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貓奴經濟學背後:寵物市場整體規模已經接近2000億

撰文 |房煜

文內圖片來自虎嗅

某天快下班時,我的朋友圈突然出現了這樣一條消息,一位養寵物的朋友直接發朋友圈抱怨說:“為什麽同事A可以回家陪孩子,而B不能回家去遛狗?”

如果倒退十年,這樣的言論估計會被噴死吧。這讓我想起很多年以前,我的貓在一個夜晚去世了,第二天我無法上班,臨時請假把貓埋在了院子裡。我付出的代價是:被記曠工一天,全公司通報批評。

而多年以後,當有人把寵物視為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時,很多人已經不會再感到奇怪。就像一個朋友說道:“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不是男人和女人,而是養寵物和不養寵物的人。”

當養寵的人越發重視自己身邊這邊不會說“人話”,只會喵喵叫或者汪汪汪的小動物時,這些小家夥們正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光裡,它們會有漂亮的貓砂盆,各種各樣的玩具,豐富口味的乾糧以及罐頭。很遺憾我的小貓沒有活到現在,它不知道人類在用科技裝點自己生活的同時,也把它們的世界變得無比炫酷。

雖然這有些許人類自大的投影,比如那些價格不菲的貓咪自動飲水機。據說貓咪喜歡流動的水源,不過也不一定,一位朋友給自家的銀漸層買了自動飲水機,不想主子不喜歡,沒過幾天飲水機便身首異處,水撒了一地。還有人花了數百元買了號稱可以紅外線感知、自動鏟屎的貓砂盆,但是因為噪音太大(機器自身的響動和貓因為好奇帶來的噪音),主人最終拔了電源插頭,讓它變成了一個平庸的大號貓砂盆。

不要嘲笑自動貓砂盆和自動飲水機!這只是正在發生的寵物經濟千億世界的冰山一角。根據狗民網的《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中國已經產生了龐大的養寵人群(見下圖):

7300多萬的養寵用戶、5000多萬隻寵物狗和4000多萬隻寵物貓,一起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而且還在迅速增長的市場。據統計,2018年,貓狗消費者單隻消費金額為5016元。這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一家人如果有兩隻寵物,一年花費在寵物身上的錢已經跨過萬元門檻。

青山資本的投資總監艾笑從2012年就開始關注寵物市場,是國內最早專注於寵物市場的投資人之一,代表項目為pidan和汪仔飯。她對虎嗅表示,“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寵物賽道是近幾年眾多細分消費賽道中增長最快的之一。”根據青山資本的研究,2015年寵物市場已經達到1000億左右的規模,之後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長。2019年最新數據顯示,寵物市場的整體規模已經接近2000億。“中國的寵物貓狗的數量,實際上已經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的人口數量。”

百花齊放的含義之一,由於門檻不高,可能你身邊就有幾個朋友正躍躍欲試,準備進入這個行業,或許是做個小生意,或許是準備創業大乾一場。也有一些企業看到商機,準備進入這一領域。據了解,一家知名日化企業正在招兵買馬,進入寵物洗護用品領域。在廣東,一位做了多年動保生物製藥企業家,正在計劃進入寵物經濟領域。

知情人士透露:該企業本身有二十多年深耕動保醫藥的經驗,擁有技術和產品研發優勢,隨時可以批量生產寵物醫藥;該企業家看好中國寵物市場的未來,他認為寵物是精神陪伴經濟,在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人們對物質方面的需求將處於飽和狀態,但對精神方面的需求是呈上升趨的。

當然,就像養寵需謹慎一樣,寵物行業作為一個新興賽道,其正處於發展的萌芽期,而中國的寵物市場也遠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水準。因此,人們對於寵物經濟的認識,其實也處於一個起步和不斷調整的時期。

無論你是把他們當做孩子、朋友、伴侶,它們都有自己的話語體系;同樣,寵物經濟也有自己的發展規律。

孩子、朋友、伴侶?

寵物究竟是孩子、朋友,還是伴侶?這個問題不僅需要問養寵物的人,也同樣會影響到為寵物提供商品和服務的商家。

在寵物經濟崛起以後,從數據來看,消費的佔比大頭集中在寵物食品和醫療兩方面。

劉穎認為,這兩項就佔據了千億市場的六七百億元的規模。但是在一般人的感知裡,除了寵物吃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好,看病花銷越來越貴。寵物經濟繁榮的表現還在於,林林總總的寵物服務層出不窮。養狗的人可以給自己的狗報培訓班,沒時間遛狗可以有人代遛狗,還有上門喂貓的。

在很多一二線城市,大大小小的貓咖這兩年也多了起來;甚至有的城市還出現了高檔的寵物旅館。王思聰帶著自己家的狗坐私人飛機,更是刷新了人們對寵物生活上限的認知。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市場?

