀宮的陳設、裝修及匾聯,我們依然能夠勾連起那些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