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月信貸社融數據出爐,結構性寬鬆或延續,降準降息有空間

5月金融和社融數據整體符合市場預期,依舊反映出企業部門融資需求低迷,貨幣政策或將延續結構性寬鬆。

6月12日,央行發布的5月金融和社融數據較為符合市場預期。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8兆元,同比多增313億元;社融增量1.4兆元,比上年同期多4466億元。不少分析人士認為,5月信貸社融數據反映出一季度銀行衝貸款的影響已消退,儘管5月信貸社融需求較4月有所恢復,但企業部門融資需求依舊較為低迷,特別是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大幅減少,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依然面臨壓力,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仍有望在穩健基調上實現結構性寬鬆,定向降準、降息都有一定空間。

先看一組數據:

1、5月新增信貸1.18兆元,同比多增313億元。社融增量1.4兆元,比上年同期多4466億元。整體符合市場預期。

2、企業短期貸款與中長期貸款此消彼長,中長期貸款同比大幅減少超1500億元,中長期貸款佔新增貸款比重降至今年以來最低點,反映出當前企業部門有效融資需求依舊低迷。

3、居民部門加杠杆趨勢持續,居民貸款佔所有新增信貸比重56.1%,為今年以來的最高值。

4、非標融資存量在社融中佔比已降至11.2%,非標融資降幅收窄。

企業中長期貸款佔比料將維持低位

5月人民幣信貸增速同去年基本持平,有分析認為,這說明今年一季度信貸衝量的效應已逐漸消退。不過,分結構看,企業部門有效融資需求不足的問題依舊持續。當月中長期貸款增速同比小降,其中,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4677億元,同比增加754億元;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則出現同比大幅減少超1500億元,這是繼4月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處於2018年以來較低水準後,環比繼續下降,顯示出當前企業部門融資需求依舊萎靡的現狀。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稱,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小幅增加可能與住房市場銷售企穩有關。企業部門中長期信貸同比大幅減少,結合5月PMI指數繼續回落,5月進口數據收報負值,說明企業目前融資需求較為低迷,在經濟有所承壓的背景下,對未來企業中長期信貸不宜過於樂觀。

中泰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齊晟認為,5月企業中長期貸款佔新增信貸比重21.4%,為今年以來的最低值,居民貸款佔所有新增信貸比重56.1%,為今年以來的最高值,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佔比連續兩個月在40%左右,明顯高於一季度25%的中樞,反映出實體貸款有效需求存在弱化趨勢。

不過,相比於中長期貸款同比、環比均減少,企業部門短期貸款同比、環比均出現回升,不少分析認為,這可能與銀行加大小微貸款投放力度有關。此外,受票據融資加強監管等因素影響,當月票據融資僅增加1132億元,同比少增超300億元,為今年以來首次少增。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認為,企業新增信貸中,中長期佔比收縮至61%,較去年同月下降8個百分點,這除了體現為企業資本開支仍偏謹慎外,也體現出監管部門加大對民企和小微企業融資的考核壓力下,商業銀行從自身風險收益角度考慮,傾向於對企業發放短期貸款。目前存貸款增速缺口仍大,意味著銀行負債端壓力加劇,但監管部門同時又鼓勵銀行增加民企和小微企業貸款,預計企業中長期貸款佔比將維持低位。

“整體而言,5月信貸需求較4月有所恢復,央行穩增長的政策效果逐漸開始顯現,2019年一季度信貸衝量影響大概率已經過去。但企業部門中長期信貸大降、短期信貸回升,或許是因為外部壓力增加的背景下,企業投資意願減弱,後續企業長期融資需求需謹慎看待。”明明稱。

非標融資降幅繼續收窄

一季度信貸社融衝量的效應消退後,5月社融表現回歸市場預期之內。當月社融增量為1.4兆元,比去年同期多4466億元,社融同比增速10.6%。

儘管沒有了一季度社融存量增速的高增長態勢,但5月社融結構中依舊亮點不少。

一方面,非標融資降幅繼續收窄,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三項合計同比大幅少減2794億元,多位分析人士認為,非標融資降幅減小,或許說明監管部門對表外融資有所放鬆。

另一方面,企業債券融資表現尚可,5月單月淨融資476億元,同比多858億元,明明認為,儘管當月企業債發行環比降速,但考慮到5月在傳統上就是企業債務融資的年內低點,5月企業債淨融資為正或許提示企業債券市場熱度有所上升。

“5月社融增量同比多增4466億元,同比改善的核心在於表外融資企穩明顯,再次驗證監管邊際緩和。”李超稱,展望後市,專項債新政的提出會加快專項債券的發行使用進度,三季度專項債加速發行有助於社融企穩回升。

不過,民生銀行首席宏觀研究員溫彬則認為,非標融資存量在社融中佔比已降至11.2%,表內信貸和債券等直接融資是社融保持平穩的重要支撐。展望未來,表外融資在社融中佔比有望進一步下降,信貸、債券、股票三支箭顯然已成為社融企穩的重要支撐。

貨幣政策或將維持結構性寬鬆

5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5%,與上月持平,當前貨幣增速保持穩定。但分析普遍認為,考慮到當前經濟增長仍面臨多重壓力,穩增長依舊是宏觀政策的重要目標,預計貨幣政策仍會在穩健的基礎上預調微調,以維持結構性寬鬆。因此,定向降準、降息都存有空間。

明明認為,從後續貨幣政策的角度看,央行目前政策行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總體呈現出一種偏中性的態度,寬鬆更多呈現結構化、定向化的特徵。雖然穩增長需求長期存在,但後續貨幣政策判斷不宜過於偏鬆,匯率、通脹壓力也是央行的重要考慮點。

溫彬表示,隨著全球14家央行宣布降息,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鴿派”,我國央行貨幣政策調控靈活度將進一步增加,預計一方面會繼續使用數量型貨幣政策,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定向降準等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有望再次啟用價格型貨幣政策,即通過調降OMO(公開市場操作)、MLF(中期借貸便利)、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等政策利率的方式降息,同時逐漸建立從政策利率向市場利率傳導的有效機制,有效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

新時代證券席經濟學家潘向東也認為,隨著澳大利亞央行三年來首次降息,美債收益率倒掛,美聯儲主席“鴿派”發聲意味著未來美聯儲有降息的可能性,全球流動性轉向邊際寬鬆,海外市場對國內貨幣政策約束進一步放鬆,為我國央行降息降準打開空間。

“央行可能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下調LPR(貸款基礎利率)、定向降準、降低TMLF操作利率等政策,甚至降準、降息來維持流動性穩定,以配合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中小微和民企融資成本。”潘向東稱,不過,由於我國2018年以來已多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未來全面降準的空間有所壓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