如果你不知道一個新興市場的結構,比較好的辦法是找一個已知的市場進行對比。一般認為,寵物市場和母嬰市場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兩者最大的相同點,都是購買決策者與使用者的分離。其次,兩者都是品牌眾多,市場集中度比較低的結構。

但是細細分析下來,兩者也有很多不同點。從產品結構來說,母嬰市場最大的消費是食品(奶粉)和嬰幼兒服裝以及教育投入,而寵物市場是食品和醫療。此外,從母嬰市場這兩年的發展來看,很多新的增長點實際上來自和娛樂與教育相關的體驗業態,這顯然是與寵物市場不同的。

頗為有趣的一點是,在母嬰市場,可能不會有人刻意區分男嬰和女嬰的需求結構。但是在寵物市場,貓和狗不僅行為方式不同,帶給飼養者的體驗也不同,甚至會導致市場需求結構的不同。對於創業者和投資者,如果把貓和狗分開,各自看作一個獨立細分市場,未嘗不可。

在採訪中有業內人士指出,根據個人體驗,她覺得狗和人的關係更像小孩與家長的關係,而貓則完全不同,更多是一種“陪伴”。貓高興了蹭人兩下,人高興了來個“摸頭殺”,然後雙方又各自退回到各自的空間裡。有人說這更像“室友”關係。不過,你會掏錢“包養”你的室友嗎?

在飲食結構上也不同。比如,由於狗的食譜和人的食譜比較接近,所以很多人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還是習慣人吃什麽狗吃什麽,不一定會喂狗糧,但是由於狗的習性,零食和玩具是必不可少的。

相反的是,由於貓的食譜與人類差異較大,所以貓乾糧的口味之豐富、商品檔次差異之懸殊,足以令沒有養過貓的人怎舌,這還沒有算上各種濕糧罐頭和營養膏。所以許多聚焦貓咪的微信大號和行業KOL ,都會連篇累牘地推出貓糧成分分析,把一個個貓奴變成了業餘化學愛好者。

但是對於貓咪來說,零食和玩具倒是附加品,很多養貓的人都有體會,一根數據線、一個紙箱子就可以讓貓主子玩得不亦樂乎。

另外,由於狗是戶外型動物,所以狗的洗護美容需求更為旺盛。目前公認的說法是,貓作為自身更愛乾淨的動物,不必經常洗澡,洗澡會降低免疫力。而且寵物醫院給貓洗澡的價格有時比狗更貴,因為,給貓洗澡人受傷的風險更高。

但是正因此,雲吸貓成為一種社交現象,但是你很少聽說雲吸狗,因為小區裡遛狗的人隨處都是;與之相應的,貓咖遍地開花。

艾笑認為,寵物市場真正的增長點,目前還是來自養寵人數總量的不斷提升,當養寵的人越來越多,口糧首先成為剛需品。而且和母嬰市場相比,寵物市場的優點在於,貓狗生命周期中的大部分所需要的商品差異性不大,一歲的小貓和七歲的大貓可以吃同樣的貓糧。這意味著用戶的複購更高,品牌忠誠度也更高。但人類的成長差異,隨著年齡變化顯然要複雜得多。

不過這也是貓狗招人喜歡的地方,它們的天真,貫穿一生。而不會像自大的人類,“性相近,習相遠”。

吃喝玩樂,都是生意

對於投資人和創業者來說,寵物賽道是個需要提早研究,但是謹慎布局的賽道。這裡有很好的機會,但是也同樣需要遵循商業的一般規律。

艾笑指出,現階段來看,早期投資最大的投資機會還是在新品牌的成長機會。從目前的經濟周期來看,超級單品的時代已經過去,品牌投資,需要投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全品類品牌,以此為切入點,青山投了pidan。

但是在寵物食品和用品的品牌方面,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不久前虎嗅主辦的寵物經濟上道沙龍上,佩蒂品牌副總裁李胤表達了他對於市場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憂慮,他以寵物火腿腸為例,目前市場上的主要產品有三方面的同質化:

第一,產品形態的同質化,基本上都是火腿腸狀態,禽類肉加澱粉加水。

第二,產品的概念極其相似,基本都是營養均衡、低鹽低脂、肉多鮮嫩口感好。

第三,場景一致,基本描述都是主糧伴侶和訓練食品。

李胤指出:“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品類上,所有品牌的基本核心構成要素都一致,這種同質化使得用戶很難依據不同的品牌價值去選擇產品。同質化導致了不同品牌之間的競爭淪為了價格競爭。價格競爭則會導致,企業方其實就沒有能力再拿出額外的資源,來做品牌升級和產品升級了。”

