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乎熱議:沒人告訴你,但卻很重要的3條社交法則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80天

前幾天,在知乎的熱榜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

“有沒有突然覺得自己的朋友很少?

出去玩的時候,突然叫不出來一個朋友,覺得很失落,朋友很少。”

影視劇裡,主人公的身邊總會有幾個青梅竹馬,或者莫逆之交。

主人公有什麽困難、發生什麽事,他們的好朋友總會第一時間給予慰問或幫助。

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在作為各自人生的主人公時,這樣的場景卻並不太常會出現。

更常出現的可能是,當你想要尋找一個人訴說苦惱、焦慮時,翻開通訊錄,發現找不出一個人。

或者是害怕交淺言深,或者是害怕對方並不願意傾聽你的苦惱。甚至有的會用八卦的心態,聽了轉頭就將你的事情公之於眾。

就像幾米所說的那樣:

“沒有人有耐心聽你講完自己的故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要說;

沒有人喜歡聽你抱怨生活,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苦。”

現實世界裡的人際關係,往往不會像影視劇裡的一樣純粹,而總是會涉及很多很多……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這3條社交法則,記得要注意。

1

永遠不要完全暴露自己

曾經看到一個知乎的提問:過多的在一個人面前暴露自己怎麽辦?

自己發生的事總是和一個朋友講,她很了解我。

了解我的性格、我發生的事,感覺她已經看透我了,太透了……

怕哪一天我們有了矛盾怎麽辦,她那麽了解我,如果往最壞的方向想,她會不會用這些傷害我……

有些擔憂,怎麽辦呢?怎麽彌補呢?

需要去擔憂這樣的事,這既讓人感到悲傷,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走向,誰也不能保證。

這段時間親密無間,仿佛雙生子;過段時間就關係冷卻、甚至撕破臉皮,這也都是常有的事。

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

別蠢到用暴露自己軟肋的方式,去表達你對別人的信任。

深以為然。

正如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616:自我表露》裡所說的:

如果沒有場合適當表露,例如交情淺的時候說私密信息、微信朋友圈裡發很多低價值信息,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通常來說,在極端的自我表露和自我封閉之間,還有廣泛的灰度地帶。我們總是在表露一些,也總是在封閉一些。

永遠別把75%以上的自己暴露出去,保持“熟悉的陌生感”。

正如藝術作品裡,懸念的鏡頭吸引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模樣最動人。

2

別人自嘲,不代表你可以附和

這是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我們就試著想象一個場景。

你與你的舊同學偶遇,然後開始寒暄幾句。

舊同學:“最近氣色不錯啊。”

你笑道:“最近吃得多,胖了胖了。”

舊同學:“的確是,比以前胖了。”

如果是你,你聽到這樣的回答,會有什麽感受?

社交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別人可以自嘲,你千萬別跟著附和。

從心理防禦機制的角度上來說,自嘲是一種對自我不足的批判行為。

因為我們會恐懼被別人揭示出自身的缺點,所以會用自嘲的方式先行說出,這樣就比較容易避免被別人揭短所帶來的窘迫。

雖然自嘲是化被動為主動,但其實背後還隱藏著一個心理需求,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勵和反駁。

當有人對你說了他的缺點,如果你附和說:“你自己也發現了啊!”或者其他類似的話時,氣氛會瞬間降溫,甚至還會讓原本就比較自卑和敏感的人傷心、難過。

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144:彩色謊言》裡說:誠實是一種被高估的美德。

如果你願意向你的朋友們坦露所有缺點,並以同樣的方式指出其他人的不足,就很容易被社會孤立。

過於誠實而讓提問者們感到自尊受損,是社交禁忌。

所以,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妨說一句:“哪有,你現在已經很好了。”

暖語一句三冬暖,社交關係裡,需要善意的表達。

3

不刻意追求“人脈”

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這句話並沒有什麽錯,但關鍵在於怎樣才能稱之為“朋友”。

擁有一個高質量的朋友,比十個酒肉朋友都有用。

有個“密友五次元理論”說:一個人的財富和智慧,基本就是5個與之親密交往朋友的平均值。

因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麽樣的人,往往就會吸引什麽樣的人。

哲學家周國平說:

“高質量的友誼,總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

使一種交往具有價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價值。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價值,配得上做一個高質量的朋友,這是一個人能夠為友誼所做的首要貢獻。”

社交的本質是價值互換,你沒有獨一無二的資源跟對方換,人脈就是個無稽之談。

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308:無效社交》裡提到,在進行社交之前,我們需要思考:

社交對你究竟意味著什麽?你需要什麽樣的社交?

根本問題想清楚了,確定了處理原則,保持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的均衡,才會減少無效社交。

因為,對別人有價值的社交,對你未必有價值。

共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