他認為,最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實現差異化的競爭。“找到一個創新點,這個創新點代表的是一個市場的發展趨勢,我永遠能給出很多的解決方案。”

那麽究竟應該如何創新,艾笑則給出了一個新方法論:情緒大小=品牌溢價多少。也就是說品牌商要思考,如何在新的場景下去創造一個需求,而這種需求的背後,還是要回到人的情感空間來。說到底,這是一門對抗孤獨感的生意。

對於中國城鎮的老年人來說,寵物更多的是陪伴,但是他們不會用奢侈的方式來飼養貓狗,願意花錢給它們看病已經算大方。但是對於城市年輕一代來說,寵物不僅是私密空間的陪伴,同時也是一種社交貨幣。正因此,她們不僅致力於提高寵物的顏值,在寵物用品市場,除了對品質有追求,她們同樣會追求寵物用品的顏值正義。艾笑把這種變化稱為“審美紅利”。

艾笑投資的項目pidan會提供很多具有設計感的產品。在知乎上,有個問題是pidan上有哪些值得買的寵物用品,筆者發現提到比較多的包括混合貓砂、雪屋、山谷貓抓板、螺旋款貓窩等。這些商品確實算是“貓中的宜家”,擺在房間裡拍照上傳朋友圈也不會有違和感,或者顯得土氣、寒酸。你問我貓砂還需要顏值嗎?如果你養過貓,從早年的膨潤土到現在的綠茶豆腐貓砂,誰說貓砂不需要顏值呢?

所以,雖然人類有時候會把自己的需求強加給自己的寵物,其實也沒有關係,這本來就是一個人與貓狗共同消費的市場。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錢花出去了,孤獨就走了

據了解,市場上已經有機構在做寵物的外出一站式服務,甚至包括寵物電影院,據說播放的是人和寵物一起看的那種電影,可能是《貓和老鼠》?

李穎則從供需的角度來看問題。他指出,一方面大家都在從品牌入手找市場機會,但是目前中國寵物經濟市場的現狀是,供給增加的很快,需求增加的也很快。“但是目前看來,供給的增速大於需求的增速。另一個問題是,渠道高度壟斷。”

他指出,由於中國電商的高度發達,所以現在品牌的出口——渠道,主要還是集中在中心化的電商手裡,這些中心化的大平台電商,並不是專業來管理寵物渠道,所以其寵物渠道的流量雖然高度集中,但是渠道的效率其實並不夠高。

所以李穎認為,寵物行業未來大的機會,品牌是一方面,渠道也是一個方面。因為寵物是天然的社交貨幣。因此,社交貨幣帶來的流量快速增長,也會帶來線上渠道的新機會。

瘋狂小狗CEO崔佳則強調,市場上比品牌更痛的是渠道,全國大概有6萬家寵物店分布在各個省市,但是天貓渠道還是處於壟斷地位。“小狗去年開始做線下渠道,我們全國有120個業務員,都算得上是這個行業的精英了,一年才做了5000萬元。所以,我每天都在思考,現在這個行業的渠道,到底什麽時候能夠到有真正新的突破。”

艾笑則認為,寵物行業的終局或許更多在於線下整合的機會,因為線下渠道可以將醫療、美容、活體售賣、體驗等結合為一體,最終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在當下的寵物市場,也有資本對於寵物醫療做了很多布局。

不過李穎也指出,一個賽道真正的投資機會,一定來自於行業準入門檻的提高,而這種準入門檻的標誌之一,就是牌照。目前看來,有兩個細分市場會受製於此,一個是寵物醫療,另一個則是寵物殯葬。

生老病死,都是濃縮的人生

如果你有一只上了年紀的寵物,你或許不敢想,但是你也一定會偷偷想過,有一天你的寵物離去了,你該怎麽辦。

AI財經社最近的報導《葬愛經濟學》對於寵物的殯葬做了專門的詳細分析。根據該文援引狗民網林莉莉的說法,“行業滲透率不到2%”。對於寵物殯葬,很多人都表示,這個行業目前看來還遠未到爆發的時候,也不是好的投資標的

換句話說,這只是個小生意,而不是個賽道,更不是什麽風口。

但是另一方面,除了大的資本、機構、和品牌公司,也確實有不少人,因為自己養寵物,而最後走上了創業道路。而很多人創業的契機,不是為了賺錢為了風口,而僅僅是因為自己的愛寵去世了,為了完成一個心願。

筆者認為,這些創業行為,或許不足以談其是商業模式,但是這些個體的、自發的、個性的創業,同樣值得關注和尊重。因為這才是寵物行業生存發展的根基所在,一切的動力,都來自人類最基礎的情感需要。就像一個網友所說,養寵物,是在談一場注定會失敗的戀愛。只是失敗者也有失敗的力量。

在北京寵物殯葬圈,不能不提寵慕的創始人李超。根據媒體報導,寵慕的服務有個特點,專門設置了一個寵物告別室,主人的告別時間沒有限制。公司創辦以來,告別室的停留最長紀錄不斷被打破(一說是8小時),很多成年人,在這裡卸下了最後的偽裝。

另外一點,寵物經濟的情感屬性,使得很多服務項目很容易成為個性化的服務,它可能永遠無法標準化,但是也可能帶來高溢價高回報。這其中,經濟的驅動力,並不是最根本的源泉。

艾笑曾經體驗過一個日本的貓咖,讓她印象深刻。這個貓咖採用“點單”的形式,比如你想和一隻布偶玩一個小時多少錢,和金吉拉玩一個小時多少錢(中華田園貓感覺到了深深的貓界歧視),而且你還可以買貓零食,打賞陪伴你的那隻貓。

這個設計比國內眾多貓咖出色在於, 你不會交了錢進了貓咖抓不到一隻貓!但是,價格也確實不菲。艾笑曾經測算過,如果在國內開一家類似的貓咖,估計定價至少要到180元/小時。

“對於國內的貓咖來說,很多時候人們支付的是咖啡錢,貓是附屬品,換句話說,國內的消費者還不能習慣或者接受,為擼貓這件事本身付費。”

前文提到的那位廣東企業家認為:“現在年輕人獨生子女多,在外打拚的人多,緊張工作之餘,需要精神陪伴。這樣的年輕人,近幾年已步入社會;中國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嚴重,一大批面臨退休的老年人,子女在外無人陪伴,寵物成了另一種精神陪伴和寄托。”

因此,他認為在情感驅動下,寵物經濟大有可為。美國超過50%的家庭擁有1隻~2隻寵物,而根據青山資本提供的行業數據,中國一線城市寵物家庭的滲透率只有15%。增長空間還很大。

李穎也認為,經濟發展是寵物發展的條件之一,但不是絕對的衡量指標。人們對於寵物的認知變化,由此形成的消費認知變化,才是行業最根本的推動力量。

“寵物行業的發展永遠是因為人和寵物之間關係的發生了本質變化。有80%的寵主是把寵物當成孩子,但同時我們還做過一個調查,發現這80%裡面只有20%的人是真正懂得如何養寵的,那這中間的60%我認為就是 “科學養寵”這個市場的上升空間。”佩蒂品牌副總裁李胤對虎嗅表示。

中國市場與歐美市場的差異,最終體現為一種對待寵物的文化差異。在網絡上,動物星球有一部很火的紀錄片《管教惡貓》。貓咪行為專家傑克森·蓋勒希專門處理貓科疑難雜症,他“從業”15年,據說拯救了上千隻美國貓咪和為此陷入困擾的家庭。

片中曾有這樣一個案例。有隻異短貓,雙目失明,七歲以後開始亂撒尿攻擊主人。養貓的是對母女,母親主張把貓安樂死。聽到這句話,女兒突然哭了,她對著鏡頭說:雖然貓抓傷了她,但是她依然愛它:

我記得它小時候的樣子,現在它才7歲,它陪我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它拯救了我,現在該我救她了。

還好,最後這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傑克森·蓋勒希來中國會遇到什麽事情,我想他可能會“失業”、會崩潰。在美國,這1000多隻“惡貓”背後,是1000多個雖然感覺痛苦但是仍舊不肯放棄愛寵的家庭。在中國的大都市,別說抓人的貓,很多漂亮、溫柔、乖巧的貓咪都還流落在街頭。

一篇針對寵物醫院的報導也指出,寵物醫院裡的人性百態一點不比醫治人的醫院少。寵物醫生見過有學生湊錢給流浪貓看病,也見過有大款花了幾萬塊買的名貓,生了病卻扔到醫院要求安樂死。大款的理由是,我有的是錢,但是耽誤不起這時間。

在寵物經濟的底層,本質上還是在協調人與動物的關係,而寵物貓狗的幸運與流浪動物的悲慘以及其相互轉化,其實都像極了人生的AB面。就像偵探小說鼻祖愛倫·坡在成名作《黑貓》中所說,“小動物總有機會去檢驗,人類那微不足道的情感和脆弱的忠貞。”而寵物經濟的最終繁榮,一定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副產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